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郭谦图书《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才知谁是英雄,谁最可敬

 甘泉书屋i30tsw 2022-07-04 发布于江苏

读郭谦图书《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才知谁是英雄,谁最可敬

            悠然

《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图书是文化学者郭谦撰写的一本革命老战士刘振儒为中心的家族传记,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它艺术再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战,为保家卫国奋不顾身,为建设新中国任劳任怨、不断进取。其家族成员有的是行业能手、标兵,有的是知名专家,每个人都有一些有趣而耐人品味的故事。2018年9月出版。

 郭谦 图书之一《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简介:

 序言

本书是一部以老革命军人刘振儒为中心的家族传记(或称家族史),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它艺术再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战,为保家卫国奋不顾身,为建设新中国任劳任怨、不断进取。其家族成员有的是行业能手、标兵,有的是知名专家,每个人都有一些有趣而耐人品味的故事。

爱国情愫是他们家族培养人的营养素,诚信孝亲,和睦互助等社会美德让他们家族锦上添花。可以说,他们家庭聚焦了老北京的时代变迁、红色文化、长城文化、京味文化。他们家族的百年故事,反映了北京的沧桑巨变,反映了北京人的风尚情怀,等等。

本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庆武、刘福信、刘振儒、张秀兰、刘小军、李秋艳等三代人。他们不平凡的经历在于,刘庆武(刘振儒的父亲)在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南湾子战斗、古北口保卫战等历史事件中是见证者、参与者;刘富信(刘振儒的继父)是八路军“老十团”侦察班班长,在抗战中多次受伤,转业后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密云冯家峪村,是无名英雄;刘振儒是解放多伦县、解放延庆县、解放石匣古城、安徽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等战斗中的英勇战士,是参与建设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湛黎铁路的铁道兵一员,是经历“特殊十年”风暴洗礼和“天安门八次大接见”活动中的护卫者,是“唐山大地震”抢救队成员,是冒着风沙去新疆支边、保卫祖国边防的捍卫者,是为家乡密云、所在部队及驻防地百姓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张秀兰是“密云水库”、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刘小军是改革开放中首批“下海”的赶潮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的见证者,李秋艳是站在与“非典”风暴抗争的第一线战士,中医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是不断学习、奋进的新时代标兵。

  (左起,郭谦、刘振儒夫妇、刘显成夫妇,在密云老家留影)

无论在哪个年代,他们家族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但在百年中国各种大事件造成的不平凡岁月里,这个家族经过一次次涤荡,一次次磨砺,有危险悲壮、有坎坷顺畅、有忧中带欢,这让他们家族添上了许多迷人的色彩。他们的家族史是在不断诉说着耐人品味的故事,在流淌一支支欢歌愁曲,在平凡、平静的历史长河里跃动出一朵朵不平凡的浪花。

过去,我经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谁是我们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人?很长时间依然迷糊,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随着我对刘振儒家族的不断采访与深入了解,我心中开始有了答案,而且清晰起来,明朗起来。

  

(刘振儒赴朝鲜作战时照片和回国获得军功章照片)

谁是我们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是抗日战争中挺身而出的先辈,是穿梭于枪林弹雨的解放军,是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的战士,他们浴血奋斗,甚至牺牲可贵的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新中国,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谁是我们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是为祖国铁路建设风餐露宿的铁道兵,是改造山河的密云水库民工,是默默无闻长期驻守边疆的农垦兵……他们的汗水、辛劳,让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谁是我们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是在抗震救灾现场第一线的战士,是与“非典”等病毒风暴抗争的“白衣天使”,是在为国家科技进步奋斗的研究人员,他们的英勇、勤奋,让和平建设、发展得到了保障。

这些可爱、可敬的人,虽然不是威名远扬的英雄,但他们在平常日子里鞠躬尽瘁,在普通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是普通人却拥有一颗与英雄一样伟大的心,拥有一种特殊的中国精神。

  (1952年刘振儒在安徽剿匪后参加农业建设获奖,之后不久赴朝鲜作战)

刘振儒先生在解放战争、剿匪战斗、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里,冒着生死危险,流过鲜血为民族解放而战,为百姓安居乐业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但从不居功自傲;他为新中国一条又一条铁路的建设走遍千山万水,格尽职守,做出了没有记录的贡献;为抢救无数唐山大地震中受难者,日夜不息地救死扶伤;曾多年与战友一起驻守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他几次当任过行政领导,又几次主动让位,换做基层医务工作,他从不去争权夺利,不沽名钓誉;无论在部队做战士,还是在医院当医生,在行政上当党支书、卫生队队长,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默默无闻地工作,平平淡淡地生活。

  (刘振儒在新疆驻守边疆时与孩子合照)

采访刘振儒家族的过程是我受到教育与启发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记住一句话:“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崇敬为了创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应该崇敬与英雄一起奋战的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战友,应该崇敬和平时代为祖国科技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繁荣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各项各业标兵、模范,也应该崇敬在平凡岗位上鞠躬尽瘁、任劳任怨、格尽职守,数十年如一日的普通劳动者。正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努力进取,艰苦奋斗,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繁华与进步。他们的精神和丰碑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方向,记住了他们,我们才会戒骄戒躁,才能夺取更大的胜利,我们国家才会走向未来,走向辉煌。

                      ——郭谦2018年夏写于北京甘泉斋内

目录

第一章 冯家峪燃起抗日的烈火………………………………

1.会三脚猫功夫………………………………

2.有趣的名字故事

3.古北口的血战

4.密云地区沦陷

5.冯家峪燃起抗战之火

第二章  建立冯家峪抗日自卫军

1.平北抗日根据地初创

2.首期地方干训班

3.全家走上抗日道路

第三章.冯家峪成为抗战的堡垒

1.冯家峪群众大会

2.抗日传奇人物沈爽

3.刘振儒首次见白乙化

4.日寇疯狂的大扫荡

5.著名的南湾子战斗

第四章.冯家峪人在艰难岁月中

1.白乙化龙泉寺作诗

2.刘振儒二见白乙化(著名抗日将领)

3.鹿皮关白乙化献身

4.战友们为英雄复仇

5.誓死不离“无人区”

6.“臭水坑”沈爽遇难

7.南香峪王波就义

8.西庄子胡毅受害

第五章.冯家峪一个冤死的魂灵

1.国共争夺古北口

2.冯家峪土改风暴

3.冤死在自己人的枪口

第六章.冯家峪的参军潮

1.母亲改嫁的风波

2.与后父交上了朋友

3.刘振儒16岁参军

4.怀柔的新兵集训

第七章。战斗,战斗,还是战斗

1.小汤山歼灭战

2.渤海所的掩护战

3.延庆四海的合围战

4.解放多伦县

5.解放延庆县

第八章.爬出死亡线

1.石匣城外阻击战

2.爬出死亡线

第九章.在战地医院当兵

1.有家不能回

2.二舅的关怀

3.在战地医院突发奇想

4.健康连当通信员

5.战地医院的通信班班长

第十章。迎接北平和平解放

1.战地医院转移

2.欢庆北京和平解放

3.战地医院二次搬迁

4.参加南下干部大队

5.参观解放后的南京

第十一章.皖南剿匪时救死扶伤

1.参加剿匪战斗

2.歼灭悍匪洪国顺

3.光荣入党

4.连续进卫校、医校学习

5.成为农垦的标兵

第十二章.抗美援朝三部曲

1.嘹亮的军歌激荡闷罐车

2.大轰炸后的劫生

3.抢修大同江桥

4.修建八德铁路

第十三章.火热的国家铁路建设

1.修建国内第一条自建铁路

2.修建战备线——鹰潭铁路

3.国内第一次授军衔

第十四章 天公作美,喜结良缘

1.回京途中见两国元首

2.街头巧遇大辫子姑娘

3.让母亲失望的答案

4.一锤定终生

第十五章.大喜大悲的日子

1.甜蜜的日子短暂即逝

2.在家乡找不到回家的路

3.重聚后再次离别

第十六章 难忘的军医大生活

1.难攻克的众多课程

2.激荡胸怀的《铁道兵之歌》

3.贤惠的妻子张秀兰

4.实习中学会真本事

第十七章 修建备战铁路——京原线

1.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2.特殊十年噩梦中的惊喜

3.动乱里的迷茫

4.军民鱼水情深

第十八章.荒漠里的建设之歌

1.进京听“九大”报告

2.去新疆“支左”

3.荒漠里建设医院

4.影响边疆建设的运动

5.从新疆撤回内陆

第十九章.去唐山抗震救灾

 1.重回铁道兵修路前线

2.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3.艰苦卓越的战地救灾

4.巨星陨落,举国悲伤

5.去天津市抗震救灾

第二十章  回密云为父老乡亲服务

1.裁军后的又一次生活改变

2.格尽职守,救死扶伤

3.尽孝道,为后父母养老送终

第二十一章 商海里滚打成长

1.朦胧的初恋

2.难忘的兄妹情

3.被意料之外的大学录取

4.迷茫在家乡的山头上

5.商海里滚打成长

第二十二章 中医学科研、管理的带头人

1.心理疏导是治病的良方

2.不断求学,不断上进

3.组织医护人员与“非典”抗争

4.大事凭能力,小事凭品德

本书的写作说明   

本书素材主要提供者:刘振儒。

主要陈述者刘振儒先生已达86岁的高龄,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南北十省市(北京、河北、安徽、广东、广西、江苏、上海、内蒙古、福建、江西、重庆、新疆)及朝鲜,地点繁多,单位变化繁杂;他的经历涉及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战斗、抗美援朝、铁道建设、“文革”动乱、唐山大地震、新疆支边等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重大事件多。由于时间久远,他的回忆断断续续,前后交错,很多内容必然有的记不清、说不清,有的想不起,有的不知道那些曾在身边发生的大事件之导因、来龙去脉等等。

于是,我采取由粗到细,逐层盘问。每次采访后,立即对他陈述中涉及的人、地点、单位、事件询查资料核对。对他叙述不清楚、不具体的情节,写成采访纲要,再去启发回忆。对查阅到的大量史料,笔者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加工,把原来不相关事件、人物勾连起来,以达到传记中的人物与事件承上启下,互动、鲜活,还历史真实的效果。

我两次跟随刘振儒先生夫妇及子女,一起从密云县城到60公里之外到冯家峪村,再去上峪村、下营村、白马关,实地了解他生活过的家乡和风貌,了解八路军“老十团”南湾子战役阵地等等。

我专门研究了密云县县志办编著的《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料选编》、《密云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史料选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昌平革命史》,刘振儒的老首长魏然政委的回忆录《风雨航程》(铁道兵第11师抗美援朝、建国初修建铁路)这几本图书,研究了内蒙多伦县县志办编写的有关“解放多伦县”回忆文章、安徽贵池县县志办有关“重大事件记录”(涉猎南下干部大队进驻、剿匪战斗),研究了“南下干部大队”第四支队几个不同县人员回忆文章,研究了铁道兵第14师卫生营、新疆农垦兵团110团有关人员的回忆文章,研究了铁道兵第14师编辑的各团队在唐山地震抗震救灾回忆文章。还查阅了几百万字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城市特征特貌等背景资料,旁征博引,验证了这个家族主要成员叙述到的每一个地点、每一个人物和每一起事件的真实性,力求做到所写的内容与史实准确无误,所发生的故事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并合情合理,经得起文史工作者的推敲,经得起读者的咀嚼和品味。

写这本30多万字的书,我查阅了不少于600万字的资料,寻找可用资料,甄别资料,选用资料,把搜集的资料与采访资料是细功夫,也是硬功夫,呕心沥血。

  (1977年刘振儒全家在董存瑞陵园留影。后排左起张秀兰、刘福信、刘振儒,前排左起刘小青、刘显志、刘显成、刘小军;注:解放战争期间刘振儒曾于董存瑞在一块地方战斗,但互不认识,董存瑞是刘振儒心中的英雄,也是教育孩子的样板)

在2018年3月至6月的四个月里,我五次带着写作提纲去采访刘振儒先生夫妇及子女,两次专访刘小军、李秋艳夫妇。采访完毕再反复查资料验证,构思、写作文稿,千方百计寻找可用的配图照片、材料。每天写作、查资料几乎达8——12小时,整天脑中想的就是这个传记里的事,为了准确表达,咬文嚼字,费尽心机,有时做梦都在梦见传记里的人物。5月间,笔者因长期坐在椅子上不动,天热冒汗,屁股上起了痱子,没有办法坐着写,就站着写,这样写了整整一个星期。

如此疯狂性的写作,在我的写作史上曾经有过,2004年至2005年我写作4本《走进文化名门》丛书(《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感动中国的文化家庭》、《震撼中国的文化伴侣》、《闪耀中国的文化星座》)130万字,就是因为狂写,眼睛受到损害。后来我多年一直注意保护眼睛,半天写作,半天书法或绘画,不时地也出去参加活动,这样保养着身体。

但是这次,由于与刘振儒先生不断接触,他的人生每次转折、起伏都与国家、民族、地方大事件息息相关,这是我写作过的几百个有故事的家族、家庭里都罕见的,自然不断产生了强烈的写作灵感和兴奋点,因而写作进入了狂写阶段,欲罢不能。

写作经过四个阶段:采访——搜寻资料——写作;再采访——修改初稿;配图——协调全书,形成第二稿;再总体润色,修改成稿——第三稿。

  (2016年刘振儒全家大合照,前排左二刘振儒)

写作不容易,配图更难,180余副图片,刘振儒先生与刘小军夫妇提供了三十多副照片,我亲自拍了他家有关人物照十几副,另一百五十多幅图片,我是绞尽脑计,想了各种搜索名称在电脑里搜寻,如独立五师师长在解放多伦县之前检阅部队,铁道兵11师在朝鲜抢修大同江便桥和填大土方,铁道兵11师开赴桂林建黎湛铁路,铁道兵14师在唐山抗震救灾,等等照片真实反映了刘振儒先生亲历的现场,使这本书价值增大,弥足珍贵。选图、修理图片、配制图片也是一个花费时间与精力的活儿,但这是写作里重要的一环,不可缺少。

这本书是老革命军人刘振儒先生的家族史,也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百年的演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让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鲜活地了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战斗、抗美援朝、铁路建设、“特殊十年”运动、唐山大地震、新疆边疆建设、改革开放的下海潮、抗击“非典”风暴等等大事件,以及大事件对普通百姓阶层产生的影响,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等等。从而长知识、明是非。并从书中体会到刘振儒家族的孝敬、勤奋、敬业、谦让等优良的家族文化,从而得到启迪开智。

       ——郭谦2018年夏写于京城甘泉斋

本书收藏单位:

北京通州区图书馆、河南安阳市图书馆、河北承德市图书馆、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和图书馆、山西平遥县图书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南通市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东县图书馆和档案馆、南通通州区和海门区图书馆等二十余家单位。

相关文章链接:

学者郭谦及资料被百度百科、文库、学术等收录一览 (360doc.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