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

 昵称8527142 2014-05-12
     一脾胃同属人体后天之本,气血之化源,因此补益脾胃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历史补土产生并能影响至今的重要原因,在补益脾胃的方法上多以甘味药为主甘味药即可入脾又可入胃,脾胃之治,无过于李东垣,脾胃一脏一府,一阴一阳,纳化相合,脏阴无形,为中土脾胃之本,脾其体为至阴而为阳用,其阳用地位偏弱,故其运化之阳易伤,脾阳受伤,脾不能胃行其津液,因此脾胃收纳磨谷通降之功亦伤,故东垣治中土以治脾阳为主,详于脾阳,以脾阳之治统脾胃中土之治,以其阳气偏弱易伤易散也。其补益常用之药为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甘草等,由于脾胃虚弱,多是气虚气滞,为求补而不滞往往于中稍佐理气之品,药如木香,砂仁,白豆蔻、陈皮等,脾脏无形而胃腑有形,理中土之气即是理统胃气,以上是大概的补益脾胃之气的方法,有时候中土之虚又有偏阴偏阳者,中土脾胃和而论之,脾统阳胃统阴,中土偏阳虚者为唤作脾阳虚,中土偏阴虚者唤作胃阴虚,脾阳虚者在补气之中加入一些辛温之品以助阳,如干姜附子肉桂草豆蔻高良姜等,胃阴虚者在补气行气之品中加入一些甘寒清润之品,芦根、百合,白芍,石斛,玉竹,黄精,生地玄参,阴虚火旺甚者可稍佐黄连黄芩等清之。
脾胃的虚弱迁延日久,往往在虚的基础上有产生水湿痰饮淤血积食等问题,因此在在以上的补益大法,补益之时还需注意对其病理产物的对症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兼有积食的以消补法权衡,常加入神曲麦芽山楂内金槟榔等。
2兼有湿困的以清化法权衡,其常用清法原因在于湿可化热,两者常常错杂并见。清法在此包括,清胃、清肠、清肝经。清胃多以苦寒类如黄芩、公英、黄连,以及养阴清热的甘寒类,如芦根石斛瓜蒌知母天花粉,清热解毒类,双花连翘土茯苓大青叶。清肠,连黄芩黄柏马齿苋败酱草苦参大黄。如热伤血络地榆侧柏仙鹤草。清肝热,黄芩丹皮栀子贝母,肝阴不足则白芍生地。化湿者加入藿香佩兰厚苍术半夏,兼有水饮加入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玉米须等。
3兼有血瘀气滞者,元胡灵脂丹参川楝子香附郁金柴胡佛手香橼等。
4寒凝香附小茴香乌药檀香高良姜等。

二,脾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阴一阳,脾胃升降相因,脾胃的升降为人体脏气阴阳升降的枢纽,人体脏气阴阳的升赖于脾,降赖于胃。针对这方面在治疗上大概可分两方面,其治疗脾升与胃降,然而脾升与胃降又是相因而行,不可分离,故可分而言之,确需和而共调之,甚至于脾胃的升降与人体的脏气阴阳的升降关系密切,为人体脏气阴阳的枢纽,那么反过来看,人体的脏气阴阳的升降也可影响脾胃的升降,李东垣《脾胃论》中所用的升脾阳的方子中,就有许多从升发肝阳入手的药,如柴胡防风升发脾阳即可如此理解,柴胡防风升发肝阳从而提振脾阳。
五脏是一个整体,由于脾胃的是一身之本,为脏气升降之枢纽,其与别的脏比起来,地位更为特殊一些,因此单独的将其拿出来讨论,但万不可因此割裂了五脏之间的紧密联系,固执于一端。
1治脾以升
脾与胃相比属阴而其气反以升为主,脾的阴阳特点导致其阳易损,脾阳虚弱失于运化升清而导致其气不升,甚至下陷,治法上当以温升为宜。胃属阳而降,故胃阴易缺易于化火,故胃之不降易逆,还往往有燥热邪实的情况出现,故治胃宜通降。
脾气不升多因于脾阳气虚弱,故升提脾阳治法往往于温补脾阳之方中稍佐升提脾阳之药。
能起到升脾阳的作用的一些药升麻,白术,苍术,荷叶,白芷,其他的如一些能起到升发肝阳的药物,也往往要升提脾阳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些风药。
具体而常用的一张升提脾阳的方子就是李东垣的经典名方,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诸药相合共达补中升阳的目的。
2治胃以降
中土脾胃阴阳相合,胃属阳而降,有人总结胃是体阳而用阴,胃体属阳故胃阴易伤而易于亢逆,又因胃属腑主受纳,故胃阴不足失于和降每每与胃中邪实相合,因此治疗胃的用药上载注意降的同时,还往往注意一个通字。因此治胃之降约有两法,一则偏于清润而降,二则偏于通降。降胃的药常用的主要有半夏旋复花代赭石生姜厚朴枳壳大腹皮槟榔等,其需要甘寒清润的加一些玉竹玄参生地麦冬等,其需要通降的往往加一些苦寒的,如黄连大黄等。甘寒清润与通法运用比较典型的一个方子就是增液承气汤,用玄参、生地、麦冬来壮水滋阴,硝黄通腑泄下燥实。胃阴之降为一身脏气阴阳收降之枢纽,人体脏气阴阳之降,起自心火,降于金肺,而达与肾水,水火为体,金肺为用,故肺金之降随有赖于胃阴之降从中总理,但往往互相影响,在治疗上助肺之降,往往可以达到降胃气的效果,因此在求降胃之时,往往加入一些肃降金肺之品,如黄芩桑白皮等。
脾胃是一阴一阳,二者升降相因,燥润相合,在脾胃的治疗上,一般都需注意药物的搭配,以恢复其生理特性不可,脾气下陷而就一味升提,胃失于和降则一味通降。也就是说在临床上治理脾胃的升降往往在用药上,有升脾降胃同用,只是有主次之分,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通过调整药物的比例及用量来实现。
其实关于脾胃的治疗,在补益脾胃及调整升降等方面,往往在用药上很难割裂,治疗上常常综合考虑,其实临床组方中我们完全可以找一个,对脾胃治法照顾比较全面周到的方子,让后通过对方子深入了解,在临床中在治疗是以此为方根,根据情况随证加减,我们在这里推荐的一张方子还是李东垣的,那就是升阳益胃汤,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这个方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结构,这个方子以补脾胃为主,故选取了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补中益气,根据上面治疗脾胃第一层补益之中还需加一点理气防其壅滞故加入陈皮,脾胃虚弱多有湿邪故加入了泽泻、茯苓以祛湿助脾,其他的药都是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调整脾胃阴阳的,这里的阴阳主要有两端,一是燥湿,二是升降,助阳的用药羌独活、防风、柴胡,助阴的用药白芍、黄连,半夏,当然这里的阴阳用药也只是约略而言,应该说这个方子将上面讲的脾胃治法照顾的非常全面,大家完全可以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加减治疗。




    一、中焦湿热

由于中焦湿热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之品,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甘露消毒丹为其代表方。表现;入睡艰难,辗转反侧,每夜仅睡两小时许,头痛昏沉,记忆力减退,脘腹饱胀,纳呆,呕恶,大便粘滞,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证属中焦湿热,胃气不和。治以苦降辛开清化和胃。甘露消毒丹化裁。处方:藿香、佩兰、黄芩、黄连、姜半夏、厚朴、枳壳、竹茹各10克,白蔻、苏叶各8克,六一散20克(包煎)。水煎日服一剂。四剂病愈过半。原方增损继服四剂而安。
二、痰浊内扰
由于痰浊内扰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中土失运,积湿生痰,或情志郁结,气郁生痰,痰浊扰胃所致。黄连温胆汤为其代表方。
症状;夜寐惊醒不安,终日昏沉眩晕,记忆力减退,胸中板闷,痰多而粘,不思食,食则索然无味,呕恶嗳气,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证属痰浊内扰,胃失和降,治清热祛痰、化浊和胃。黄连温胆汤化裁。处方:黄连、半夏、橘红、炙甘草、茯苓、枳实、生姜各10克,柴胡、竹茹各7克,龙骨、牡蛎(二药先煎)、栝蒌各30克。水煎日服一剂。3日即能安寐,余症锐减。减其制,继服3剂,余症亦瘥。
三、胸膈郁热
由于胸膈郁热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于素体心胸热邪蕴结,且过服辛热之品,或汗、吐、下太过,伤津耗液所致。栀豉汤、凉膈散为其代表方。
自诉:夜寐不安三月余。以养血安神片、柏子养心丸及西药(药物不详)治疗,然病益进。刻诊:卧不安席,心胸懊恼烦热,头烘热胀痛,注意力锐减,面赤唇干,口燥渴,气秽臭。时发口疮,便干溲黄。舌红,苔干黄,脉浮洪数。证属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治以通泄郁热,清宣和胃。凉膈散化裁。处方:大黄、栀子、黄芩、连翘、豆豉、甘草、枳实、元明粉(冲)各10克,薄荷6克,水煎,日服一剂,6剂寐安。
四、食滞胃脘
由于食滞胃脘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于饮食不节,食积不化,停滞胃脘,气机阻滞,胃气上逆所致。治以消食破积,导滞和胃。保和丸为其代表方。
自诉:夜不能寐,脘腹胀闷两周余,周身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西医诊为神经衰弱,以西药调节神经,及神经衰弱丸治疗罔效。刻诊:失眠,仅天明前入睡2-3小时,头晕烦燥;不思食,食则欲呕,嗳腐吞酸,口气秽热;大便粘滞,日2~3行,但所下不多,秽臭难闻;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心脑治疗仪提示:①脑血管紧张度增高;②神经衰弱。证属食滞蕴热,胃气不和。治以破积导滞,消食和胃。凉膈散和保和丸化裁。处方:焦四仙40克,炒莱菔子30克,枳实、黄芩、连翘、鸡内金、厚朴、藿香、佩兰各10克,半夏、茯苓、陈皮各12克。水煎日服一剂。5剂寐安,余症均瘳
五、腑实肠壅

由于腑实肠壅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过食辛热,胃热与情志郁火相并,大肠液亏失调,传导阻滞所致。治以通腑降逆,承气汤为其代表方。
例5、张女,48岁,1986年3月28日初诊。自诉:失眠、腹胀年余。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以更年安、更年康、及调节神经药物和神经衰弱丸治疗不效。刻诊:体壮丰肥,夜难入寐,辗转反侧,目光呆滞,少言寡语,喜太息;1年来大便不畅,常3~4日1解;刻下大便4日未行,腹胀,鼓之如鼓,按之无明显块;口气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心脑治疗仪提示:①脑供血不足;②神经衰弱。证属腑实肠壅,热结胃腑。治以开壅导滞,宣上荡下。大承气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厚朴各10克,紫菀、桔梗、升麻、荷叶各8克,莱菔子30克。水煎日服一剂。一剂下燥屎十多枚,粘腻便两次,是夜寐安。减其剂,继用3剂,诸症均愈。

六、中焦痞结

由于中焦痞结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属脾虚胃弱,寒热留恋;或表证误下伤中,阴阳、升降失调,寒热互结所致。治以散结消痞,降逆和胃。半夏泻心汤和黄连汤为其代表方。

例6、杨女,46岁。1990年5月14日初诊。自诉:失眠、腹胀便溏3月余。脑部检查提示:①脑动脉轻度硬化;②脑供血不足。服谷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1、安定片及神经衰弱丸治疗不效。刻诊:失眠,萎靡,头晕胀痛,记忆力锐减;脘痞,纳差,食则欲呕,肠鸣便溏,日2~3次;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肝功能正常。证属寒热痞结,胃气不和。治以调中散结,消痞和胃。半夏泻心汤化裁。处方: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各10克,干姜、桂枝、甘草各8克,大枣5枚。水煎日服1剂。3剂即能安寐5小时许,余症悉减。原方加龙骨、牡蛎(二药先煎)各15克,炒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花各10克,继服3剂,病遂愈。

七、中焦虚寒

由于中焦虚寒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素体中阳不足,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戕伤中阳,阳虚阴盛,浊阴扰胃所致。治以温阳建中和胃。黄芪建中汤为其代表方。

例7、朱女,45岁。1976年3月24日初诊。自诉:失眠两年余,服柏子养心、天王补心等丸药及调节神经之西药无效。有十二指肠溃疡宿九,日服疏肝健胃丸和胃溃疡宁2次。刻诊:失眠多梦,腹绵痛,喜温按;肢凉喜暖,神;疲乏力;头晕胀痛、记忆力极差;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证属中焦虚寒、胃气不和。治以温补中阳,建中和胃。黄芪建中汤化裁。处方:黄芪、丹参、百合各30克,人参(先煎)、桂枝、良姜、香附、乌药各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8克,大枣6枚。水煎日服一剂。六剂夜寐转佳,胃痛诸证均缓。原方增损继用三周夜寐正常,余症均明显改善。后以香砂六君子丸调养胃气,3月而安。

八、中土阴虚;消谷善饥:甘露饮+玉竹+黄精。宁胃止痛胶囊 组成:枳实30克、槟榔30克、砂仁15克、白蔻仁15克、厚朴15克、香附20 克、高良姜10 克、党参15克、麦芽3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每服2粒,日2次。 功能:理气和胃,温中止痛。 主治:胃脘胀满,脘腹作痛,呃逆嗳气等症。 方解:本方以香砂枳术丸合良附丸化裁而成。方以枳实消痞行气,槟榔消积下气,共为君 药;砂仁行气和胃,醒脾调中,香附理气疏肝,开郁散滞,共为臣药;白蔻仁行气化湿,高 良姜温 中理气,厚朴温中下气,党参健脾益气,共为佐药;麦芽消积升清,为佐使。全方共奏理气 和胃, 温中止痛之功。 二、加味补中益气汤 组成:槐花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 柴胡3 克、白术10克、升麻3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 功能:补中益气,凉血止血。 主治:脾气虚弱,痔漏,便血,色泽鲜红,**下坠。 方解:本方以补中益气汤,升举阳气,加槐花、地榆炭、侧柏炭,凉血止血,治疗痔漏便血 甚 为适宜。 三、五子衍宗一条羌 组成: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10克、羌活 6克。 功能:补肾固精,温阳赞育。 主治:肾虚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余沥不尽,久婚不孕。 方解:本方以五子衍宗丸补肾固精,温阳赞育,加羌活一味,入少阴,启肾水,通督脉,蒸 动 督脉清阳之气,以统诸阳经气血运行,助补肾填精之品,直趋病所,使其发挥效力。 


由于中土阴虚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胃病既久,过服香燥,损津耗液;或素体胃阴不足、浸亏液少所致。《金匮》麦门冬汤为其代表方剂。 慢性胃炎,中医调治(众多方哦)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临床中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取: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取: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胃阴亏虚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取: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取: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郁犯胃患者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取: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瘀滞伤胃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取: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火犯胃患者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取: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湿困脾胃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胃病 
1,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0G,于用药第2 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 
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 
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等等等等。不在详述。
有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许多中医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应该效仿学习。
胃胀
极泉穴是我新发现的一个消化大穴,使劲按它,可以促进体液循环,增强消化能力,对任何原因引起的胃胀都有效果。
  中医认为“胃如釜”,胃能消化食物是因为有“釜底之火”——胃火。不过,胃火是有一定量的,当过量的食物入胃以后,用于消化的胃火就不够用了,于是人体便会调动心火来救急。可心火进入胃中后,非但帮不上忙,还会导致胃胀。怎么才能让它撤走呢?
  我选择敲打心经的左侧极泉穴,人为地干扰心经;心经自身不保,就会赶紧把支援胃部的心火撤回自救,这时胃胀自然就可顺利解除。
  这个方法我曾经给很多患者使用过,一般贴后半个小时,效果就出来了。
  另外,我还意外发现,白参片贴在极泉的方法不仅治胃胀有效,对于喝茶水后的胃痛、腹泻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人吃莲子后感觉不舒服,我也推荐他们用这种方法,反应都很好,其治疗医理同重按极泉穴的方法一样。
  引起胃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暴饮暴食,还有不少其他因素。所以,在您使用白参片外贴极泉穴的方法起效后,还必须要好好找找导致胃胀的根源,看看到底是外邪还是情志过度使胃不舒服的。治病要治本,只有找到这个本源,标本同治,才能使胃胀不再发生。


脾胃病奇效良方

   1柴芍六君汤10[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胃食管反流病]
   方;柴胡10炒白芍15陈皮6半夏12党参30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3生姜10红枣10
   [烧灼感,泛酸严重加黄芩10栀子10海螵蛸12牡蛎粉30]
[上腹痛疼不适加良姜10干姜10川楝子10元胡10]
   [上腹部胀气闷甚加神曲山楂内金砂仁后下各10]
   2,和胃汤[治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理气降逆益气脾]
方;旋复花代赭石陈皮半夏黄连枳壳厚朴皮吴茱芋肉白芍各10,
   3,黄芪建中汤[胃食管反流病][益气建中行气止痛]
   方;黄芪15白芍30桂枝9炙甘草15高良姜6木香6砂仁6丹参9海螵蛸30生姜9大枣4,
       癔球病
自拟和胃涤痰汤[治癔球病][和胃降逆行气化痰]
方;半夏10旋复花包10白术10浙贝母10海浮石先煎15夏枯草15全瓜蒌20白芥子6厚朴10茯苓15,
[脾胃虚寒去夏枯草加干姜砂仁]。       [胃阴不足去白芥子半夏减量加石斛芦根各10]
[思虑过渡劳心伤脾加合欢皮10远志10] [肝郁气滞加预知子15广郁金10]
[久病入络瘀血阻络加丹参15红花6]
       急性胃炎
1,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
方,柴胡15白芍香附枳壳各10陈皮15川芎5白术15茯苓10木香5砂仁10甘草5。
[口干舌苔黄加沙参黄连各10]。[呕吐加竹茹15旋覆花10]
[大便不畅加大黄10]。         [胃痛加元胡10]
    2,小柴胡汤加减[解郁和中辟秽去浊]
方;柴胡8半夏10黄芩10枳壳10元胡10川楝子10藿香6生姜10生甘草3,
[枳滞重者加大黄气虚者加党参10]
3,清胃饮[清热燥湿理气止痛]
方;黄连黄芩栀子各10甘草8石膏50公英30元胡枳壳青皮香附各12,
[胃阴虚加沙参麦冬][呕吐加半夏]
    慢性浅表性胃炎
1胃活通络散[化湿导滞,理气和中]
方;黄芪20元胡15五灵脂10白芍10三七粉6枳壳6茯苓10炙甘草6乳香6没药10黄连6,
[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木香香附]。[胃火盛者加芦根]       [胃寒者加高良姜吴茱芋肉]。
[湿盛者加半夏佩兰砂仁]      [气虚血瘀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2,养胃清阴汤[疏肝和胃养阴清热]
方;沙参15玉竹15丹皮10黄连5青皮10白芍15栀子10柴胡15公英30甘草5,
3,胃痛要方[健脾疏肝行气止痛]
方;泡参30茯苓20白术15柴胡木香白芍青皮佛手元胡桃仁防风各10吴茱芋肉6黄连3甘草5,
[脾胃虚寒去黄连重用吴茱芋肉加黄芪30高良姜10]。
[寒湿重去黄连加薏苡仁15白豆蔻6砂仁6]
[胃热重用黄连加水红花子时0公英30]。          
[胃阴虚去茯苓拍术加石斛15玉竹15山药25]
[泛酸加海螵蛸15瓦楞子30]。                    
[食滞纳呆加山楂10建曲10]
[便血者去桃仁加白及15地榆炭15三七5]
4,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养胃]
方;木香陈皮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0砂仁甘草各6半夏8生姜红枣,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者去参术加柴胡香附枳壳白芍12]。[气虚甚者用党参30加黄芪15]
[脾胃湿热者去砂仁党加黄连佩兰白豆蔻各10木通4]  [阴虚加沙参12麦冬10]。
[胃络瘀血加丹参15红花10]。                     [阳虚者加干姜8桂枝10]。
   慢性萎缩性胃炎
1胃康[健脾益气,理气和中,化瘀散结,清热解毒]
方;党参12炒白术10茯苓10甘草6陈皮10半夏10枳壳10元胡20莪术5丹参15山慈菇15鸡内金10,白花蛇草30半枝莲30,
[腹胀甚加胃酸莱菔子]。[嘈杂反酸加黄连吴茱芋肉]。[纳差加木香砂仁]
2,安胃汤[疏肝益气养阴活血]
方;党参15黄芪20炒白术12白花蛇草15公英15佛手10柴胡9莪术12白术12甘草9枳壳9
丹参15乌梅9生地黄12,
[胃酸少加木瓜9生山楂15]。     [胆汁反流加川大黄5竹茹12郁金12川黄连6]
[不典型增生加穿山甲15龙葵10煅牡蛎20]
  [HP阳性加红藤20败酱草15黄芩12川黄连6]

。[胃阴亏虚加石斛麦冬各12]。
3,胃萎复健汤[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黄芪30党参15白芍15丹参20麦冬15玉竹10莪术10白术10血竭1当归15黄芩10
炒薏苡仁20枳壳10木香10山楂15甘草10.
4,六君子汤[益气养阴和胃健脾]
党参15白术9茯苓9陈皮9半夏12山药12生甘草6,
[阴虚加石斛9玉竹9乌梅9]。  [血虚加当归白芍]。 [呃逆嗳气可加青木香6竹茹9]。
[食欲不振加谷芽内金]。       [便结加瓜蒌火麻9]。[腹胀甚加佛手枳壳]
[血瘀加瓜蒌红花]。           [胃阴不足加补骨质9肉桂2]。
   胆汁反流性胃炎
1,温胆汤[清胆和胃疏肝降逆]
方;半夏10陈皮12茯苓15枳壳6竹茹10黄连10吴茱芋肉3黄芩15甘草6
[呕吐重加代赭石15旋覆花9]。      [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0元胡12]
[吐酸多加瓦楞子20海螵蛸15]。     [差纳加焦三仙15]
[便秘加熟大黄10][腹泻加薏苡仁15]
2,疏肝化瘀和胃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柴胡12枳壳15香附15丹参15川芎12郁金15白芍20陈皮12木香10连翘15
半夏10甘草6
[脾胃虚寒加党参白术干姜]。        [肝胆湿热加竹茹龙胆]。
[嗳气加代赭石旋覆花]。            [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
[夹食滞加莱菔子槟榔]。            [灼热泛酸加黄连吴茱芋肉海螵蛸]
[瘀血明显胃痛甚加延胡索三棱莪术]。[便秘去枳壳加枳实大黄]。
[伴胆囊炎胆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
3,清胆降胃汤[疏肝利胆,降逆止呕]
方;黄连5公英20郁金佩兰茯苓枳壳半夏陈皮旋覆花生大黄各10吴茱萸3。
[纳差加豆蔻3神曲10]。      [痛甚加没药8元胡10]。  [腹胀加厚朴5大腹皮10]。
[嘈杂泛酸加煅瓦楞子15]。    [嗳气加煅赭石20]。      [大便秘结加瓜蒌仁15]  
[黏膜糜烂加凤凰衣3马勃10]。
4,半夏泻心汤加味[理气和胃,消痞散结]
方;姜半夏黄连旋覆花包煎各10党参海螵蛸代赭石各10干姜6吴茱萸4煅瓦楞子20
大枣5个炙甘草10三七粉6冲服,
5,半夏泻必汤加味[治慢性胃炎][温胃降逆,止呕]
方;半夏12黄连黄芩炙甘草人参各10干姜15大枣6,
[胃寒脉迟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荜拨12陈皮15]。[瘀血甚加郁金15当归12]
[食滞者加焦三仙各20枳实厚朴各12]。         [肝气犯胃者加柴胡香附各12]
   消化性溃疡
      1,胃溃疡汤[健脾和胃活血止痛]
      方;黄芪党参海螵蛸延胡索各15白术浙贝母白及各9三七粉甘草各6,
      [气滞型吕柴胡枳壳]。    [郁热型加公英黄连]
[阴虚型加沙参石斛]      [虚寒型加良姜附子]
      2,愈溃疡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汤]。[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制酸止痛化瘀生肌]
方;柴胡10香附子10黄芪30白术15三七10贝母10白芍20公英15黄连6
海螵蛸15白及10甘草5,
         胃    痛
    1,英薏六君子汤[健脾温胃渗湿理气]
    方;公英40枳壳25砂仁20党参30白术25金银花15延胡索15茯苓10香附10
陈皮6甘草6,
      [痛甚加川楝子15][气虚加炙黄芪30]。      [泛吐清水加草豆蔻15生姜9半夏9]
      [干呕呃逆加旋花10代赭石15]             [肠鸣腹泻加藿香10诃子10]
      [胃痛引及两肋嗳气加柴胡9厚朴9川芎9]
      [若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热痛减,或过食生冷寒积中焦加生姜10吴茱萸6]。
[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可加附子,肉桂]
      2,胃复康汤[理气健脾和胃止痛]
     方;紫苏梗10香附10陈皮10荔枝核10川楝子12生白芍15生甘草10生麦芽15
     [胃脘暴痛四肢厥冷舌淡白脉沉紧加良姜10]
     [胃寒肢冷面色白舌淡白脉沉弱加党参30桂枝10]  [便溏尿少加茯芩15车前子15]
     [嘈杂吞酸呕恶不食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加神曲10山楂10内金10莱菔子10]
     [胃脘部灼热而痛面红目赤口干渴舌红苔黄脉数加生石膏30大黄5]
     [胃灼热,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加沙参10麦冬10玉竹10生地15]
     [刺痛不移日轻夜重舌边尖有紫黑斑或小点脉沉涩加丹参30蒲黄10五灵脂10]
     [有溃疡加乳香10没药10三七4冲]
     3,六[君子]四[逆散]汤 ,[温补虚寒调和肝脾脏]
     方;人参15茯芩12炒白术10陈皮10 柴胡10炒白芍12枳实12干姜10焦三仙各10甘草6,
     [伴胸肋痛疼加川芎香附]。 [纳差加莱菔子]。     [胃中灼热去干姜加黄芩黄连]。
[泛酸重加干姜增至15加熟附子6]       [口苦加茵陈蒿川楝子元胡]。
[有气郁证加百合汤]。                  [胃溃疡伴出血加白及合云南白药2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方;半夏10干姜10黄连6炙甘草6大枣5个党参15柴胡 10枳壳10白术10,
[胃痛重加元胡20]。           [泛酸瓦楞子10]。     [腹胀重加莱菔子10]。
[有呃逆加旋覆花10代赭石30]。[纳差加焦三仙各10]。 [病程日久加三七粉4冲]
  食积证常用处方。
1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山楂180神曲60半夏90茯苓90陈皮30连翘30
莱菔子30(水泛丸,每次6一9克;亦可做汤剂,比例酌减)。
[主治];食积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
腻微黄,脉滑。
[辨证];保和丸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临证时以脘腹胀满嗳腐
吞酸,厌食吐泄,苔腻为辨证要点。
[常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属食积内停者。
[加减];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如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2.枳实导滞丸。[功用];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方治];湿热食枳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脉沉有力。
[方组];大黄30枳实15神曲15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泽泻6(水泛丸,每次克日2次)。
[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等属于湿热
食积者。
3,健脾丸。方;白术75木香22黄连22甘草2茯苓60人参45神曲30陈皮30
砂仁30麦芽30山楂30山药30肉豆蔻30(水泛丸,每服6一9克,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
脉虚弱。
[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恪地脾虚食积者。
[加减];若证偏寒者,可加干姜或肉桂以温中散寒;
湿盛腹泻者,宜加薏苡仁,白扁豆,泽泻以渗湿止泻。
  消化系统多种病证方

  食管炎
方2;连翘12栀子12赤芍12金银花12桔梗12山楂12浙贝母10大黄10枳壳7天花粉20甘草5。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口苦。
方1;陈皮12茯苓12黄芩10半夏10柴胡10沉香10甘草5。
方2;海螵蛸30浙贝母10黄连10吴茱萸10白芍10砂仁半夏沉香10甘草蜀椒10。
  食管憩室症
主治;经胃镜确诊的食管憩室,食欲不振。
方;党参12黄芪12白芍12茯苓12当归9白术9升麻9甘草9。
食管贲门粘膜裂伤;证状;恶心呕心,胸脘部不适。
方;代赭石30当归10赤芍10白芍10瓜蒌9薤白9旋复花9川楝子9元胡9荔枝核9
吴茱萸9甘草9。
  贲门失弛缓症
方1;木香30厚30大腹皮30槟榔30莱菔子30枳壳30代赭石30旋复花20牛膝15。
方2;桂枝9地龙9当归9半夏9橘红6苏子6沉香6麻黄6生姜6甘草6。
方3;党参30茯苓15生姜15大枣15吴茱萸12半夏12荜茇6公丁香6。
  食管贲门癌
1;主治;食管贲门癌症,胸骨后隐痛,并有不适感。
方;代赭石30党参15天冬15半夏12白芍12肉苁蓉苏子旋复花蜣螂薤白各9竹茹6。
2.主治;食管贲门癌,吞咽困难,吐食。
方;石见穿15半夏12柿霜12(分2次冲服)党参12鸡内金9苏子9硼砂6水蛭6
郁金6急性子9半枝莲30。
3;山慈姑120海藻60浙贝母60柿蒂60柿霜60半夏30红花30乳香15没药15
三七18。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日二次。
4;龙葵500白花蛇草50半枝莲50半夏30皂刺20党参白术黄芪瓜蒌三棱莪术陈皮各10克。
5.主治;噎膈,翻胃,梅核气(咽间如物堵塞状,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方;郁金15檀香9白蔻2陈皮6青皮6半夏6前胡9茯苓9苏子9(炒)沉香6
木香2粉甘草6
[加减];有燥痰加瓜蒌仁15竹沥30竹茹9蜂蜜30;脾胃虚寒加白术9砂仁3藿香6;
气逆加白芥子6莱菔 子香附15;  咽肿加金银花15熟大黄6;胃痛加桃
6.主治;噎膈翻胃;方;沉香15广木香9公丁香9檀香9真降香9郁金5蓬莪术5
当归尾6赤芍6建曲6槟榔6枳实6(炒)砂仁6香附3芒硝3紫豆蔻5元寸03
蝼蛄2个(炒)壁虎2个(炒)蜣螂3个(炒)。上药共为细面。另用好白蜜250克
猪脂膏30化开,白雄鸡冠血20滴,
与药面调匀收并听用。每日空服三次,每次9克,白开水送下,连服15剂可愈。
7.主治;噎食;(食管癌)。方;瓜蒌12玄参12桃仁9牡丹皮9当归赤芍9没药9
桔梗9生甘草6。
8.主治;食管癌,亦治纵膈肿瘤。方;夏枯草30昆布12煅牡蛎15川贝母15
桔梗15橘叶6丹参6牡丹皮15赤芍6生地12淮山药12龙胆草2。
  急性胃肠炎
1主治;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方;鱼腥草20白药子20黄药子20土茯苓20茵陈10藿香10佩兰10半夏10生姜10
公丁香10。
2;主治;急性胃炎;半夏干姜肉桂黄连沉香人参瓜蒌壳各10,大红枣10个。
3;党参附子干姜乌梅诃子白术神曲山楂各9。
  慢性浅表性胃炎
1.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胀满,嗳腐吞酸,胃脘部隐痛。
方;苏梗荷梗香附山楂麦芽神曲大腹皮各15。连翘公英土贝母各10。
[加减];烧心,吐酸,嘈杂加黄连5吴茱萸3海螵蛸10; 腹胀满加莱菔子
舌苔黄腻加瓜蒌仁半夏黄连黄芩各5。          胃痛加蒲黄,五灵脂各10;
口苦加半夏生姜黄芩各10。
2,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白术15丹参15党参10茯苓10香附10良姜5甘草5青黛1。
3,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桂枝白芍赤芍白术苍术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青皮郁金白芷厚朴大腹皮元胡川楝子木香
天门冬各10,吴茱萸黄连公丁香砂仁甘草5。
  萎缩性胃炎
1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白芍15山药15党参15柴胡12郁金10玉竹10川楝子10佛手10甘草6。
[加减];肝胃郁热,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加栀子10知母10龙胆草10;
胃脘隐痛,吐清水,喜温畏寒加白扁豆15升麻良姜各6。
2.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食后为甚,喜按,口淡乏力,食少,腹胀,大便干。
方;党参12乌梅12麦芽12香附天冬麦冬山楂砂仁白芍石斛鸡内金玉竹神曲各10
五味子15。
3.主治;萎缩性胃炎,喜温畏寒,纳差泛酸,腹胀。
方;党参炮姜白术茯苓半夏砂仁白豆蔻罂粟壳枳壳各10木香陈皮甘草各6。
4.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久久不愈,情志不畅时加剧,食少泛酸喜温舌苔白腻。
方;党参薏苡仁白芍各12白术茯苓白豆蔻山药莲子石斛天冬麦冬砂仁各10甘草6。
5.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闷痞隐痛,嘈杂,纳差,神疲乏力,
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青皮陈皮枳壳厚朴,大腹皮各10。
[加减];伴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莲各20,三七月3(冲)赤芍10。
6.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乌梅20白芍15白术白蔻仁鸡内金元胡枳壳各10甘草5。
[加减];脾虚加党参15茯苓15;         胃阴不足加沙参10麦冬10;
中焦枳热加黄连金,银花各10;  痰湿中阻加陈皮,半夏各10;
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莲各20。
7.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柴胡黄连枳壳青皮陈皮草豆蔻槟榔莱菔子黄芩各10瓜蒌仁半夏木香各15。
8,主治.萎缩性胃炎。
方;公英30丹参18海螵蛸15熟大黄12黄芩白及广木香石菖蒲炙甘草橘红各9。
[加减];气滞加川楝子沉香柴胡各5;兼寒加高良姜香附各5;
食滞加草豆蔻山楂肉各9;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0;  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
  慢性胃炎
1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及各种消化不良引起的:食少,纳差,腹胀,肠鸣。
山楂神曲各27。半夏炙甘草各20。
2,主治;慢性胃炎。
方;白术白芍当归茯苓元胡各9吴茱萸砂仁炮姜各5丁香3大红枣3枚。
3,主治慢性胃炎。
方;党参黄芪龙葵白术当归白芍茯苓石斛丹参各15甘草9大红枣10。
4,主治;慢性胃炎。
方;白芍丹参党参当归乌药郁金各10甘草6。
5 主治;慢性胃炎;
方;党参山药甘草各15青皮陈皮香橼佛手白芍白术川楝子各10柴胡8。
[加减];肝胃湿热加公英50银花25黄连5;脾胃虚寒加附子15半夏吴茱萸各10。
6 主治;慢性胃炎。
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元胡川楝子香附蒲黄五灵脂各等份。
为细末,每次冲服20克,日三次。
7 主治;慢性胃炎。
方;柴胡党参茯苓白芍半夏各15瓜蒌皮12桂枝干姜厚朴桔梗浙贝母炙甘草各10
陈皮 黄连6枣红个。
8,主治;慢性胃炎;
方;黄芪附子炮姜吴朱萸桂枝甘松各6青皮陈皮白术白芍各9党参瓦棱子各15。
  胆汁反流性胃炎
1 茯苓15半夏12枳实12陈皮10竹茹9甘草6生姜3片。
[加减];郁热加黄连,黄芩各5;胃痛加元胡,五灵脂10;   腹胀加莱菔子厚朴10;
便秘加大黄5;        呕吐加代赭石,旋复花10; 湿重加苍术,白蔻10;
胃寒加吴茱萸子5;    胃阴亏加白芍,乌梅10;
2.半夏茯苓当归元胡黄芩各10丹参白芍各15陈皮枳壳甘草各6。
3.柴胡木香丹参虎杖姜黄威灵仙鸡内金白术各20。
4.代赭石党参半夏苏梗大腹皮川流楝子各10。
[加减];肝郁气滞加柴胡白芍枳壳各10;    中气虚弱加黄芪白术各10木香5;
胃阴不足加麦冬沙参各10          呕吐口苦,舌苔黄腻加半枝莲30。
  胃窦炎
方;白芍25百合15乌药9当归9川芎9元胡9香附9茯苓12五灵脂12威灵仙12
白术6三七2(冲)。
  消化性溃疡
1主治;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脘腹胀闷,隐痛,
泛酸嘈杂,嗳气,易怒。
方;海螵蛸20柴胡10浙贝母10川楝子10香附10白芍10陈皮10砂仁5甘草5。
2.主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呕吐清水或酸水,喜温畏寒便溏,舌淡苔薄白。
方;党参10白术10白芍10浙贝母10茯苓10甘草5干姜5砂仁5吴茱萸15
山药15陈皮15海螵蛸20。
3.主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连及胁背,嗳气泛酸。
方;柴胡香附元胡吴茱萸陈皮各15党参白术茯苓浙贝母白芍各10;甘草5海螵蛸20
出血加白及地榆。
4.主治;消化溃疡,脾胃虚寒,上腹隐痛,喜暖喜按,畏寒乏力,面白舌谈。
方;炙甘草15白芍20党参12黄芪12茯苓20干姜10。
5.主治;消化性溃疡,胃阴不足,上腹灼痛,嘈杂吞酸,心烦口干,纳呆便干舌红。
方;白芍20炙甘草15沙参12麦冬12当归12生地15。
6.主治;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上腹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紫黯。
方;白芍20炙甘草15乳香10没药10丹参15川芎15。
7.主治;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上腹胀满疼痛,痛掣胸胁,嗳气,善太息。
方;白芍20炙甘草15柴胡10白术10陈皮10青皮10茯苓20。
9 主治;消化性溃疡,气滞脘腹胀满,攻冲肋胁,嗳气反酸。
方;党参,厚朴,陈皮,神曲,枳实,山楂,半夏,香附,砂仁,槟榔,各15
木香10肉桂10甘草5。
10.主治;消化性溃疡,胃痛喜按,喜热饮,饥饿时疼痛加重,肢冷,吐清水。
方;黄芪20桂枝20白芍20生姜20甘草20玄参15栀子15黄连10
11.消化性溃疡。
方;金银花15黄芪15当归15白芍15麦冬12枸杞子12甘草12沙参川楝子熟地各9。
12.消化性溃疡,气血虚弱。
方;党参2黄芪12甘草12茯苓9赤芍9当归9。
  胃下垂
1,主治;胃下垂,食后腹胀,并有下坠感,食欲减退,倦怠,腹泻。
方;茯苓35枳壳20黄芪20白术12佛手9升麻6炙甘草6肉桂6。
2.主治;胃下垂,饮食减少,腹满坠胀,眩晕,乏力。
方;枳壳40黄芪50党参30白术15茯苓15槟榔15木香10柴胡6升麻6炙甘草6。
3,主治;胃下垂,胸脘痞闷,大便难,舌苔薄白。
方;半夏9枳实9党参9旋复花9瓜蒌仁9茯苓12陈皮6干姜6黄连6甘草6。
4.主治;胃下垂,胃脘堵闷,腹胀纳差。
方黄芪30海螵蛸12知母桔梗丹参乌药香附元胡蒲黄五灵脂桃仁浙贝母甘草各柴胡

阑尾炎
     败酱草治阑尾炎,丹皮薏仁同入煎,双花连翘赤小豆,再加酒军保平安。                                加减法腹胀又疼大腹皮,橘核乌药不可离,大便不畅元明粉,枳壳厚朴调气机。发冷还须用桑枝,下焦有热知母须,黄柏滑石利小便,急性两剂便痊愈。   每味药物的用量:一般药物每味都用四钱用量小的药物:酒军钱 元明粉钱用量大的药物:败酱草两 薏苡仁两 赤小豆两   阑尾炎中医叫肠痈,发病急,右少腹部剧烈疼痛,也有伴有发烧、发冷的,一般在发现症状后,服此方很快就能痊愈,如果已经穿孔,此方就不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