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土战争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失败的恰雷科夫行动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1911年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开战,俄国趁机向土耳其故作姿态,提出海峡问题。1911年10月,沙俄驻土耳其大使恰雷科夫奉命向土耳其提出一项协议草案,提出由俄国帮助土耳其守卫黑海海峡及附近地带,土耳其政府则有义务不反对俄国军舰通过海峡;俄国准备取消在土境内的领事裁判权并同意土耳其增加关税。恰雷科夫外交行动引起欧洲各大国的关注。沙俄的盟邦英国公开反对俄国的海峡要求,法国认为解决海峡问题尚不合时宜,而反对俄国独占海峡的德奥两国却故意支持俄国的要求,以增加俄国对协约国的离心倾向。沙俄政府在英法压力下,不得已只好召回恰雷科夫,恰雷科夫外交行动遂以失败告终,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越益加剧。                   

意土战争发生的时候正值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德都在大西洋上叽叽歪歪,所以没空管这个小喽啰,而且鉴于1896年在阿比西尼亚的惨败,大伙都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能力深表怀疑,当然,埃塞俄比亚(即阿比西尼亚)军队是受到法俄两国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够应付意军的,但是仍然能够看出意军确实很篓。所以除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就是国内对于意军再次出兵能否取胜的担忧。

幸而英国在1883年后就实际控制了埃及,否则土耳其就能通过陆路向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运输补给,土军虽然也是“西亚病夫”,但是相对于埃塞俄比亚西化时间更长,武器装备、人员训练也都更充分,如果从黎凡特调过来,也够意大利喝一壶的了。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英国偏偏用拒绝过境帮了意大利一把。土耳其在柏林会议后又割了塞浦路斯岛给英国,按说对英国也算不薄了,但是伦敦谋划的是围堵法俄的战略,而且这时候愣头青威廉二世为了坐稳自己的皇位转而依靠垄断资产阶级而不是过去一直倚重的传统军事弟煮贵族,扩张性展现的愈发明显,使得英国还要预防德国。德兰士瓦战争已经将英德矛盾公开化,而且使英国烧了若干亿英镑,法绍达事件虽然自己得胜,但是与法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法德俄三国干涉换辽与法俄支持阿比西尼亚抵制英国支持的意大利南下扩张两件事的成功,都使得英国更加力不从心,以致需要打破光荣孤立,在1902年和日本结成同盟应付亚太的美德俄扩张。

英国看似精力被牵制到摩洛哥事件上,但还通过埃及过境问题对意土战争施加影响。恰雷科夫行动是十分不明智的,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沙俄在远东连哄带骗跟李中堂签的密约有智慧。土耳其原先与英国交好,俄国即便再巴结,也不会从土耳其得到好处,所以沙俄之前一直执行对土战争政策,但是现在英国已经发现德土联合了,明白以后再想从土耳其身上得好处就很难了,所以也咬一口肉下来,割了塞浦路斯,这个岛的位置之于小亚,很像海南岛,什么战略意义也就不用我说了。这就体现了英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亦敌亦友,可以随时转换,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转移。俄国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就显得迟钝与直脑筋。俄国之前对土的强硬政策对于莫斯科扩张利益而言是正确的,但是现在英国这个风向标的指向已经与之前相反了,俄国的政策是比也要发生一定的转变,比如说对土耳其的拉拢。

在意大利侵略利比亚这块奥斯曼属地的时候可以为土军提供军舰运输的便利,这样以后就直接获得黑海海峡的通行权了,而且君士坦丁堡会十分乐意。而且虽然英国在这个问题上是偏袒意大利的,但是这改变不了德意奥三国同盟的事实,而且英德矛盾尖锐,所以即便英国责难莫斯科违背1907年协定,也可以挡回去,通过帮助土军运兵获取合法的海峡通行权,而意军舰队也不敢大动干戈,不仅是因为沙俄海军自身的力量,更因如果没有君士坦丁堡挡着,意大利就会受到法俄海军的战略包围,这样意大利更不敢动兵——紧邻着利比亚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都是法国殖民地,奥兰、比赛大的法军舰队可以很快抵达利比亚,而且可以很快从土伦、马赛和法属北非调兵封锁罗马海岸,黑海舰队也可以堵上阿尔巴尼亚与阿普利亚之间的海峡,在亚得里亚海关门打狗。这场行动还有可能诱发奥匈海军加入对威尼斯的封锁,作为削弱自己海外殖民对手的一次大好时机。

在恰雷科夫行动中,俄国仍然是以索取为主,给予的部分很少,赛德帕夏也不是傻子,这种利少予多的条件摆明了是继续坑自己,连意大利这一点近渴都解不了,还指望别的,都是不行的。政策转型的迟钝与历史因循的特征很明显,不懂得转移矛盾,借力打力,在条件上畏手畏脚,在得利处狮子大开口,君士坦丁堡也不是非接受你不可,恰累克夫行动也就自然失败了。#俄国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