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之开篇结尾洪大时空

 tuzhanbei2010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西游记开篇讲的是天地的大事。天地之大无穷无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尽,这个巨大的时空是三界也就是人类的大背景,宇宙宏观的背景。

图片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故曰混沌。……到此天始有根。

    这一段描写的背景则是宇宙天地人三才一统的状况,实际上就是在解释某种天机,是宇宙往越发往下的一种天机,这个天机是有规律的,他不仅仅是讲唐僧取经的故事,也可能在暗示其他一些关键的信息。

    比如“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造化”人是大事,“造化”神佛也是大事。

    开篇提到北宋五子之一邵雍邵康节,易经的高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提到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南赡部洲、西牛贺州,这是佛家的概念,还提到阴阳,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子丑寅卯等这些则是道家的描述。

    这个开篇便是综合了儒释道展现天地的一个大框架,因为需要把故事集中到西游记释厄传里边,也就是最终奠定佛家取经的故事,到结尾最显著的就是太宗为唐僧写的《圣教序》。

图片

    太宗的《圣教序》与开篇的那种大时空前后呼应的,比如“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这也是在描述了一个大时空,然后提到了唐僧取经到东土的重要价值。

   其实佛道相争是从两汉就开始了的,此后五百年告一个段落,然后奠定了未来创世之主将于佛法的名救世,所以到了唐朝佛法必然大兴,因为两汉已经让儒教普及,魏晋已经让道教普及,现在必须让佛教普及,因为未来的创世之主是以佛家为基点来普渡的。

图片

  大唐开国最重要的一员的并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大唐就是要让佛教普及,而且这种普及要超越儒道,所以唐僧取经就是佛教普及的关键,因为小乘佛法只是自渡,无意渡人。

  那么唐朝要让佛教普及就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和尚愿意普渡众生,众生才能得到佛教的润泽。二、必须有方便法门,就是后边流行的禅宗法门,更快捷。三、大唐还须有兼容并包的胸怀,既不让传统的儒道衰弱,也不让西来的佛法受限制。可以说奠定这种宏大格局的就是太宗皇帝,唐朝在《易经》六十四卦对应的就是《鼎卦》,鼎为巅峰之意。

图片

  有了唐僧取经,有了禅宗方便,印刷术的简易方便,太宗的气度,是佛教普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西游记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回到阳间修相国寺,给唐僧修大雁塔,写《圣教序》。

   于是围绕“难”,太宗游历地府见到李建成与李元吉,被他们索命,太宗与玄奘结为兄弟等等,足于说明太宗是西游记隐形的主角,尽管唐僧是取经团队的主角,孙悟空是故事情节的主角。

  在即将迎来孩子的暑假期间,我认为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读一读原著,原文不仅有言简意赅之美,而且排比对账恰到好处,86版的电视剧尽管经典,但是原文也另有一番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