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米格25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战斗机重视高空高速能力,希望飞机飞得高,飞得快,在这一背景下,全世界速度最快的战机诞生,快到美军导弹都追不上,这款飞机浑身都是不锈钢,曾被伊拉克一口气购买24架,它就是苏联米格25战斗机,如今在俄罗斯空军依旧能看见米格25的身影,在冷战时期,北约国家甚至对米格25感到恐慌,这款飞机还创造了所谓米格25效应。 图为米格25 米格25是一款生产数量超过1000架的战斗机,于1970年正式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其现代化的衍生型号在俄罗斯空军一直服役,最早在1971年,米格25首次展示了强悍实力,当时一个由四人组成的特遣队部署到埃及北部的一个苏联机场,驾驶米格25飞越了以色列控制的西奈半岛,收集了宝贵的情报,躲避了美国顶级防空系统的多次拦截。 图为米格25 米格25战斗机近乎刀枪不入的特性非常抢眼,它的研发目的是截击北约轰炸机和战斗机,主要是为了防御,但自从服役后,却干了不少进攻武器该干的事,不只是侦察,还进场主动出击,作为世界上首款高空高速截击机,这种飞机的极限工作高度远超过2.4万米,一些衍生型号甚至能飞到3万米高空,最高速度超过3.2马赫,续航能力也相当强大。 印度空军曾利用米格25深入巴基斯坦进行侦察,依靠极高的飞行高度不被发现,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米格25经常能神出鬼没地穿越巴基斯坦领空,因为采购和使用成本非常高,因此印度只购买了8架,包括6架单座和2架双座,在1997年的一次事件中,巴基斯坦紧急出动F16进行拦截,印度米格25加速飞行,使得巴基斯坦纳没有追上这款战机。 图为米格25 米格25战斗机还创造了武器效应,以性能优越著称的米格25,在被西方国家获得后,立刻被众多飞机专家研究,研究发现米格25战斗机很多零部件,比北约战斗机使用的落后很多,但是整体性能却超过了北约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协调优化组合,使得飞机通过系统设计弥补了零部件落后的短板。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米格25效应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事物的质变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量的积累,一种是结构的变化,两者都能让事务发生质的飞跃,米格25战斗机就是哲学观的高度体现,总的来说,米格25战机拆开来看,并不先进,但整体看上去却领先于时代,西方武器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苏联很多武器装备,能够占优势的一个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