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人,生来自当慷慨,问世何止悲歌!

 大公becnx9o9xv 2022-07-04 发布于广东

2020年末到2021年初这段时间,一波严重的新冠疫情在家乡河北爆发。一夜之间,河北成为了全国最受关注的风暴中心。“河北人”在这种时刻肩扛卫国护家的大旗,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在数十年不遇的寒冬中,执行着各项最严格的检测防疫措施。

如果不是这波疫情,河北不会如此高频地吸引国人的注意,正如“河北人”的形象传播在各省市之中几乎是最弱的一样,很难给外人留下十分清晰的印象。然而,低调平凡的“河北”一直在那儿,毫不起眼的“河北人”也一直在那儿。

图片

由于存在感不高,很多人都觉得“河北”的历史很短,但实际上,“河北”一词早在大唐时就已经明确存在了,源于当时唐朝所设的“河北道”,管辖范围与今天的京津冀地区大致相当。宋代基本沿用了此名称,但具体由“河北道”改为了“河北路”。元、明、清三代,“河北”二字逐渐淡出了历史,分别变为了“中书行省”、“北直隶”和“直隶省”。1928年民国政府南迁,“直隶”还名“河北”,但这个“河北”只存在了几天就被拆分,北部分别划为“热河省”、“察哈尔省”,南部几个县被划归到“平原省”,直到1956年,民国时期划分的省相继撤销,原属地才形成了现在河北省的雏形。

图片

“河北”二字出现以前,这块区域古称冀州、幽州,文化悠久,人杰地灵。而“河北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第一道鲜明烙印,非“慷慨悲歌”莫属,也就是说,河北人不是没特点,而是个性非常鲜明。“慷慨悲歌”的出处可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而把它用在“河北人”的身上,则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董邵南序》,其语“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总结还可考证于《隋书·地理志》中提到的“燕赵一带,俗重气侠”等说法。时过境迁,河北人该继承的血脉基因,从未中断,只是不再那般张扬,以至于网络上还有过这种说法——东北虎、西北狼,河北人是小绵羊,用以形容河北人太过老实。平心而论,老实的确是河北人性格的一面,但用绵羊作比,实在说不过去。不信各位随便上网去查查历史上原籍河北这方水土的名人,保证颠覆你的认知,举些例子:荀子、刘备、张飞、赵云、祖冲之、魏征、赵匡胤、郭守敬、纪晓岚、张之洞、大刀王五、董海川、杨露禅、霍元甲、李大钊、尚小云、荀慧生、张爱玲……

图片

在中国,河北是唯一一个辖区内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在地下,河北留存了战国碑刻、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级文物;在地上,矗立着赵州桥、定州塔、开元寺钟楼等古建珍品。到近代,中国人最早修筑的铁路、最早的正规军校、最早的电影胶片厂……拥有众多“第一”和“之最”的河北,如果仔细研读起来,总会处处出人意料。所以,河北,深有不凡,躬藏厚蕴;河北人,生来自当慷慨,问世何止悲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