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茶 · 确认过感觉,便是对的茶

 风在香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茶之味,似人之性。

上一款茶,如交往一朋友。

合不合适,试一试便知。

友人带来两款茶,烧水间隙,我礼貌性地询问友人:“投茶几许?”友人答:“平时几许,此刻便几许。”

于是伸手入袋,估摸着抓取一撮,投入盖碗。打量着感觉稍显不足,又补了少许。

见友人脸露笑意,我亦笑着询问:“你在家试茶,定是先将茶样称一称,五克、六克、八克,控制得精确无误吧?”

友人答:“还不止如此,试茶之器当以瓷盖碗优先,于茶性而言,不增不减;而后依据当时天气之晴雨干湿,精确控制水温、手法及每一泡的出汤时间;自然更少不了要闷一闷的,三十秒、一分钟、三分钟乃至更长时间,以助更为全面地判断一款茶。”

友人所描述的试茶情况,与我所见过的绝大多数试茶情境高度相似。

由此想到,卖茶之人与饮茶之人的试茶,定会出现明显偏差。

买茶之前先试一试茶样,这是绝大多数茶客的刚需,原本无需多做谈论。但茶客们大多不会如茶商那般按照严格细致的程式去试一款茶。

茶客试茶,是为了找到一款好喝的茶;茶商试茶,则是为了找到一款值得卖的茶。

值得卖的茶,并不一定好喝,却能获利,因此也会被茶商选中。

目的不同,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茶客试茶,随性,跟着感觉走。看似不严谨,反而更贴近茶的自然和现实。

茶客说,我就想凭感觉找到自己喜欢喝的茶,你偏说试茶要称、要计时、要手法......多累多无聊呀!

茶商试茶,则力求严谨,按照程式一步一步试下去,要揭开茶的面纱,看清茶的真面目。但难免过犹不及,太过程式化,反而与茶客拉开了距离。

由此又想到,茶商试茶,私下里先以严谨、程式之法建立起对一款茶的认知,装在心里就好;对外描述之时,不妨学着茶客那般随性几分,与茶客的距离也就能拉近几分。

试茶,

不过一壶水,一撮茶;

茶水交融之时,茶释放了自己的香气、滋味、口感,

人靠自身的感官去接收、感受并做出判断。

若有缘,你便是我一辈子的茶;若无缘,换一款再试。

如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