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的智慧:放弃全天下最大的官,既保住了性命,又保全了名节

 hdzwzhejiang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洛阳市南十三公里有个地方叫伊阙,伊河把横亘在洛阳南部的低矮山体劈开一个缺口,碧波荡漾的河水从这里流入洛阳。这片山地以伊河为界分为两部分,东岸叫香山,西岸叫龙门山。两岸山体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石窟和佛像,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除了大大小小的石窟和佛像之外,还有一座非常著名的陵园,叫白园。白园中间的山峰叫琵琶峰,上面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在那里。墓前立有三块高大的石碑,其中一块刻着“唐少傅白公墓”。“少傅”指的是白居易一生中做过的最大的官,正二品的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白居易墓前石碑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农历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晚年即将成为宰相的时候,又突然匪夷所思的自己放弃。正是这种放弃的哲学成全了白居易,让他在大唐政坛尔虞我诈的牛李党争和血流成河的甘露之变中置身事外,最终保全了名节并尽享天年。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文学天分在其襁褓时期就显露无疑,据说他六七个月大的时候,保姆抱着他让他指认“之”“无”二字,他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辨认出来。这种天赋实在让人羡慕嫉妒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天才谢尔顿连他断奶那天的日期和天气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已足以让人汗颜了,白居易或许比谢尔顿还牛。

天才并不可怕,努力的天才才是最可怕的。

当白居易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科举考试这回事的时候,开始发奋苦读。后来他给自己的好友元稹写的书信中说道: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翻译成白话就是,由于过度用脑和熬夜,白居易已经出现了少白头和飞蚊症等未老先衰的症状。这个时期,白居易的文学才华已经充分显现,他十六岁时做了一首诗,一直是语文课本中的钉子户,诗的名字叫《赋得古原草送别》。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这首诗是他进行的一次科举模拟考试,就跟我们高考前做的那些《五年高考十年模拟》差不多。唐朝时,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体,前面必须加“赋得”二字,这相当于是模拟了一次命题作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皇天不负苦心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这种年龄考上进士可不算老,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极低,有唐一朝共计289年,举行了268场科举考试,平均每场录取28人。白居易参加的那场,共录取了十七人,他是最年轻的。

进士及第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朝廷并不会立即分配工作,新科进士们只能等候朝廷的后续安排。如果想早点有工作,还得参加诠选。贞元十九年,白居易参加“遴选考试”,再次考中,朝廷给他安排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工作,相当于是文字编辑和图书管理员。

六年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任期已满,他再次参加“遴选考试”,又一次一举命中,朝廷授予他周至县县尉的官职。至此,白居易开始担任实职,一条通向宰相位置的平坦道路已经在他眼前铺开。在周至县当县尉期间,有一天白居易和两位好友去仙游寺游玩,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写下《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节选自《长恨歌》

华清池——杨贵妃的澡堂子

就在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的前一年,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大唐发生了一件差点改变国运的事,那件事也对白居易未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影响,那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叫“永贞革新”。当时,大唐的三大顽疾已经显现,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基本可以确诊为晚期,党争从武则天阻塞言路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萌芽了。政治就是这样,如果不让明说,那么暗斗就会十分猖獗,并最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党争的最高峰,这个政治顽疾还在等着日后牛僧孺和李德裕再加一把火。

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去世,唐顺宗继位。针对大唐的种种弊病,唐顺宗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大胆改革,矛头直指宦官和藩镇。可惜的是,唐顺宗继位前已患中风,瘫痪在床,不能行动,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半年后,太监俱文珍发动政变,扶植太子李纯继位,即唐宪宗,唐顺宗“被太上皇”了,永贞革新宣告破产。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其余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统统被贬到偏远地区做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既不是历史专业毕业,也不是业余爱好者的朋友读到这里一定要正确断句,“二王”要连在一起读,中间稍作停顿,“八司马”再连在一起读,千万不要因为断错了句而无意中伤害了先辈们的名声。

朗州司马刘禹锡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思想,唐宪宗和俱文珍集团开始重用与王叔文关系不和的武元衡,三年后,武元衡升任宰相。在这里,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用非黑即白的对立观点来看待王叔文和武元衡的不和。我们对王叔文抱有极大的同情,但是并不等于说武元衡就是坏人。事实上,武元衡在后来的元和削藩中表现得极为坚定,并最终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白居易在周至县县尉任上干了一年多,到元和二年(807年)十一月,被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对唐朝的官员来说,这个官职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却非常重要,因为离皇帝近。翰林学士就是陪皇帝读书、下棋、写字等娱乐活动的官员,如果陪的好,那么很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白居易当了半年的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五月拜左拾遗,这个官职是言官,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给皇帝和其他大臣提意见。白居易天真的以为皇上任命他为专门提意见的官员,他就应该积极的毫无保留的提意见。于是,开始对朝政发表各种看法,有些看法针砭时弊,非常尖锐。无论何时,说实话都容易得罪人,白居易的这些实话让唐宪宗很不舒服,同时也得罪了一些同僚,这些都为他的仕途埋下了隐患。这个时期的白居易不但话多,而且还写了很多讽谏诗,比如我们初中时学过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摘自《卖炭翁》

就在白居易仕途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母亲陈氏在元和六年(811年)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制度,他应该回家守孝三年,叫做丁忧。丁忧期间,不再担任朝廷任何职务,等于暂时退出官场。

三年期满后白居易返回长安,但朝廷迟迟没有给他安排新的工作,直到元和十年,才给他安排一个太子左赞善大夫的职位。这个职位的级别虽然比他原来的左拾遗要高,但其实是个闲官。一般情况下,唐朝官职的前面如果加上“太子”或者“东都”二字,基本就是闲官。在白居易晚年的为官生涯中,他的很多职位前面都有“太子”或者“东都”二字,但是,那是白居易自己主动争取的。这次不一样,这次是朝中的政敌从中捣鬼,白大才子开始为他的言官生涯还债了。

不幸的,政敌的打击报复才刚刚开始,更严重的还在后面,并且时间来的很快,仅仅几个月后白居易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的凌晨,宰相武元衡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出了自己的宅邸靖安坊,准备去上早朝。这条路他平时已经走了很多遍,出门之后需要沿着启夏门大街一直往北走,过八座里坊,往东拐不远就到了大明宫的正南门丹凤门,然后就可以进宫上朝了。

唐长安城街道的两侧栽种着很多高大的槐树,六月份的槐树枝繁叶茂,密密麻麻的树叶把树干围的密不透风。

此时的天还没亮,武元衡的随从们还打着灯笼。他们刚从靖安坊的东门出来,往前没走多远,忽然听到槐树上有人高喊“灭烛”,同时几支利箭从浓密的槐树叶子中射出,把随从们打的灯笼全部射灭。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武元衡一行人措手不及,随从们乱成一团。正在他们慌乱之时,只见从槐树上蹭蹭跳下多名刺客,两面夹击,对武元衡形成合围之势。这些刺客都是专业杀手,身手矫健,武元衡的随从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被打的四散奔逃。一名刺客打跑武元衡的导骑后,拽着他的马往前走了十几步,然后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砍下了武元衡的脑袋。

以上描述不是来自于武侠小说,而是来自于正史记载,大唐历史就是这么浪漫主义!

武元衡不是第一个被刺客暗杀的高官,也不是最后一个。唐朝历史上经常出现暗杀事件,有时候连皇上都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杀人,比如唐代宗杀李辅国就是派刺客去杀的。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

堂堂宰相被杀死在大街上,给京城的官员和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这次刺杀行动的幕后主使其实是边镇节度使。武元衡在削藩方面的强硬态度让他们怀恨在心,杀武元衡既为了解恨,也为了削弱主战派的力量。奇怪的是,对于这次刺杀事件,当朝的另外几位宰相竟然没有及时表态。

这时候,白居易爱说话的老毛病又犯了。

身为武元衡的好友兼情敌,白居易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了,他上书朝廷要严惩凶手,为宰相报仇,为朝廷雪耻。谁知祸从口出,政敌们又开始借此攻击白居易。有宰相认为,白居易是东宫的官员,不该先于谏官上书言事,这属于越职,应该受到处罚。还有官员趁机举报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竟然做《赏花》及《新井》等诗歌,有伤名教。宰相们一合计(当然唐宪宗也同意宰相们的意见),打算把白居易贬为江表刺史。这时候,中书舍人王涯又突然补刀,说白居易这种行为简直丧心病狂、禽兽不如,不适合做一个郡的刺史。在王涯的落井下石之下,朝廷把刚发出的诏书又追了回来,改贬白居易为江州司马。

唐朝有一位大才女薛涛,此人色艺俱佳文采出众,是大交际花,当时的文人雅客对其趋之若鹜。薛涛跟当时很多名仕都有往来,武元衡、元稹、白居易等才子都跟她交往甚密。薛涛当时跟大渣男元稹谈了一场姐弟恋,为了给元稹写信,薛涛还发明了“薛涛笺”。但渣男就是渣男,元稹后来主动远离了薛涛。但坊间传闻,其实薛涛最喜欢的人是武元衡。武元衡曾做一首名为《赠道者》的诗送给薛涛: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薛涛回赠了一首《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更加羡煞旁人的是,武元衡利用职务之便给薛涛安排了一个校书郎的工作,几乎是武元衡的女秘书。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为白大才子鸣不平,为啥就不跟白居易谈恋爱和玩暧昧呢,明明是白居易最有才华啊,不幸的是,另外两位比白居易帅,看来,帅才是硬道理啊!

——小故事分享

故事插播完了,继续回来说白居易:

其实政敌们给白居易安的这些罪名都站不住脚,先于朝廷谏官上书言事,这可能不符合一贯的规矩,但是没有违法犯罪啊。再说了,规矩只对普通事件起非常有限的约束作用,这可是堂堂宰相当街被刺的重大犯罪活动啊。还有,对于他做的那两首诗,后来有人考证是白居易在其母亲死之前做的。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权力面前,诗写的再好也是白搭。

在打击报复白居易的这些人当中,王涯是唯一一个留下名字的。其实白居易和王涯并没有私仇,王涯的这种反常行为除了嫉妒二字,找不到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但是晚年的白居易寓居洛阳期间,还曾经请王涯一块吃饭游玩,说明他并不像他的仇人那样有仇必报,他早已放下了和这些人的恩怨。白居易放过了王涯,但是,老天没有放过他。后来王涯当宰相期间,大唐发生了著名的“甘露之变”,王涯被太监们腰斩了。这就是所谓的人在做,天在看。

还是那句话,诗人的不幸,是我们的幸运。从贬为江州司马开始,白居易的诗在艺术成就上开始节节攀升。在做江州司马期间,他做了许多高质量的诗歌,比较著名的有下面几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摘自《琵琶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天,江州司马任期已满,白居易升任忠州刺史。在忠州待了一年之后,元和十四年(819年)的冬天,朝廷终于召白居易回京了,这个时候的白居易已经四十八岁了。回到长安之后,白居易先被任命为司门员外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唐宪宗暴崩,据说是吃金丹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被太监陈弘志毒杀。太子李恒继位,史称唐穆宗。

这一年白居易宰相之路开始畅通无阻,先是被任命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我们重点关注一下知制诰这个官职,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实权人物的秘书政治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何况这个实权人物是皇帝呢?唐朝历史上,很多宰相都有过知制诰的履历,比如张九龄,还有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

这时,四十九的白居易可以说已经站在宰相的门槛上了。

白居易像

白居易当知制诰的这年,唐朝发生了一件科场案。跟水旱灾害、外敌入侵这些事情比起来,这件事情在当时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对唐朝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是牛李党争的开端。从此之后,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明争暗斗相互倾扎了四十年,让大唐元气大伤,最终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三者一起联合绞杀了大唐帝国。

其实远在元和三年另一场科场案已经为牛李党争埋下了一颗地雷(史学界公认牛李党争引发于两次科场案,元和三年一次,长庆元年一次),这颗地雷在十三年后的长庆元年被人踩了一脚,最终爆炸了,踩炸弹这个人叫段文昌。此人是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的女婿,《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的父亲。

在介绍两次科场案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被卷入其中的主要人物:

牛党人物:

牛僧孺(元和三年科场案考生)

李宗闵(元和三年科场案考生、长庆元年科场案副主考)

杨汝士(长庆元年科场案副主考)

李党人物:

段文昌(长庆元年科场案的导演)

李德裕(其父亲李吉甫在元和三年担任宰相,那年科场案的导演)

元稹(白居易的好基友 长庆元年科场案的演员之一 跟李宗闵不和 )

李绅(写锄禾日当午的那位 长庆元年科场案的演员之一)

中立派:

杨於陵(元和三年科场案主考)

钱徽(长庆元年科场案的主考)

白居易(长庆元年科场案的复试主考)

唐宪宗元和三年(809年),朝廷举办了一期“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遴选考试。当时还是低级官吏的牛僧孺和李宗闵报名参加了。这俩人在考卷中毫不忌讳的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直言朝廷政策的得失,言辞激烈,这让当朝宰相李吉甫面子上很挂不住。关键问题是当时的主考官杨於陵认为这两人的考卷写的很好,便把他们推荐给了唐宪宗。这种情况让李吉甫怒发冲冠,他向唐宪宗打小报告说牛李二人跟主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把几个考官降了职,把这俩不知天高地厚的愤青贬斥到偏远地区做地方官。对于这件事,朝廷舆论一片大哗,认为李吉甫这事做的不地道,两位年轻人说了点实话就被打击报复,当朝宰相实在缺乏肚量。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把李吉甫也贬为淮南节度使,打发出朝廷。唐宪宗相当于把这次科场案的对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种处理方法双方心里都不服,于是这梁子就结下了。

十三年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朝廷举办一期进士科考。吏部侍郎钱徽为主考,中书舍人李宗闵和右补阙杨汝士为副主考。前宰相段文昌向钱徽打了招呼,让他关照一下自己的一个朋友杨某。考试结果出来,杨某并没有被录取。如果仅仅是这样,段文昌也无话可说,毕竟杨某真有可能技不如人。令段文昌愤怒的是,李宗闵的女婿、杨汝士的弟弟、宰相裴度的儿子统统被录取。也就是这次科考录取了一批关系户,段文昌的关系户却被无视了。这让段文昌很恼怒,于是他联合李德裕、元稹、李绅向朝廷举报说这次科考不公平,考官徇私枉法。唐穆宗下令重新举办考试,这次让白居易当主考官。考试结果出来,那几个关系户统统落榜了。

这个结果让段文昌很满意,他收拾好行李,带着儿子段成式高高兴兴的去当他的剑南东川节度使去了,挥一挥手,留下一个烂摊子。牛李党争的地雷被引爆了之后,双方开始互相打击报复,从此朝廷再也没有消停过。

在牛李二党相互倾轧的过程中,白居易始终很谨慎,小心的游离在牛李二党之外,这对他来说很不容易。因为牛党骨干杨虞卿是他的大舅子,李党骨干元稹是他最好的朋友,在亲情和友情之间始终保持着这份定力实在让人敬佩。其实,白居易并不是因为左右为难才保持的中立,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权力争斗实在是“蜗角功名”、“蝇头小利”,不值得。

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

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摘自白居易《不如来饮酒》

科场案之后,长庆元年(821年)十月,白居易开始担任中书舍人,这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宰相的门槛,另一只脚还踏在香蕉皮上,一不小心就能滑进去。但是就在这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上,白居易却主动放弃了。

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主动上书要求外任,唐穆宗同意他的请求,任命他为杭州刺史。在普通人眼里,白居易要么疯了,要么脑子进水了,眼看就要当宰相了,却主动离开权力中心,这不等于是自己断送前程吗?

史料上的记载是天子荒纵不法,河朔复乱。白居易多次上书言事,天子都不采纳,所以自求外任。这个理由看起来不是很充分,这顶多算是外因。大家都知道,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白居易主动放弃前程的内因是什么呢?

我们从他的一些诗文中或许可以揣测出他当时大致的心理状态。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信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白居易《白云期》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白居易《中隐》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计划。他认为,人应该待时而动,时运来了就积极出仕,兼济天下。时运去了就全身而退,独善其身。四五十岁的时候正是退隐的最佳时机,退隐的最佳方式则是中隐。

白居易主动请求外任的时候,他是五十一岁。这时候他面临的帝国形势是皇帝荒纵,听不进正确意见。牛李党争,朝臣相互倾轧。藩镇割据,边疆战乱频仍。宦官专权,朝廷乌烟瘴气。白居易看不到帝国变好的希望,认为时机已经不在了,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局势,所以他只好选择远离政治漩涡,独善其身。

文章图片5

白居易画像

其实,在几个月前,白居易的心境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长庆二年的春天,白居易骑马路过兴庆宫的勤政楼。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修建,那地方原是他当皇帝之前的府邸。兴庆宫修建的时候,唐玄宗在其南面建了一座楼,西面题“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勤政务本之楼”,唐朝人经常提到的勤政楼就是这座楼。

勤政楼西面有一株老柳树,白居易从旁边路过的时候,看到这棵树皮斑驳衰朽不堪的老柳树不禁感慨万千。他在柳树前立马良久,默默的写下了一首诗,叫《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短短的一首五言绝句把百年的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巧妙融合在一起,老人、老马、老树浑然一体,充满了白居易对时光的感叹。

或许,就是在那一刻,白居易忽然萌生了隐退的心理。

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白居易已经完全放下了朝廷争斗,开始闲适的过自己的中隐生活了。他在杭州疏浚了西湖,修建了白堤,并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当了两年的杭州刺史之后,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给宰相牛僧孺写信问能不能把他调到东都洛阳做官。白居易既不是牛党也不是李党,跟二者都没有利害关系,并且时常跟牛僧孺有诗唱往来。在东都做官就是奔着闲官去的,不会威胁到任何人的利益,所以牛僧孺很爽快的给他安排了一个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的官职。

西湖白堤

分司东都,又叫留司官。唐朝长期都实行两都制,除了唐高宗一段时期和武周时期大唐的行政中心在洛阳外,其余时间都在长安,洛阳只是一个备胎。洛阳虽然是备胎但也是五脏俱全,那里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预备着万一哪天皇帝巡幸东都的时候留守的官员可以无缝对接。但是,鉴于大部分时间皇帝都在长安,所以留司官基本都是闲职,他们拿着高额的朝廷俸禄在洛阳享受人生。

白居易的这个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更是闲官中的闲官,太子左庶子是为太子服务的,此时的太子人在长安,而分司东都在洛阳,白居易就是想为太子服务也够不着。在洛阳的时候,白居易在履道坊买了套房子,打算在那长期居住了。

从此之后,白居易在留司官的道路上走的是悠哉悠哉,担任闲职是他这一时期的追求。其中有几次朝廷给他安排实职工作,都被他巧妙的逃脱了。

宝历元年(825年),朝廷任命他为苏州刺史。他到苏州当了一年的官之后,就称病向朝廷请了百日长假。唐朝时有规定,官员的假期超过一百天,就自动解职。百日过后,白居易就不用再去苏州工作了。

大和元年(827年)朝廷又征召他到长安担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也算是一个养老职位。很多年老体衰退居二线的朝廷重臣会被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比如我们熟悉的贺知章。白居易在秘书监任上干了一年多,到大和二年的时候,朝廷任命他做刑部侍郎,这很明显不符合白居易的追求。干了大半年,他再次请了一个百日病假,回了洛阳,又不用去刑部上班了。

百日病假期满之后,朝廷任命他做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这个官职就不再解释了,闲官,正是白居易的追求,他在这个岗位上又舒舒服服的干了三年。

但是朝廷始终没有忘记他,希望他还能发光发热为国家做贡献,于是在大和四(830年)年任命他做河南尹,这是个实职,但是治所在洛阳,对于白居易来说,这个勉强可以接受。于是他老老实实的当了两年的河南尹,大和七年(833年),六十二岁的白居易再次请病假,朝廷免去他的河南尹职位,让他继续做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但是朝廷还不死心,大和九年(835年)九月,朝廷再次征召他做同州刺史,这次白居易连形式都懒得走了,直接上书称病,希望朝廷不要让他去同州上班了。一个六十五岁又德高望重的老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明显不过分。朝廷也没有勉强,就让他继续留在洛阳,并升了官。他的新工作是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正二品,同时还晋封开国候。

这是白居易担任的最后一个官职,也是他所当过的品级最高的官位。直到七十六岁去世,他都在洛阳过着逍遥自在的留司官生活。这十几年里,三百多公里外的长安城被牛李二党搅的鸡犬不宁,甘露之变又把都城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但是这些都跟白居易无关。他在洛阳安闲的过着晚年生活,经常去伊水上泛泛舟,花丛中看看牡丹,与高僧研究一下佛学,与好友一起赏雪唱诗。这个时期,三十多岁的李商隐看到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七十多岁的白居易看到的可能是“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闲来无事的时候,白居易还会想起他在杭州和苏州做官时候的美好日子,回忆一下江南美景。白居易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闲适恬淡,充满温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琵琶峰,后世称白园。白园面对着浩浩汤汤的伊河,对岸的石壁是密密麻麻的佛教洞窟,角度好的情况下,在白园还能遥望到卢舍那大佛。白居易每天静静的躺在白园享受着后人的膜拜,人们从他的诗歌中寻找精神寄托,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智慧营养。

文章图片7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您可以选择像武元衡那样不惧强大的对手,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帝国微小的进步;您也可以像白居易那样当现实无力改变时就退而自保,独善其身。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白居易那种文学天才,也到达不了他那个位置的官位和成就。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某种领悟,作为人生道路的参考。如果不能飞黄腾达,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