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理解联律通则?

 新用户2656QLbt 2022-07-05 发布于湖南

喜闻乐见,时时处处

对联可说与你我他千家万户都有关系,有人撰,有人写,有人赏,大家贴,不管属何人,都得懂联律通则,守联律通则,否则连贴都会闹笑话,会贴反上下联,更不用谈撰和赏了。因对联是中华传统文体,历千百年发展,自有其约定俗成不可不遵之规。这些规定就总结在中国楹联协会颁布的联律通则里,不长就两页纸,但理解居然大不同,争论亦不少,网上居然有专讲联律的专业户连对联尾字上仄下平都反对。究其原因其实都是对通则背后的道理不了解,因通则只是条条框框的规则罗列,没篇幅讲理。但不讲理就易致误解,下面就讲讲最近碰到的两个误解,就能深刻体会到了解通则背后的原理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2

联律通则最重要的两章十条

第一个常见误会是开口闭口在网上教训别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文章图片3

听我的!太简单了!So easy!

先摘录联律通则第四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文章图片4

二字而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平仄是为了朗诵甚至吟唱之需要,因格律诗习惯了马蹄韵,因而对联沿用了二字而节,即所谓二四六分明。但对联形式与格律诗还是有明显不同的,很自由,好比散文,与格律诗的朗诵也是不同的,不用押韵就是力证,因此对联的朗诵应像现在表演朗诵一样按意节,目前联律通则是两者并用,但也明确规定像不能分断的三字或以上的词不要分开去讲平仄,把对押点放在该词最后一字上,尽管通则中对两条用的是也可连接,但一个明确规定显然表明了选择,不要把三字以上词拆分,不能二字而节,注意均字是命令语气,我觉得通则错了一个标点符号,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处是句号,同时有异有同明显是指同异并存,可二字而节处二字而节,而三字以上连贯词以词尾为节。相信下一版即第三版通则会更明确此点。

关于第一个常见误会摘上我前些时贴的一幅对联你可以细品之,看是不是会有不同的认识?你能读出上下联中隐含的逗号吗?你会怎么朗诵它

灯煽熄

火煽燃灯煽熄,灯熄火不熄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水沸滚浆沸澎,浆澎水难澎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上联是我老师大几年前全国征联出的,下联是我应征被评为第一名的答联。

可能会有网友简单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上联四平四仄,其实不对,是要分意节的,而下联则也要意节对押。

火煽燃

第二个误会来自网友应答鸡乸㙟征联时关于数字联。

网友说:

〈联律通则〉中明确规定,联中数量词如果超过三个,无论在句首或者句中均可不拘平仄,本联数量词远超三个,所以不必担心数量词平仄问题,从一到百千万,只有三是平声,其余均为古仄!

要求平水韵,那五个数字就很难对,没有几个可以对得上,一到十中只有三是平的。

显然网友是误解了,有一点值得商榷,联律通则是三音节以上连续的数量词可不对押,不是分散三个以上累计数量词。

文章图片7

数字有平仄

先看联律通则是如何说的。

第九条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为什么说三个音节及其以上,而前面都说啥字、词,为什么不直接说三个数量词就是怕误解。

网友争论道什么叫三个音节?百千万是不是三个音节,按你的说法必须连着用才可以不拘平仄?有一个联律通则详解,应该仔细看一下!

看,居然是我错了?

并列成分与前面突变,强调三个音节当然是指连用,别忘了廿代表二十两个数字但只一个音节,还有卅和卌也一样。还有前面为什么不讲几字词,连词叹词等也有连用的为什么不讲几个,独数量词要讲三以上,肯定是连用啊?你说的详解是谁写的,如不是官方的又何足采信,再说凡事都讲理,累计三个数词要替和对有何难处吗?

那有几个联是百千万连用,这样使用数词入联有何意义?三个数词以上,十百千万亿入联,你见过吗?

我随便举了两例。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很有名,缺一(衣)少十(食)

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

诗帕绣,十首百首千首

上联来自古人,冰字古人才会写成只有一点,下联我曾对过的对法之一。

这不都三组数量词以上吗?

文章图片8 

三数量词以上连用,常见!

另一网友倒是说出了为什么通则如此规定之因:

数量词连用的平仄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达到的问题。就如开一道七寸宽的门让人進去免费吃饭,估计能进此门的人能占到人群的十分之三就不错了。

说的对,所以三数量词以上连用就通过第九条规定大开了方便之门。

其实三数量词以上连用的联经常见的,所以第九条必须做出单独规定。而累计的就更普遍了,对押还可以做到,不必另外规定。

最后贴上我以前撰的一个数字联,诸君不妨试试!

吃三四两五花肉,喝八九元二锅头,回味品品,吐七口光留两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