分享

“师古师自然”开启中国画学习的正确按钮

 泊木沐 2022-07-03 发布于辽宁

古今书画家无不重视师古摩今,毕竟这是中国画学习的唯一捷径,掌握了这两项绝技,就等于敲开的中国书画的大门。师古就是崇尚古先贤,以古先贤为师。通过临摹古先贤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谢赫六法”就包括这两个内容,“传移摹写”和“应物象形”。

华人尚古,自古就如此。最明显的就是文化尚古,中华文化历来尊儒重道,春秋战国以后,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被重视和利用,从此在思想上、文化上、习俗上,拉开了中国尚古的大幕。中国人的祭祖也属于这个范畴,而中国书画同属于文化艺术,就更被尚古的思想统领。

关于师古,元赵孟可称典范,《松雪论画》里记录了他尚古的思想。“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即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

古人都比较提倡师古,东晋顾恺之就有关于“摹写要法”的《画论》传世。“《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惧之则。著以临见妙绝,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师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临摹古画。之所以要临摹古画,除了有榜样意外,还因为古画里有值得学的东西。

古画里面蕴藏了丰富的技法和规范。就如同我们称古代写得好的字叫“书法”一样,就会用临写的方法来学习。书法原叫做法书,因为有现成的法度,只要拿过来运用就可以。国画也一样,无论人物画、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累积了历代书画家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笔法、墨法的运用技巧,我们可以借鉴来运用和比较,有利于我们对技法的认识、继承和改进。

古画里还能体现出中国画的传统思想和规律,主题的表现手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成为最高的。每一幅古画都饱含古人作画时的心思,作者的想法会通过画面展现出来。同时作者的构思习惯,表现手法及偏向也会一览无余的被保留下来。我们只需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我们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这些都是靠自己捉摸不能得到的。

读懂古画,可以给你学习国画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方法。清朝内廷画师王原祁在他的画论《雨窗漫笔》中曾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有古画作为标杆,学习便不会盲目。也能更深刻的了解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与画论画史相结合,也就是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验证。可以更有效的掌握不同门派所擅长的独门秘诀。

师古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读古画论。

古画论一部分是画作者自己对国画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的一些阐述。古时的书画创作者和今天一样,鱼龙混杂,各种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一部分有思想,会思考,有高度的那批创作者,会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最先、最多的获得笔法墨法的精髓。这些方法包继承和创新,有心的创作者会把这些心得体会、实践经验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就是画论形成的一种方式。每位画家的画论里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所以可以说古人的书论画论实在是我们学习书画难得的宝库。

还有一部分画论是总结评论别人的画作,说出自己的感悟。文人逸士雅聚评诗论画,各抒己见,这些意见和建议被记录下来也是画论的一种来源方式。更有擅思好学之人,精于钻研,时常赏玩揣度名品,于作品前后作提拔也好,独立成章也好,对其作出评论,被记录下来也是画论的一部分。

这些被历代书画名家检验使用过的笔法、墨法、经营、构思的理论,同古画一样,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前车之鉴。并且,画论比较画作更直观。

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就是以自然的景物(所描绘的对象)为师,揣摩领悟得到形质和章采,从而从形和神两方面入手创作出独到作品。

最早提出这个理论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姚最,在他的《继画品录》里评价湘东殿下时说“右天挺命世,幼禀生知,学穷性表,心事造化,非复景行所能希涉。”这也说明了梁元帝的《芙蓉图》是写生作品。自此师法造化便被重视起来,很多写生作品也陆续出现。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古代中国画分为三个画科,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其中人物画被称作“传神”,山水画被称作“留影”,而花鸟画被称作“写生”。这里的“写生”显然是一个画科,是以写生手法画得画。

我们要说的是一种画法。五代时期的画家们就比较重视师法造化,此后也出现了不少写生作品。不管是黄家的富贵还是徐熙的野逸都是对影描摹的作品。到宋代,更有自称“写生赵昌”大画家赵昌极重视写生。范镇的《东斋纪事》中记载“又有赵昌者,汉州人,善画花,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

近些年书画界比较流行写生,特别是山水画科,被玩成以写生为噱头的游山玩水,甚至形成一种经济产业链。

写生最直观的认识就是面对面的造型。首当其冲的是素描写生,这种方法不是中国画所需要的。中国画运用的造型手法是线描,也叫白描,可以傅色,也可以不傅色。这只是写生的一个方面,所有的造型都可以通过对自然状态的记录来获得。

而运用最多的是默写。通过对写生对象的观察记忆,使形象以意的方式储存进头脑。经过再头脑特殊加工后画出来,形成具有思想内涵的画面,是中国画写生最有效手段。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的这种意思。

中国画最讲究的是“气韵生动”,也就是说讲究画的内涵,要能表意,有灵魂。连西方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种“气韵”就来自于对所描绘对象的独到地观察和特殊的理解。

这个过程往往会使物象略微失真,这就牵扯到国画界一直争论不断的“像与不像的问题”。这也是工笔与写意的差别。

师法造化的前提是师古。有了绘画的基础,才可能作进一步的艺术升华。临摹的意义在于掌握国画的理念和规矩,承袭和遴选一些优秀的技法为我所用。刚开始可能会流于形式,时间久了,熟练以后,就会渐入佳境。

在临摹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写生,写生一方面是对临摹的测试和验证。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步骤或者说方法。写生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下物象的不同姿态所触发的创作者的思考也不一样。并且相同的环境,相同的物态,不同的心境下,对物态的理解和反馈也不一样。这就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写生也要先处景对写,再凝练默写。处景对写的好处在于观察细致,精于构造,为默写打好基础。默写则在于,拿捏得住自己与物象关系,以情写物,以意写物,把自己融进创作中。做到我既是画,画既是我的状态,犹如庄公之梦蝶。这样得到的作品才是有灵魂、具灵性好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