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理解宝宝的哭闹?通过哭声我们能判断那些问题?

 阳光语言 2022-07-05 发布于吉林

育儿知识千千万,父母还是没经验,同事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妈”,没什么经验,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专家讲座,可是孩子依然被我养的鬼哭狼嚎!真是失败!

同事说,孩子在月子里总是哭,话也不会说,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哭的时候,以为饿了,可是喂了不吃,以为尿了拉了,也不是,难道是宝宝想抱抱?可是专家又说了,不能总是抱着,影响运动能力发展。被孩子搞得心焦气燥,有时候忍不住,对孩子吼了几下,婆婆看在眼里,明显有些不高兴了。

产后心理调节,当一个温柔的母亲很重要!

新手妈妈产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绪落差,如果不能做出合适调节、适应,这些情绪变化很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恐惧、敏感等心理问题。这种变化可能不便于更好的爱护、照顾孩子。

其实产后的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新手妈妈的生理、心理、生活习性、社交等方面的巨变所引起,特别是产后的体型变化、体重増加、作息不规律的改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尤为突出!

刚出生宝宝的哭闹,其实暗示着很多信息,尤其需要母亲心平气和的对待,才能发现、理解,才能正确处理,才能最大满足宝宝的抚育要求。

对宝宝不耐烦,甚至大吼,都是不理智的行为,宝宝没有完备的语言功能之前,哭闹都是正常的本能,粗暴的对待,只能起到恐吓、惊吓,让宝宝很没有安全感,失去这种安全感的宝宝,睡眠、饮食都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认知神经发育。

耐心聆听宝宝的哭声,理解宝宝的需求

新生儿以及婴儿早期的哭声,笑声,咿呀学语声以及情绪表情是她们独有的语言交流、互动方式,她们主要通过这些声音和情绪表情来传达她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恰当的理解、回应宝宝的哭闹,做好情绪安抚,对婴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很多家里老人,认为孩子不能总是抱着,抱习惯了就放不下。

也有的老人说,让孩子哭个够,越哭越健康,练习肺活量。

还有的说,孩子哭说明有主见,发育的快。

这些可能都是错的,幼儿在一岁后才会发展自我意识,不排除哭声代表觉醒意识,但要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哭声,都是在讨“抱抱”。

0-12个月的宝宝,莫名其妙的哭个不停,可能在表达以下几个信息。

1、身体上有不舒服的感觉。

2、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如饿了,尿湿了等。

3、心理反应,比如怕黑,突然的惊吓等。

4、生病了。

5、长时间看不到妈妈的依赖需求。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没有更多的自主行为能力之前,最好的安慰办法就是抱抱。别嫌烦,别嫌累,这个过程是每个母亲的必修课之一。

我给同事的建议是,锻炼身体,早日康复,练出麒麟臂,多抱抱孩子,等到撒手没的时候,你就抱不到了!

最后提醒一下:0-12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聆听期,抱抱哭闹的孩子,不断的用语言安抚,正是让宝宝开口说话的最好时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