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日本国力远不如美国,为何仍执意开战?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1938年5月4日)洛杉矶五千人集 会上……在座国会议员司克脱(Scott)先生对大众说:'请大家记着,日本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凡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全场一致起立,表示禁运决心。”(《陶行知日志》)

   陶行知鉴于美国军事物资源源输往日本的严重性,曾经策划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一个经济研究会,由那时在美国的经济学家胡敦源先生主持。研究会搜集美国官方资料以后发现,先天不足的日本,侵华所需军事原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最多,1937年占到54.4%,1938年更增加到56%。

   1937年,美国就向日本出口了550万吨以上的石油、价值1.5亿多日元的机床。   

1938年,日本进口物资的34.4%来自美国。

   1939年美国对日废钢铁出口比起1938年多出9倍。

   1932-1939年,日本年度进口铝的18%、铅的45%、石油与石油产品的75%、铜的90%、废钢铁的70%来自美国。

   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的70%以上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

   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军事技术装备和陆海军装备占21.7%。

  而在日本总的石油燃料中,其90%依赖进口,其中70%依赖美国进口,15%依赖婆罗洲进口。

   1939年中国只从英国借款三百万英傍,美国只给中国信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但美国却在1938年给日本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以及机床、军事装备和武器。

上述资料已经充分显示了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贷款、军械、机床、废钢铁、铜、铝、石油等等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这些都是做什么呢?日本打得越凶,美国赚得越多。这都是最表面的。我说过,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很清晰,就是疲英日而收zg 。从世界角度而言,美国是用德国来耗死英国;从远东看,美国是调离本就外强中干的英国,使得日本在亚太独木难支,最终与美国拼命时力竭而死。而在日本与美国真正公开撕破脸之前,美国还要好好利用常凯申来消耗日本本就不富裕的国力,而自己也可以大发战争财,掏空日本的黄金外汇,使得日本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越购买美国货,国内的金钱比价就越失衡,越通胀;越通胀,就越需要从zg掠夺物资充实本国市场抑制;

越抑制就越需要侵略,越侵略就越要扩充军备;越扩充军备就越需要用黄金外汇购买美货。美国一石二鸟,既利用zg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又通过对日军备物资出口掏空了日本国力,最大限度地削弱了日军,理论上说,日军真正在太平洋战争中与美军对战时,恰恰是虚弱之际,而美国人仍然在珊瑚海战役之前节节败退,说明没有国力加持之下,美军的战力水准其实并不高。

美国在珍珠港时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纯真样,实在令人作呕。如果不是对日本侵H的斗争,二战亚洲部分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抛去这个部分,剩下的不过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势力范围的混战;而且,美国对日本在表面上看是“吃亏”的,实际上日本对美国才是“吃亏”的。

首先,美国在一战后就强逼英日解散同盟,虽然没能实际斩断两者的联系,但是却实实在在把日本摆了一道,让它在国际上很难堪;第二,经济大萧条之后利用煽动欧战把英国拖在大西洋,从根本上消除了英国支援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霸乃至大战的可能性,使得日本失去外援;

第三,美国在日本侵略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在日本进口中逐步占据首要地位,石油、铜、钢铁、铝、铅和机床等物资的占有率不断升高,在日本把所有重要物资的刚需都押在美国供应商上之后,突然收紧出口,特别是要求婆罗洲在内的东南亚对日石油禁运,这又是一石二鸟——首先英荷等国为了保住殖民地,不得不在防务上依赖美国,而被迫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禁运主张;其次,美国不仅可以独占对日出口的份额利益,而且等于把日本的所有物资供应都抓在自己手上,日本下一步的任何举动,都实际上由美国予夺,这样日本想不与美国开战也不可能了。

日本与美国没有任何一方是好鸟,一丘之貉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