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病,是指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慢支、慢阻肺、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心肌炎、肿瘤等。痤疮、囊肿、息肉、结节等也属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迁延难愈,有些需要手术治疗,不过手术后,也常复发。这是因为,慢性疾病者病程较久,久病必虚,其人多为正虚邪实的身体状态,正气不足以抵抗邪气,所以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手术切除病灶,但如果没有改善身体状态,那么手术后,也还会复发。慢性疾病者常见的身体状态,是阴弱阳强,阳常有余。阳气常常有余于外,就会激发慢性炎症。有炎症,自然要消炎。消炎就要清热,西药消炎药就属于清热药。清热可以消炎,但是清热的同时也会损阴,清热药是会阴阳两损的。慢性炎症,用清热药消炎,能够热去炎消,但是热去炎消之后的状态,是阳平阴虚,因为清热药能阴阳两损。慢性炎症之阴弱阳强者,用清热药消炎,热去之后阳气由强变平了,所以炎症消了,但是阴气也由弱变虚了,成了阳平阴虚的状态。阴虚则会生内热,所以不能停药,停药则炎症复发。 常服清热类药物又会伤损胃气,胃气不足则慢性疾病不仅难以根除,还会变成上热下寒的状态。改善这种状态,就要扶助胃气。胃气是后天之本,胃气的强弱,决定康复能力的强弱。胃气弱的表现是:心下满,小便不利。如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桂的根据是“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心下满是胃气弱,水停心下;微痛,是血不利。假如胃气不弱,则不能水停心下。所以,胃气弱者,不宜用桂枝。凡扶助胃气的名方皆不用桂枝,如理中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四君子汤是扶助胃气的基本方。中医脾胃不分家,扶助胃气,就是调和脾胃。脾恶湿,茯苓白术利水燥湿;胃恶燥,甘草人参益气润燥。里寒加干姜,上热加芩连。方药为:甘草人参茯苓白术干姜黄芩黄连。如《伤寒论》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泻心汤的基本药物,是用于上热下寒之寒格急证。泻心汤用于上热下寒之胃气虚者,非甘草泻心汤莫属。甘草泻心汤方:甘草12g 干姜9g 黄芩9g 黄连3g 党参9g 半夏9g 大枣18g。 所有慢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都是相通的,都属于代谢障碍,也就是营卫气运行不利,气血流通不畅。慢性疾病之气血流通不畅的基本状态,是营卫气不和。营卫不和,就会憋出毛病。一切慢性炎症,都是憋出来的东西。解决的办法,是调和营卫,让气血流回常道,不往外憋,慢性炎症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调和营卫的基本方是桂枝汤。然而胃气弱者,法当去桂加茯苓白术。如《伤寒论》28条。据此可以拟定,甘草泻心汤加芍药茯苓白术,为慢性疾病的基础方。 脾胃气弱,是久病不愈的根本原因,如《金匮要略》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大气就是胃气。胃气实,则失气(放屁);胃气虚,则下利(腹泻)。如《伤寒论》384条曰:“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阴寒之邪由表部转入里部者,必下利。欲似大便,而反放屁(失气),仍不腹泻(下利)者,此属阳明胃气来复也,大便必成形(硬)。384条也说明了,胃气虚者则腹泻,胃气实者则失气而大便成形。脾胃气是后天生命之本。脾胃气健运,是慢性疾病得以康复的基本保证。大气一转,邪气乃散,慢性疾病就能得以康复。大气不转,邪气不散,慢性疾病就不能得以康复。 慢性疾病长期不愈者,与甘草泻心汤加芍药茯苓白术,温运脾胃,缓消虚火,利湿祛邪,再针对具体病情酌情加减,常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近日病案举例 由于当下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病人特别注意个人隐私保护,故所选病案皆不写姓名。 一、女生22岁,2022年5月24日初诊 自述便秘,痛经多年,每与月经前一二天脸上长脓包痘,月经过去后痘疹自消,口渴,半年前开始月经量少,例假延迟一周,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 选方:甘草泻心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化裁 方药: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清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 白芍9g 茯苓12g 白术6g 泽泻12g 取中药免煎颗粒剂5副,1副药分2包,1次1包,1日2次,开水冲服。 6月4日二诊 月经已过去两天,本次没有痛经,也没有长脓包痘,服药后每天都解大便,停药四五天后又不解大便,口仍渴,舌脉同前。 二方:甘草泻心汤加芍药茯苓白术合白虎汤化裁 方药: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清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 白芍9g 茯苓12g 白术6g 知母12g 石膏30g 生山药9g 取中药免煎颗粒剂5副 二、男生20个月,5月28日初诊 右眼上眼皮左边儿皮下结节,扪之如小豆大,不痛不痒,皮色正常,右胁下之皮内有一血管瘤,大便干,舌淡红苔白,尺脉沉 选方:甘草泻心合柴胡汤化裁 方药:甘草4g 黄芩3g 黄连1g 清半夏3g 党参3g 干姜3g 大枣6g 生石膏15g 大黄2g 柴胡3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1副药分2包,1次1包,1日2次,开水冲服。 6月4日二诊 结节小了点,大便好转 二方:原方加葛根 方药:甘草4g 黄芩3g 黄连1g 清半夏3g 党参3g 干姜3g 大枣6g 生石膏15g 大黄2g 柴胡3g 葛根4g 6月11日三诊 眼皮下结节变小,扪之如绿豆大,右胁下皮内血管瘤亦变小(肉眼看不清,能摸得出来),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微浮 三方: 甘草4g 黄芩3g 黄连1g 清半夏3g 党参3g 干姜3g 大枣6g 生石膏15g 柴胡3g 葛根4g 麻黄3g 炒苦杏仁3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 三、女生32岁,5月31日初诊 自述两臂皮肤粟疹4年余,粟疹散发,遍布前臂,每年夏季出疹,冬季消,不出汗,夜里梦多,口干,饮食可,大便溏,舌胖淡红苔白、齿痕深,脉沉细。 选方:柴胡汤加芍药茯苓白术 方药:柴胡15g 黄芩9g 半夏9g 党参9g 甘草9g 生姜9g 大枣18g 白芍9g 茯苓15g 白术9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 6月7日二诊 睡眠好转,大便成形,两臂粟疹消退,舌胖淡红苔白有齿痕,脉沉细 二方:甘草泻心汤加芍药茯苓白术合柴胡汤化裁 方药: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白芍9g 茯苓15g 白术9g 柴胡15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 四、男生55岁,4月20日来诊 自述吃饱就腹胀痛,不敢吃饱,长年便秘,靠开塞露通便,大便后头干,解不净,晚上睡眠前尿频,焦虑,习惯喝水,不爱出汗,有时腰疼,舌淡红苔白润有齿痕,脉弦细。 选方:理中、八味肾气、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化裁 方药:党参9g 炮姜3g 生白术12g 甘草9g 陈皮9g 大枣18g 白芍20g 煅牡蛎9g 生地黄20g 山萸肉9g 生山药9g 茯苓6g 泽泻6g 丹皮6g 炮附子3g 肉桂2g 大黄2g 取中药免煎颗粒10副 5月30日再诊 上方有效,服药就能排便,停药依然便秘,但只要用一点开塞露就行,不像以前用的多。 选方:甘草泻心、理中、八位肾气、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化裁 方药: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陈皮9g 党参9g 炮姜3g 大枣18g 茯苓6g泽泻6g 丹皮6g 地黄20g 山萸肉9g 山药9g 附子3g 肉桂2g 大黄2g 白芍20g 白术12g 煅牡蛎9 取中药免煎颗粒10副 6月10日电话告知,上方效果相当好,停药仍能排便。 五、女生60岁,5月28日初诊 自述半夜盗汗,小腿抽筋,近两天不饥,打嗝,每与晚饭后就吐,四肢乏力,早上有点口干,大便溏一天五六次,头出汗,肚子凉,脚热,舌胖淡红微暗苔白,脉沉小寸溢, 选方:桂枝汤合甘草泻心汤加茯苓 方药:桂枝9g 白芍9g 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 茯苓12g 6月2日二诊 盗汗,腿抽筋稍好点,这两天头不清亮,快要饥时胃有点疼,大便一天二三次,脾气急,舌淡红苔白有齿痕,脉弦缓尺沉,左臂血压107/77脉搏77 选方:桂枝加芍药汤合甘草泻心、小柴胡汤化裁 方药:桂枝6g 白芍12g 茯苓12g 白术6g 甘草12g 黄芩9g 黄连3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 柴胡9g 葛根12g 6月9日三诊 盗汗好多了,从胸到头上还稍微出汗,不沾湿衣服了,小腿不抽筋了,大便溏一天一二次,手指抽筋,舌淡红苔白,左脉细右脉小两尺沉右寸溢,左臂血压111/76脉搏72 上方去桂枝、葛根 方药:甘草15g 黄芩9g 黄连3g 半夏9g 党参9g 干姜9g 大枣18g 白芍9g 茯苓15g 白术6g 柴胡9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 6月16日四诊 不盗汗了,手指没有抽筋,大便有时干,头不很清亮,手脚没有劲,着急,打嗝,胃还不太舒服(上周五夜里三点尿疼尿急尿色有点粉红,自服西药消炎药2次好转),舌微红苔白微有齿痕,脉弦滑尺细,左臂血压115/74脉搏81 选方:猪苓汤化裁 方药:猪苓6g 茯苓6g 泽泻6g 滑石6g 旱莲草9g 柴胡6g 生山药6g 取中药免煎颗粒7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