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土耳其领土丧失第二则:波黑、塞尔维亚、多瑙河缺口和一战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昨天事情太多,没空往下写了,所以奥斯曼土耳其领土丧失第一则:保加利亚、柏林会议与“狭长地带”一篇才写了两千字左右,奥斯曼帝国丢失的土地除了保加利亚还有波黑等地,这一次我们把关注重心从大马其顿地区转移到达尔马提亚,也就是后来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塞尔维亚的那些历史咱就不闲扯了,想看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一堆一堆的,至于南斯拉夫内战的,我之前写过十多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历史上地中海地区跨三洲的大帝国,像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在地图上看都没法跨过多瑙河长期存在,而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正好横亘在多瑙河上,其实欧洲很多历史名城都是在多瑙河畔的,最早都是罗马的防御北方游牧者的壁垒,君士坦丁就出生在今天塞尔维亚境内的一处军事堡垒城市。多瑙河北岸仿佛是一片难以接近和实控的地带,直到后来奥斯曼全盛时期也很难做到,而是在这里羁縻统治,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经济虽然是农业的,但是社会组织形态还是游牧的。

作为闵租猪衣的强烈捍卫者,齐奥塞斯库在看完《达契亚人》(1973?)这部电影后罕见的表现出不快,这种在农非农的习俗(说直白一点就是土匪作风的生活习俗)肯定是让他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和罗马尼亚这种族群意识建构很类似的就是阿尔巴尼亚,这个群体意识的建构更加令人尴尬。他们非要说自己是巴尔干半岛上和希腊人不同的独立一支,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个起源跟后来居住斯库台山地的阿尔巴尼亚人根本不是一血缘的,乱认爹的毛病只为掩饰自己的尴尬,同时宣传自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罢了。

头人游牧结构本身在瓦拉几亚草原不再适用,这主要是受到俄国扩张的影响。原先罗马尼亚几百年都是东方游牧民族迁徙到中欧的走廊,什么佩切涅格人、黑乌果尔人、马扎尔人、匈人等等都是取道达契亚过来的,但是读者往往会忘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唐努乌梁海和欧洲中部之间不是只有罗马尼亚的,还有中亚和南俄草原,中亚一直处于游牧状态,尤其是锡尔河-咸海北岸的广大钦察草原,几乎一直处于无主状态,即便有类似基马克汗国、卡普恰克联盟、康居之类的“国”,很快都会被更强的游牧“国”冲垮,向西迁移,所以在沙俄控制中亚之前,这里一直是畅通无阻的。

但是南俄草原就不好说了,所谓的南俄草原,就是乌拉尔山到德涅斯特河、南布格河之间的广大游牧走廊,喜欢看地图的读者会注意到,基辅罗斯的南界基本上一直维持在基辅以南不远处,这里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参考克里切夫斯基的《俄国史教程》,今天乌克兰大部分国土,当时都是“无主地”,当然你说有没有游牧国控制过这里,当然有。

比如说,保加利亚人的祖先阿斯巴鲁赫从伏尔加河南下跨过多瑙河到达鲁米利亚,就是经过这片南俄草原的,他们在这里歇息停留过;佩切涅格人更是长期盘踞在这里过;拜占庭的盟友可萨(又译哈扎尔)汗国,在灭亡前一直控制南俄草原和高加索;卡普恰克人在钦察草原被赶走后一路向西,在保加尔汗国(今天喀山为中心的地带,和保加利亚的那个同根同源,但是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停留,南下控制了南俄草原,多次像佩切涅格人那样袭击基辅、切尔尼戈夫等地的修道院(《往年纪事》里僧侣都曾记载过)。蒙古人更是登峰造极,在征服罗斯诸公国后经由南俄草原挥师直入瓦拉几亚,攻入匈牙利、波兰,利格尼茨会战歼灭大量神罗骑兵,导致奥地利等西欧国家大震。但是从此之后莫斯科维亚崛起,用中央集权-农耕文明逐渐统一了原罗斯世界,并且蚕食南俄草原。直到叶卡捷琳娜时期彻底封死亚洲游牧者经由乌克兰南部-罗马尼亚通向欧洲的通路。

但是生活在瓦拉几亚的游牧民虽然无力继续以劫掠扩张维生,但是人还是要讨生活的,所以很晚近的时候,罗马尼亚地区的人才开始以种植维生,他比匈牙利地区的农耕化要晚很多,匈牙利从阿尔帕德王朝时期就开始定居化、农耕化了。我们一直喜欢说一个名词,叫做封建化,尤其是在欧洲历史问题上。我认为封建制度的农业发展,恰恰是封建关系的逐步瓦解。因为在游牧状态下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强,因为财产的流动性也非常强,人人关系比人物关系更具支配性,但是人物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性时,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就会受到财产固定性加强、物权政治重要性逐渐压过人事政治等因素削弱,物权政治的引入导致人事政治不得不与之妥协、松弛,乃至最终瓦解,在欧洲蛮族进入罗马世界之前他们已经通过游牧生存了将近一千年,到了农耕状态后不过五百年就基本瓦解了,十三十四世纪西欧的很多地方农奴制就瓦解了,从法兰克王国特别是查理曼大帝算起,就是四五百年的时间。

封建关系不是强化,而是弱化了,这才是历史进程中体现的长周期趋势。但是我们往往拿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制和他们比较,那封建程度肯定是加强了,但是如果我们从蛮族自身的历史线性发展脉络看,封建程度是不得不下降的。除了亚平宁半岛和高卢南部,大多数蛮族国家的经济都是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和罗马时期的经济遗存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出现“经济断层”了。

说了这么多,绕回来就是一句话,罗马尼亚在欧洲其他地区渡过封建化尾声的时候开始了封建化。巴尔干地区的很多族群都是这样,塞尔维亚开始的早一点,在1349年就基本上确立了封建制王国,匈牙利更早,在1100年代就差不多了。保加利亚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存在,有点吐谷浑和中山国,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重要,还是拱卫君士坦丁堡的粮仓,所以一向习惯于用货币礼物贿赂外敌的拜占庭,在对保加利亚出兵问题上的立场却一直很坚定,两次灭亡保加利亚王国,为的就是加强侧后方与北翼、西翼的安全。到了土耳其时期也是一样,土耳其可以容忍塞尔维亚、希腊实际独立,但在锡利斯特拉不能轻易后退。锡利斯特拉战役失败后,土耳其直接就签了《圣斯特法诺条约》,因为锡利斯特拉沦陷意味着保加利亚门户洞开,保加利亚门户洞开意味着君堡无险可守,所以罗俄联军攻占锡利斯特拉后,土耳其直接求和。

罗马尼亚本身是头人结构农业社会,不好驯服,所以不被武力解决;塞尔维亚和希腊(1830年疆域)对土耳其皇城也没有根本性威胁。唯独保加利亚不行。但是后来他们渐渐发现,只控制保加利亚不行,因为保加利亚地形平坦,易攻难守,用易攻难守的保加利亚去守更加易攻难守的狭长地带(阿尔巴尼亚到君士坦丁堡之间的狭长地带,1912年巴尔干战争后丢失),这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在塞尔维亚附近、多瑙河沿岸,土耳其也在加强军事存在,试图依托一定的“天险”来扩大防御纵深,提高保加利亚地方的防御水平。波黑就是横亘在亚得里亚海-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斯库台之间的连接带,削弱塞尔维亚有利于守卫保加利亚,进而守卫君士坦丁堡。波黑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成为土耳其帝国重视的“堡垒地带”的。

波黑本身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各方保全自我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势力都有好处。保加利亚因为自身认为受到塞的威胁而试图极力削弱塞尔维亚,而俄国在巴尔干的局中也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如果继续站队保加利亚就会让塞尔维亚更加倾向于奥匈,奥匈和德国、土耳其在1904年后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真正盟友了。如果塞尔维亚再连上,3B铁路就真的打通了,而且巴尔干半岛上俄国再也插不上嘴了,额俄国为了扭转自己在半岛上的不利地位,转而放弃保加利亚改为支持塞尔维亚作为“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和领袖了。

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关系不好,其实是从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之间的龃龉开始的。、君士坦丁堡和保加利亚为了自身的安全,就必然要准备建立类似英印殖民官员的“科学边疆理论”,往外拓展战略纵深。塞尔维亚正好就是他们的“纵深”。但是塞尔维亚肯定不愿意被当成“纵深”而被兼并,所以要捏住他们的喉咙或者说要害,也就是波黑。拿住波黑保加利亚、土耳其才会选择和塞尔维亚和平、谈判,而不是直接进攻。

英法结盟后奥匈-德国联盟的实效化,以及德国试图从土耳其寻找因为英德协调而痛失的俄国利益领域做补偿,导致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和德国在巴尔干形成了对塞尔维亚的几乎全方位战略包围。塞尔维亚更加倾向于同俄国结盟,门的内哥罗在这一时刻也加入到塞尔维亚抱团中,理由和塞尔维亚一样。俄国孤注一掷要支持塞尔维亚,否则黑海海峡被德国掌握了,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而罗马尼亚也与德国之前签过军事协定,俄国简直被封死了。

奥匈为什么会在塞尔维亚求和时候仍然加码要对塞尔维亚宣战?因为他认为速战速决拿下塞尔维亚能够让俄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迫使俄国媾和,但是奥匈军队第一时间内没拿下塞尔维亚,导致俄国有时间发起总动员,迅速攻入东普鲁士,虽然在马祖里湖附近被歼灭,但是俄军投入战斗就使得奥地利的计划破产了。俄军进攻最大的意义不是使施里芬计划破产,而是让奥匈打通土耳其到德国的战略围堵线失败了,这一失败导致英法逼迫希腊参战阻击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甚至在巴勒斯坦、西奈等地与土军直接交战,一战从速决战就彻底拖成消耗战、堑壕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