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传授:中风病预防常识(十八)

 栖凤轩2013 2022-07-03 发布于辽宁
 血瘀与中风
血瘀是中医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认为中风与“血”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血液在体内运行表现为“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其循环状态是“如水之流”,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血脉流动,病不得生”,当“血行失度”则出现“脉不通,血不流”及“血气不至”等病理状态,这种血流不畅、血液瘀滞就叫作血瘀。缺血性中风古代称为“偏枯”,造成“偏枯”的原因主要与血瘀有关。在形成血瘀的病机上,中医有“内结为血瘀”“污秽之血为血瘀”“久病入络为血瘀”“离经之血为血瘀”等学说。现代医学认为,“内结为血瘀”很像血栓形成的病理,缺血性中风表现为“血脉不通”与血液积蓄、血流滞缓、血液黏稠等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室检查发现中风病人的血黏度增加,表现为“浓、黏、凝、聚”,表明属于血瘀。据调查,约80%的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证实祖国医学提出的“血瘀”理论是十分有价值的。目前应用丹参等许多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为脑血栓形成开辟了新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