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小分流论第一则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范赞登在09年提出“小分流”概念,说了很多,但主要论据还是“欧洲婚姻模式”:

欧洲婚姻模式是14—15世纪以来在北海地区产生的最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其标志是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子女通常在结婚前建立新居,婚后不与父母一起生活)。促使该模式产生的因素包括:教会倡导的婚姻应建立在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而非父母之命的基础之上;财产的代际转移(父母退休时将家庭土地转移给继承人,以换取继承人为自己养老);包括女性在内的年轻人婚前以学徒或仆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上述三个因素最早且普遍出现于北海地区,导致了这种婚姻模式的产生。

范认为,中世纪中期,拉丁基督教欧洲地区共同建立起了富有效率的制度,使其经济普遍发展;中世纪末期,北海地区之所以开始领先于西欧其他国家,主要是因为低地国家和英国在家庭领域完成了一项重要变革。尽管中世纪晚期低地国家、英国在经济和政治等宏观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但两者在家庭结构(即欧洲婚姻模式)等微观层面存在关键的相似点,它们关乎家庭的人口行为以及他们怎样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这正是北海地区的独特性所在,也是导致“小分流”的原因和该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

此外,这位荷兰学者还补充说,知识积累增长、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教育而增加,是先于现代经济增长而发生的。识字率和教育程度的估计值等衡量人力资本的标准数据通常难以获得,因而需要采用书籍生产数量和技能议价(附加值)等替代性的定量指标,以反映人力资本形成的长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小分流”期间,西北欧拥有比其他地区更低的技能议价水平和更高的书籍生产数量,从而导致了以技术发明创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诞生。

这种家庭模式古代东亚没有吗?这样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相对富集的市场与反恰亚诺夫的继承制在亚洲不存在么?这种小分流本身就不具有独特性,亚洲特别是明清中国长三角也存在类似情况,“核心家庭”、财产继承与季节性劳动力市场都存在(如果仔细考察两宋江浙地区情况会发现相似的情况),何以说明其必然导致工业革命?再举例说明所谓人力资源高效投资,18-19世纪之交的十三州殖民地,以最发达的新英格兰为例,识字率不到5%。何谈所谓的知识经济所需的人口素质背景?仅科举就能维系一个至少不亚于14-18世纪英国与(北)美的识字率,这也是站不住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