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授人以鱼,渔or欲?

 付春文苑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本文是付春文苑推出的第(559篇文章,如果想看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在看”以后转走,谢谢!

鱼·渔·欲

作者:李付春(微信lifuchun112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早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跟老师学习的完全是书本上有的知识。那个时候,老师照本宣读,我们跟着读,比着练。学的都是老师会的,课本上有的知识,可以算做授人以鱼。

儿子读大学专攻的是企业管理,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满以为做私企老总的父亲会给他一个厂长或助理什么的位置去干,没想到却和其他应聘进来的大学生一块下了车间。他想让儿子从头做起,靠自己所学的知识、老爸传授的经验和自己的实际能力,开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从客观上讲,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授人以渔。所以,当父亲突患疾病、撒手人寰之后,儿子以超常的智慧继承父业,并把父亲的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还有一位父亲,他经常带自己的小女儿到离家不远的文具超市转一圈,或者到本市最豪华的星级大酒店玩耍,让她抚摸那些精美、价钱不菲的文具,让她小心翼翼地感受酒店沙发柔软、舒适、华贵,意在给孩子一个希望,想让孩子知道世上有那么多的美好和富足等着自己去努力,去追求,剌激她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强烈欲望,激励她奋发图强以求进取。这种教育方式就是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仅是能满足现状,让人一时能填饱肚子,但不保证他的下一顿饭还能有鱼吃,他的后半生是否衣食无忧。授人以渔,教给他捕鱼的本领,让他在一生中都会有鱼肉吃、有鱼汤喝。假设授人以鱼就好像在旧中国的穷汉,在一富人门槛上要得一碗米饭,能临时吃饱一顿饭;那我就把授人以渔比做新中国解放以后,我们的生活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授人以欲就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仅局限于温饱,而且要在肉食蛋奶诸方面做到合理搭配,从营养方面去吃饭,去生活。

也许我打这比方不太恰当,但授人以欲确实是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当中,培养孩子们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象在吃饭前就告诉他,今天的饭菜都是他平常最爱吃或是早就想吃而没有吃到的东西,刺激他强烈的食欲一样。

今天的教育教学,教师只授人以鱼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还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即使他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也不过十四五年的时间,那么他还有四分之三的不在校的人生之路,在这段路上,获得知识只有全靠自己学习。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站在讲台上的为师者,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只需精讲点拨,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需教给学生怎么学就足够了,大可不必把该学生学的东西让老师代替他们去学习。

另外,我们教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千万不要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你这一棍子打的可能是将来的爱迪生或者华罗庚。这样做,就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给扼杀了,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正常发挥,那样就有悖于人类灵魂师的称谓。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客观、公正、积极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外出参观学习,使我探索出了一套“10+35”和“0+45”的授课模式。也就是说,预习课时利用10分钟的时间精讲预习的目标、思路和任务,在课堂上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参与,愉快地学习,精讲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某个句子或段落,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精髓。下节“新授”课时则让同学们分别自我展示预习、学习的内容,然后让他们争论,我在一边只是一个“旁观者”,只对他们争论的异议给出正确的点评,真正地做到把45分钟全部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学生将来的一生发展做准备。并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今日播种、受益终生的大业,因此说,我们今天的教师更要授学生以“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磨练、自我鞭策、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今日教育的真谛。

  • 教师应授人以“欲”

  •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6.11.21 星期一

    李付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我们教师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但是,授人以渔的前提是授人以“欲”,这句话用在老师教学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所谓授人以“欲”,是让学生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能够自主地学习。可是,一些老师上课是怎么做的呢?讲一节新课,很少让学生预习,认为学生知道大概内容之后,老师再讲起来学生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往往是老师先范读,再领读,接下来一篇课文再逐字、逐句、逐段地讲解。从教学参考书上把内容密密麻麻地摘录到教科书上,再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还要再讲给学生听,有时讲三四节课……这不能不说是当今文科教学的一个严重弊端。

教师应授人以""

作者:李付春  刊名:青年教师  出版日期:2016  期号:第2期 

    每天积累一点点
    毛周林:初中的时候,班主任邓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中要求我们每天背诵一条成语。当时很多同学都不以为然,认为一条成语不能成就什么大气候,于是许多人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有的人也只是坚持了一两天就将其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我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每天我都要背诵一条成语,并且将其抄写在一个准备好的笔记本中,还把它的意思与出处也详细记录在旁边。这给我的教学与写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时讲到某个地方,我会用一个恰当的成语代替。有的学生感到很吃惊,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那么多成语?”他们可能以为我记忆力超群,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一切都是我刻苦积累的结果。有的东西、有的行为,单独看来无足轻重,然而一旦将其汇总,你会发现,其力量与作用是相当大的。

本文曾经刊发:

教师应授人以""

作者:李付春  刊名:青年教师  出版日期:2016  期号:第2期 

教师应授人以""

  日期: 2016.11.11   来源: 大别山晨刊   版次: 10版

教师应授人以""

  作者: 李付春   日期: 2015.12.11   来源: 德州日报德周刊   版次: 第04版: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