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生必读:IB课程是一套真正的国际课程

 英伦云小Allen 2022-07-04 发布于上海

首先,IB课程是一套真正的国际课程。它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课程体系。当家长在考虑让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选择接受另一个西方国家的教育,还是接受真正的国际教育。如果是接受另一个西方国家的教育的话,代价往往包括对自己母国文化的忽视和需要学习另一个国家教育体系里的意识形态的课程。这就好像把孩子送到美初和美高读书,孩子没法在学校里继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AP中文是面向老外孩子的对外汉语课,中国孩子学起来嚼之无味。同时,美高的孩子必须在11年级学习美国历史,东亚的历史和文化只有在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学里才能继续学习。

一套国际课程并不需要学生在母国和他国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做二选一的选择。IB DP六组课程里的第一组是母语的文学和语言课程,第二组是外语的文学和语言课程。一个学生若想拿到最后的DP文凭,这两个课程都需要选。当然,如果孩子的外语也学得接近母语水平,TA在第二组的课程里也可以选母语级别的课程,并获得双语证书。许多获得藤校和牛剑录取的学生往往都在第二组课程里也选择了挑战母语级别。这让他们可以向大学证明我既能用英文做母语级别的学术交流,也没有放弃母语和母国文化的浸润和深入学习。

第二,IB DP课程设置体现了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和追求。六组课程里囊括了文学和语言学习、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基本覆盖了学科的大分类。除第六组艺术课程以外,前面五组的课程每位学生都得选。这样的设置很像美国大学前两年的通识课程。在通识课程确保了学生在毕业前能有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成为只懂专业知识,不懂其他知识的人。同时,IB DP的课程每门的满分成绩都是7分,6门总分42分,每门课程成绩计入总分时并没有权重上的区别。学生若想在这套课程里拿到40分以上的高分,就不能有特别明显的学科短板。但同时,大部分学生通过合理的选课都能拿到至少30分(平均每门5分)的成绩。

IB DP六组课程的设置外加三项核心要求(EE、CAS、TOK)使得IB DP和其他的大学先修课程区分开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凭课程。与可以自由选课的AP课程不同,IB DP文凭有着自己的框架结构和内在逻辑。学生若想拿到IB DP文凭,必须通过六组课程,同时研究知识论(TOK)、依托某个学科做4000词的研究论文(EE)、并践行社区服务(CAS)。这三项核心要求并不是附加在六组课程上面的额外要求,而是与六组课程有着内在的、相互加强的关系。例如,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会去接触类似“科学知识如何演化和进步?”、“直觉和想象力在科学发现中发挥什么作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等非常“知识论(TOK)”式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既是知识论TOK学科所倡导的,同时也会加强学生的科学学习的效果。


第三,IB DP课程强调超越知识的识记,培养学科思维。若干年后,学生们可能背不出来蜂鸟属于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但“进化”的概念会成为他们认识和理解地球生物的底层逻辑。同样地,他们可能会忘记某种材料的属性,但也许会在解决生活中某个难题的时候用上“设计思维”的方法。查理·芒格反复在公开场合提到他在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后形成的“多元思维模型”如何帮助他在事业和生活中做明智的决策,国内的一些知识精英和商业领袖也在梳理从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可见,学科思维比零散的知识更能在学生未来的生活里发挥效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