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外汉谈管理:第三十三章||金字塔原理的使用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观点表达需要论据支撑,能力获取需要时间提纯。

——晰瑞


但凡是身处职场的人即便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至少也听过“金字塔原则”,这个原则背后的内在逻辑就是分解,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从上而下的分解,这是结果得以成立的条件支撑,从下往上的集结,是结果得以验证的正确推导,所以知道“金字塔原则”究竟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把这种原则用起来。

“金字塔原则”其实是一种结构化的思考方法,有其本身的条理性和实操性。结构化的思考力、结构化的表达力、结构化的处事力。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明金字塔原理究竟是个什么,冯唐在《成事》中这样说“任何事情都可归纳总结出一个中心点,而且中心点可以由三道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以及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次级中心点,被二级的三到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这种逻辑用在常用的工具中是某度脑图,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头脑风暴,但却很少有人想过,这种逻辑也可以用在对个人的分解上。

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要做的事情却是众多的,而个人想要的结果是既定的,那么在既定结果明确的前提下,就需要通过金字塔原则分解自己的时间和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轻重缓急,这样分解以后的好处是能把时间最大化的利用。


处理事情本身需要的两个点,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事情本身,时间分解后是可以分为长期的、短期的和暂时的,事情分解后,按照时间的维度来也可以分为临时性的,短期要出结果的,长期要见效果的。

在这样的细分以后,也就能更进一步的确定,那些事可以分在哪一类中,从而更好的对自己进行管理。

举个例子,日常工作中,面对一些部门间的交叉性工作,需要考虑的自身时间的充裕性和事情本身的难易性,这里考虑难易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因为时间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是前提,相互配合是命题,可以相互帮衬,不能为人作嫁,更不能越俎代庖,常态下的事情分解的出发点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这既是出于自我保护,更是出于效率提升。

这个原则用在处理事情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随时随地的全面考虑和全面复盘。

当尝试性解决一个问题时,从开始到结束过一遍,能够形成完成的处理事情的方案,从结果往前过一遍,能够形成整个事情的全面复盘。


在处理事情考虑的同时,能够做到不缺不漏,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保证事情的基本圆满,而在这样结构的全面考虑下,也能够及时发现某个环节的不足,可以做到相应的补充,这样,无论是前期策划,还是中期执行,或者后期复盘,都会是非常坚固且完整的。

另外在管理上这一点也非常有用,一件事情的完成,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多人共同协力做的,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能力强项,这些不同能力不同的人作为处理事情的支撑要素,合理的用起来就能够把事情处理的更加高效。

但究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论据支撑,哪些是伪条件,需要的则是作为管理者另外的识别技能。

在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岗位分配内容,根据能力制定战略,这几乎是作为管理人具备的基本素质,事实上,当今企业的岗位结构大多也是按照“金字塔原则”来制定的,哪怕是有些企业说的“扁平化管理”,但其内在逻辑还是从分解上进行框架设计的。

最后,“金字塔原则”还可以用来交流成果。

印象很深的是某次易中天被一位某大学的“高材生”呛声,“你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在刷存在感吗?”继而列出了一系列支撑因素,小时候放牛,家庭人员众多等等。最后被易中天一句话回怼“你的逻辑起点错了,后面的全是不成立的。”


成果是通过底层的条件支撑而最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从结论反推出的原因。

这个很重要,现实中用到最多的就是司法程序里面,也就是程序正义,把你的所作所为一一列出,让你清楚,让大家知道,继而再给你定论,这也是当下法治社会的基本体现。

与之相悖的就是先斩后奏。

还是像上面说的那样,从前提到结论是前期求证,从结论到前提是后期复盘,如果通过结果求证原因,通过原因复盘结果,那就是无理取闹。

这样的事情我们并不少见,生活中有些仇富的心态也源于此,一个人很富有,很多人本能的就会认为这个人干了什么非法的勾当。当然这里面包含人的劣根性,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理性。

“金字塔原则”可以在个人管理上分解时间和事情,能够在处理事情上面解决问题,分解任务,交流成果,所以我觉得“金字塔原则”很有用。

其实,“金字塔原则”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逻辑,在正确的逻辑下,有些事不会太偏,有些情绪不会太泛滥。

那么,你打算怎样用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