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之茵陈蒿汤

 庆哥哥呀 2023-07-14 发布于内蒙古

一、条文:【红色字为编者拙见】

第259条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通过治疗寒湿以解伤寒之身黄,光凭发汗法解决不了】

第236条:“阳明病, 发热, 汗出者, 此为热越, 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 身无汗, 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 渴引水浆者, 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主之。【郁热与湿邪相合,身无汗不得发越,而热邪闭郁不解,身必发黄】

第260条:伤寒七八日, 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满者, 茵陈蒿汤主之。【阳明发黄之色如橘子色,而阴黄则如烟薰之色不相同也。利小便,退黄逐热】

【柯韵伯曰:伤寒七八日不解,阳气重也;黄色鲜明者,汗在肉而不达也;小便不利,内无津液也;腹微满,胃家实也。调和二便,此菌陈之职。】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03 )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谷胆的病症】

茵陈蒿汤方:

茵陈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服药后的效果】

二、功效:清热、利湿、退黄。因湿热而发,故亦称阳黄,茵陈蒿汤主之。

三、主治:阳明湿热发黄,黄疸之阳黄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四、加减:

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

热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

胁痛明显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五、主要症状:

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口渴、小便不利、尿色赤褐、胸内苦闷或腹部膨满者。

六、方歌:

茵陈蒿汤治疸黄,

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

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

加草柏皮栀子汤。

茵陈蒿汤治阳黄,

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

茵陈四逆治阴黄。

七、黄疸:

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导致黄疸的原因较多,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肝胆疾病。另外,溶血性贫血也会出现黄疸的症状。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相当中医的湿热发黄,属于阳黄之证;

二是胆汁性或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黄疸,相当中医的阴黄、痞证等;

三是肝胆道感染、胆道结石或胆道蛔虫合并黄疸,相当中医的胁痛、腹胀、蛔厥等。

八、现代应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胆汁性肝硬化;

4,荨麻疹;

5,肾病综合征;

6,口内炎;

7,功能性子宫出血。

九、延伸应用:

1、湿黄-茵陈五苓散(五苓散加茵陈)

2、阴黄

1)茵陈四逆汤(四逆汤加茵陈);

2)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加白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