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修园盛赞此方:“百病皆依此方而收功。”李振华临证70年用此方几乎可治所有胃病。

  平凡的人 2022-07-05 发布于内蒙古

李振华大师生于1924年,河南洛宁县人,这是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李景唐是豫西名医,这让他有了得天独厚的学医条件。他上过10年旧式学堂和4年新学堂。李老已于2017年5月23日去世。

“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其运化食物精微之功能赖于脾气,甚则脾阳。如脾失健运,饮食入胃,则不能及时和降,食物停留在胃,故胃多实证。其他如肝气郁滞横逆于胃,使其疏泄条达失常,胃气不能下降;或暴饮暴食;或嗜酒肥甘;或久病胃气虚弱等均可导致胃腐熟无力,食物停滞在胃。故李振华教授提出胃多实证,胃不能及时腐熟下降,可因实而致脾气虚。脾失健运,也可因虚而致胃实。

李振华教授在总结继承历代治疗脾胃病方剂中唯一发现清代·汪昂所著《医方集解》中香砂六君子汤,药品虽八味,但照顾肝、脾、胃较全面。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为主;陈皮、半夏、砂仁除湿和胃;砂仁、陈皮配香附疏肝理气。时后清代名医陈修园对香砂六君子汤的评价说:“百病皆依此方而收功。”李振华教授亦认为香砂六君子汤药味虽然不多,但非常符合脾胃病在治疗上“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多年来李振华教授在治疗慢性脾胃病中,根据脾、胃、肝之虚、实、寒、热的程度不同,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增加了疏肝的药物如枳壳、郁金;以及协调肝脾的桂枝、白芍,创立了香砂温中汤。他创立的脾胃病辨证体系,从诊法到辨证理法方药,在国内同行中广泛应用, 疗效卓著。

党参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主治: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
加减: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Image

有些人,胃阴偏偏不足。尤其是一些老胃病患者,日久容易伤及胃阴。胃阴不足,胃体失养,就会胃痛。虚热内扰,患者就感觉胃里头热乎乎、乱糟糟的。阴津不足,虚热内生,所以患者往往口干舌燥、咽喉干燥、舌体瘦小、舌发红而少津。有些人的舌苔,甚至类似地图舌,有剥落现象。
胃气主降。如果胃阴不足,胃气不降,那患者就胃胀、嗳气、纳呆、吃一点就饱了,甚至时时欲呕。
这时,滋补胃阴是重中之重。
沙参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竹茹10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特别提醒:本文所涉及之处方用药,仅供临床医生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