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岁前“被溺爱”和“被忽视”的孩子,不用三年,这些差距凸显

 新用户4007HIiG 2022-07-04 发布于广西
01
涵涵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听到孩子哭,她会等孩子哭5分钟后才去管他,她说哭对孩子增加肺活量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哭就去哄,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心理!
其实涵涵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婴儿来说是一件比较残忍的事情。
小孩子哭确实是增加肺活量,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一岁之前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他是没有办法通过哭闹来操控大人的。
也就是孩子在一岁之前哭,他都是有需求的,最常见的是孩子觉得饿了,或者是尿了,或者是冷了或者是不舒服,或者是受到惊吓,或者是环境过于冷过热。
02
而对于小婴儿来说他是没有自理能力的,他对这个世界是充满恐惧的,他只能通过哭声来向父母表达他的需求。
如果他的需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那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对我并不友好,这个世界不安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按照生理年龄分为8个阶段,认为婴儿前期也就是孩子一岁半之前是孤独而柔弱的,对成人依赖很大,他们这个阶段的发展核心就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特别是孩子在一岁之前,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他生活所有的照顾都需要依赖于家长,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狠狠地宠爱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有回应。
这样就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安全,就能让孩子内心里面更平和。
如果孩子在一岁之前哭闹被家长置之不理,被家长忽略的话,他内心里面会很不安,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正确的。
自己饿了不能哭闹着要吃的,自己尿了不能哭闹,要妈妈给自己换尿不湿,正确的需求都没有办法满足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内心会很惶恐。
孩子一岁之前怎么宠都不过分,越惯孩子越有安全感,就是要溺爱孩子。

孩子一岁之前被溺爱和被忽视,上幼儿园之后,这几个方面差距很大

第一方面:分离焦虑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上幼儿园哭一两天就不哭了,有一些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会哭闹好几天甚至上一个月。
这就体现在孩子的安全感上,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对陌生的地方恐惧,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下也比较容易适应。
所以在一岁之前被溺爱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他会更容易适应,分离焦虑会变得很轻。
一岁之前被忽视的孩子,对各种环境都很敏感,容易哭闹,出现更严重的分离焦虑
第二方面:孩子的适应能力
如果孩子在一岁之前吃,喝,冷,热,这些需求能够及时满足他就知道,我这些需求都是合理的,都是能得到满足的。
那么在幼儿园之后他如果没吃饱,他会主动要求老师给自己加饭,如果吃不完了他会主动说,老师我吃不完了,那就能更好地自我护理,他的独立能力会更强。
但是在一岁之前被忽视的孩子,他可能对自己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并没有完全分辨得出来,如果说他在吃饭的时候没吃饱,他甚至不敢问老师加饭,或者说在幼儿园尿床的时候,甚至不敢告诉老师。
一岁之前被宠爱的孩子,他在幼儿园会表现得更独立更适应,而一岁之前被忽视的孩子,就需要老师更细心地去观察孩子的需求。
第三方面:孩子的社交能力
为什么孩子在三岁之后要上幼儿园,主要是孩子在三岁之后有同伴的需求,孩子上幼儿园其实就是结交伙伴,其实就是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岁之前被宠爱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在跟小朋友的交往中,如果被拒绝了,他更能接受,所以这样的小朋友更容易交到朋友。
而一岁之前被忽略的孩子不自信,如果跟小朋友玩耍过程中被拒绝了,可能会很难过很自卑,甚至会影响他的社交情况。
作为家长,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混乱的时机,不要担心宠坏孩子,一岁之前孩子越宠越有安全感,越宠孩子长大之后越有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