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孤本真迹重现人世,开行楷书之先河,奈何被法国人骗走!在中国

 紫薇院 2022-07-04 发布于甘肃
李世民孤本真迹重现人世,开行楷书之先河,奈何被法国人骗走!
在中国近代流入外国的宝物数不胜数,但是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当中就藏有中国文物两万余件。那些文物多到他们甚至不以年代,直接以文物颜色分类进行展览。
中国的文物有两次集中的大规模的流出,一次是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当年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被劫掠,被损毁的文物数不胜数。
另外一次,是上个世纪初,敦煌的藏经洞被打开,大量的书法遗迹被发掘出来。那是中国书法之幸,也是中国书法之巨殇(同伤)。
幸运之处在于,那些书法真迹藏身洞窟近千年,被保存得很好。伤痛在于,在山河破碎之际,百姓尚且偷生,没有人会去在乎那些“死物”的命运,那些文物,就这样流落他乡。
其中有一件作品在众多流落在外的作品当中尤为珍贵:唐太宗李世民的行书碑刻《温泉铭》。
唐太宗李世民是引行书入碑刻的第一人,开行楷书之先河。《温泉铭》作为孤本传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帖行书碑刻,也是李世民流传后世的唯二书法作品,另一部作品是他的《晋祠铭》。
清光绪26年(1900年),当时一个道士王圆簶在敦煌沙山千佛洞发现了这一卷拓本《温泉铭》。
当时他对这些书法的价值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法国文物贩子希伯和以极低的价格将众多书法作品骗走,《温泉铭》只是其中一件。 
在用笔上,这一卷《温泉铭》笔力遒劲,笔画爽利,毫不做作。全篇行笔不急不缓,从容不迫,有明显的“二王”遗风。
李世民推崇王羲之,虽不喜王献之,但《温泉铭》却不同于唐代书法当中的和顺平稳,其文字结体欹侧奔放,于平正中取险峻,倒是颇似王献之的风格。
近代学者俞复曾在这卷《温泉铭》背后留下这样一段跋文:“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
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固然书法造诣极高,但是面对这一卷《温泉铭》都应该俯首称臣。
历经千百年,管你是何种天潢贵胄,当权力烟消云散之后,历史都是公平的。
李世民在书法界的确是凭实力占有一席之地的。这一卷行书《温泉铭》雍容典雅,丰神俊朗。
也迥异于宋徽宗与宋高宗的萧散、秀逸之书,这一卷《温泉铭》更符合一位帝王庄严雍容的气质,这种帝王气也是书法中十分珍贵的,非皇帝御书不可得。
作为中国第一部行书碑刻,这一卷《温泉铭》原石刻已不知所踪,当年道士王圆簶发现的也不过是唐代的碑刻拓本。如今,《温泉铭》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想一睹其真容实属不易。
我们有幸将这一卷《温泉铭》拓本真迹利用进口微喷技术进行了博物馆级别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期待您的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