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调理脾胃用药

 栖凤轩2013 2022-07-05 发布于辽宁




东垣认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和”成为阴盛阳虚之证。故指出:“如脉缓,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治以平胃散。

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头发脱落,治以黄芪建中汤。

或脾胃不足,阳虚不能生阴血,脉虚而血弱,于四物汤中摘一味或两味,使阳生而阴长。

或脾胃真气虚弱,及气短脉弱,治以四君子汤;

如脾湿下流,下焦气化不行,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而少,治以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入正药(主治方)中,化气利湿”。

东垣称之为五证五药,进一步以明升降浮沉的辨证关系。故云:“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上述五证五药、升降浮沉之理,可简析如下:

①脉缓便泻-湿胜而影响升降,用平胃散(燥湿理气)以调之。

②脉弦气弱自汗-表不固而卫气疏,用黄芪建中汤(甘温益气)以固之。

③脉弱而气短-脾虚而升降失灵,用四君子汤以(健脾正药)补之。

④脉虚血弱-治肝以调脾,用四物汤(养血正药,本方即具升降浮沉之理)。

⑤脉浮、口渴、小便闭涩-双解表里,用五苓散,通调水道,以遂其升降之常。

五方之用是东垣临证心得,分述如下:
①平胃散,治湿阻肠胃所谓“太潦物不生”,病偏于脾胃之湿者宜之。
②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差(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脉大者,热邪也。极虚者,气损也。春夏剧者,时助邪也。秋冬差者,时胜邪也。以黄芪建中汤治之(《兰室秘藏》)。此亦“劳者温之”之意也。东垣有此病,用此药,并非泛泛而施。

③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常服温和脾胃,增进饮食,辟寒邪瘴雾之气。”此东垣用本方之旨,尤在防病重于治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用本方之深意。

④《金匮要略》茑归胶艾汤,去胶艾甘草即归、芎、芍、地四物,而东垣用之,当归养肝,川芎疏肝,白芍敛肝,地黄滋肝,亦合乎升降浮沉之理。但必不呆用。如四物汤加人参黄芪名圣愈汤,治“出血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眠睡,失血故也”(《兰室秘藏》)。亦阳生阴长之义。

⑤《伤寒论》五苓散方,治蓄水而小便不利,凡平胃散健脾燥湿而不能愈“湿胜则濡泻”者,可用本方利小便以开支河,所以后人合二为一,名“胃苓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