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黄而垢:主湿证 “垢”

 朱永林548cr9af 2022-07-04 发布于湖南
面黄而垢:主湿证。“垢”——污秽、脏东西。这个字应该比较好理解,就是看这个人的面色好像很久没洗脸似的,看起来有层油、或有层土似的。合起来讲,就是面色黄而现污秽之色。
《伤寒论》: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这里的面垢,结合前面两句“身重,难于转侧,”来看,就是体内有湿,而从三阳合病来看,就是湿热致病,而出现面垢。
 所以,这种面色所主的就是湿证,如果面色又黄而垢,总以湿邪阻滞在先,气血受困在后,病机上相对偏实,治疗上以祛湿为主,运脾为辅。相比上面的萎黄浮胖来讲,病机也差不多,但那个则以中焦虚为主,治疗上则以健运中焦为主了。
黄疸(黄如橘色、黄如烟熏)
1、黄如橘色
我们来看一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
从以上条文来看,236—身必发黄,260—身黄如橘子色,13—久久发黄,方皆用因陈蒿汤,这种黄色就是我们常说的——
阳黄,黄如橘子色,面目身皆黄,包括小黄也黄如橘子色,为瘀热在里,即热不得外越,二便又不利,湿热郁滞而发黄;治以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为主。这种橘黄色好辨认,不再多述。
2、黄如烟熏
《金匮》痉湿暍: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这句条文中“身色如熏黄”,这个“熏黄”,相对身黄如橘子色的鲜艳,此黄则看起来就比较晦暗,有如烟熏过的东西一样,春节前我们这里都自做熏制的腊肉、腊肠,都是用柴火来熏烤,熏成之后就成暗黄色,看起来也没有光泽。这种“熏黄”,就是寒湿所导致的黄,即——黄如烟熏;这种黄的治法即:“当于寒湿中求之”,临床上可以选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类治疗。本条所表达的也就是这种寒湿身痛发黄。
以此类推之,如果妇女见此黄如烟熏之色,常常会有月经不调,寒湿带下之类疾病。
当然,这个黄疸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肝胆疾病,尤其是胆的疾病常见。

面目黄肿:主水气。《金匮》水气病: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这类黄临
床还是常有的,不但面色黄,而且面目也肿,其黄很明显,但又有别于黄疸之色黄,这种病多见于西医所说的慢性肾炎这种水肿,这种以实证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