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毅丁 | 双明小学的巨变

 时光捡漏 2022-07-04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我的家乡在咸阳市渭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沃野千里,田间地头一片风吹麦浪与麦穗飘香的景象。那里的人们以务农为本,过着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安稳生活。

双明小学是我的家乡余村以及周围近十个村庄里,在村民们心中有着较好声誉的一所乡村小学。这所小学原名余村小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乡政府和村民共同集资筹办,因上个世纪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余村和周围三个村子合并为双明大队,便更名“双明小学”。

在小时候,我曾在这所小学读过一年学前班,因而有了属于学长的独特记忆,校园里有一栋红砖灰瓦的两层小楼,在小楼两侧是两栋砖木混合的木梁房。我们学前班的教室就在校园西侧的那栋木梁房里,旁边有一茁壮葱郁的古槐树,古树的下面被坐得发亮的几个土坑,常常是我和同学们一下课就争抢的宝座。

校园里没有操场,红砖只铺了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三四尺宽的走道,其余的空地除了墙角长草的地方,都是被孩子们踩得油光发青的土地。尽管这土地已被孩子们的布鞋踩得极为瓷实,但一到下雨天还是会变得泥泞不堪。

十五年前,有一天最后一节课是写字课,夏日娇嫩的夕阳从木框窗上破碎的玻璃洒在我的课桌上。因为教室的粉笔用完了,教我们写字的王老师端着一盆清水走了进来,她用毛巾蘸上水,然后写在黑板上。夕阳下昏暗的教室里挂着两颗发着微弱黄光的白炽灯,空气的干燥使黑板上用水写的字稍倾便隐隐约约,难以辨认。王老师无可奈何,为了我们能清晰辨认出来,只好一整块黑板上一次仅写三个大字。同时让我们紧跟着她步伐,先把黑板上的字抄在练习本上,等把所有字词先抄在本子上之后,再给我们讲解。

王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写字老师,她同时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班主任老师,实际上我们只有王老师一个老师,从早到晚每一节的课都是由王老师来给我们上。

如今我已经上了大学,但王老师在课堂想出来用毛巾蘸水写字的“巧”办法让我一直牢记于心间。十五年前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让人难以置信,最基本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难以得到保障,教师队伍的设置和配给上也严重失调和不足。小学的基础教育是家乡人们寄托着美好生活希望的伟大民生事业,同时托举着民族和国家复兴与兴旺发达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对乡村学校的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给予重要指示。

回顾过去十年,党中央深谋远虑、立意远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振兴乡村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首先,乡村学校的布局得到了优化。再次,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伴随着乡村教师津贴、乡村教师荣誉证书、乡村教师“国培”“省培”、乡村教师“特支计划”等政策落地实施,乡村教师的存量基本巩固、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城市教师和优秀大学生支教行动等给乡村学校带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的队伍结构,有力促进了乡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曾经的双明小学如今也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撤销,并与镇中心周围的村小学合并为贞元镇中心小学,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整合了现有的教育资源,贞元镇中心小学建成了有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教室、实验室、操场、食堂、演艺厅、图书室、多媒体设备的现代化校园。教师队伍也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并招聘的特岗教师,配备了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师范类专业毕业教师。过去只有城市学校才可能拥有的教育条件,如今也在贞元镇中心小学这样的乡村小学变为现实,这有力保障了乡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仅仅十余载在双明小学的巨变不仅仅只是其的撤销和合并,而是十余年间国家腾飞和富强的时代巨变,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勇敢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有力佐证!

马上将迎来党的二十大,作为地方师范大学的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会义无反顾的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乡村的基础教育事业上!

END

作者简介

李毅丁,陕西咸阳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在读学生。写作初始,虚心接受指正。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