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3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打拼事业,很难做到两全。父母们也想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可是面临巨大的养家压力,也只能向现实屈服。

那孩子怎么办,找保姆还是找老人?保姆的费用并不低,也经常被爆出不安全事故,还是找老人最稳妥,毕竟有血缘关系、隔辈亲,老人照顾孩子怎么着也不会掉坑里。

于是找老人照顾孩子蔚然成风,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目前带孩子的老人比例达到66.47%,2岁半以前由老人带孩子的比例占60-70%,3岁以上占40%,比例是相当高。

老人带孩子,解放了年轻人的时间,他们可以安心的做事业了。但是,另一个矛盾出现了,因为育儿理念的问题,老人带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父母们想研究的新课题。

老人带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李玫瑾教授建议过:尽量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尤其是3-6岁性格培养关键期,父母要亲自带。

因为老人生活没有节奏感,起床、出门、吃饭都没有规律,孩子也跟着没有节奏感。上学以后,该学习的时候,他的节奏可能是出门遛弯或上街买菜,想着出去玩,没心思学习。心飞了,坐不住,就学不好。

这一深层次原因一般会被父母忽略,父母更关注的是表面现象,不过也非常突出。老人太爱孩子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往往起到反作用。

老人喜欢在孩子玩的时候打扰孩子,比如孩子正专心搭积木呢,老人一会儿指点指点,一会儿问孩子喝水吗,一会儿给孩子吃个东西,一会儿告诉孩子外面有好玩的,一会儿又问孩子上厕所吗,操心的事非常多。岂不知,关心则乱,孩子的专注力就这样被破坏了,上学注意力就不会集中。

老人总是过度帮忙,孩子吃饭的时候,以为孩子吃不饱,拿起碗追着喂饭,直到一碗饭全喂上才会心花怒放。孩子该自己上厕所、穿衣服的时候,总是帮着孩子干,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老人会不自觉地溺爱孩子,不管孩子怎么搞破坏,永远是在后面等着收拾的那个。孩子发脾气,不管是对是错,都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敏感、脆弱、骄横的小霸王。

怎样避免老人带孩子带来的问题呢了解了这些问题,不能听之任之。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要努力想办法解决。也无需气馁,因为现在的老人一般在50-70岁左右,有学习能力、思想通达,完全可以理解年轻人,也能接受新的育儿理念。

要保证孩子养成一个好性格,将来能适应学校生活,就要和老人做好约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共同把孩子培养好。当然,自己养孩子同样需要注意。

让孩子的生活有节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定一个规律的外出、吃饭、作息时间,让孩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玩的时候玩,该早教的时候早教,掌握和上学一样的节奏。孩子上学后就比较好带,不会拖拉磨蹭,也不会在该学习的时候想着玩。

让孩子坐得住:给孩子一个专注的时间,至少30分钟不要打扰孩子。比如当孩子玩、看书的时候,就让他安心地坐着玩、坐着看,除非被孩子邀请参与,千万不要主动去影响孩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孩子上学后才能坐得住,不至于东张西望。

让孩子有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个讲规矩的场所,不遵守规矩的孩子将会受到责罚。要教会孩子遵守基本的规矩,垃圾扔到垃圾筐、用完的玩具和书本放回原处。到了公共场所,有限度地买东西,玩游乐设施要懂得先来后到,注意排队等等。孩子上学后就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矩,做一个好学生。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洗脸、上厕所、收拾玩具等,不做伸手掌柜,锻炼动手能力。孩子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才能让更适应将来独立上学的生活。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到了学校就到了一个小社会,孩子需要自己和老师、同学打交道,被老师喜欢、能交到好朋友,孩子才会开心快乐。多带孩子外出,和小朋友接触,培养交往能力。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让孩子学会打招呼、说一些好听的话、喜欢分享、帮助别人,让孩子人见人爱。

老人带孩子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父母想带也无能为力,只能寻求老人的帮助。要认识到老人带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要和老人沟通,做好约定,注意从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让孩子将来能更好适应学校生活。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