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种领导方式

 新用户7668ogXv 2022-07-04 发布于陕西

四种领导方式是指令型、指导型、教练型、授权型

以一个职场人的工作经历为例。当他刚毕业进入工作环境时,管理者应该以指令型领导他。因为大部分职场小白都不具备具体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是工作意愿和积极性特别高,而且愿意服从管理者发出的指令。与成熟型员工不同,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把指令视为工作机会,然后很好地执行。

如果我们用教练型风格对待这些职场小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针对某项具体工作询问他们的意见时,或者询问他们有哪些具体的落地措施时,恐怕很难得到明确的答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和解答该领域问题的能力。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出直接的指令和指导,把“如何做”的细节教给他们,培养他们不断成长。当然,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这个教导的过程其实也是考验员工、筛选员工的过程。

随着管理者教导和执行指令的数量持续积累,员工的能力开始增强,经验逐渐丰富,他们会对工作和一些具体的事件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此时,管理者就应该转换领导情境,从指令型进入教练型,比如给他们安排一次直接面对客户的任务。在与客户见面之前,我们要询问员工的意见,比如,见这个客户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具体应该怎么谈,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询问员工只是帮助管理者建立一个对客户方、对自己方更全面的认知,而非直接放权让员工自己操作。也就是说,现阶段员工因为能力和经验等问题,还不足以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管理者在获得相关信息并做综合考量后,仍需给员工下达具体的行动指令和指导。如此讨论交互的过程就是一个教与练的过程。

在教练型阶段,因为能够直接接触关键信息,加之管理者“问询式”的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得到突飞猛进的成长。但能力只是一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企业渴望的是全面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除了能力,员工的意愿也是重点考察、培养的因素。

因此,面对具备能力却不够自信,不敢独立做决定的员工,管理者就应当进入支持型的领导情境,只进行简单的信息询问,不过多干预具体的操作,适当地放权给这些员工,培养他们独立做决定、完成一个项目的自信和意愿。

从指导型到教练型再到支持型,这种转变的目的更多的是培养员工,促使他们成为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全面型人才,目的实现之后管理者便可以进入授权型领导情境。到了这一阶段,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放权,让员工放心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去执行工作,比如我们提到的,网飞取消立项制度,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开启一个项目。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如今的市场环境就会知道,有的管理者仍旧秉持着“一招鲜吃遍天”的老套管理思想,即只会用一种领导情境对待所有员工。比如指令型领导,他对待所有的员工都是直接下达指令,即便是那些能力和意愿都足够的员工。管理者事事进行干预,员工自然也就缺少自我锻炼、成长的可能性。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这样一名员工,大概率也会离开,而去选择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有更多发展空间的企业。

再比如授权型。我看过很多经管类的图书,其中有很多书都乐于强调“放手”,让员工自行闯荡。我个人是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的,“放手”一定是有前提约束条件的,否则企业就是在自掘坟墓。

虽然都是四个象限,但它与时间管理、员工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后两者中的4个元素都是相互抵触的。比如某一确定时刻的某一件事情,在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上只会呈现出一种状态,也就是不会同时出现“既重要又紧急”和“既不重要又不紧急”这两种状态。员工管理也是同理,一名员工同一时间不会既是“高贡献高风险”,又是“低贡献低风险”。

然而对管理者来说,四类情境领导应当同时融汇于一身,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员工,施展不同的管理风格或者管理能力,即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我不认同“一招鲜吃遍天”管理理念最大的原因。当大家体会到这四种状态,其实就已经打败了如今市场上80%的管理者,它让我们在与员工的交互中多了一些选择。

关注读书例公众号,一起分享读书和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