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们在镐京动乱而后到镐京城外举行的会盟决定了什么?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镐京之乱的时候,各方力量势均力敌。在申国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城时,周幽王与郑桓公相继为犬戎所杀,而徘徊在镐京城外的诸侯们,他们千里迢迢率领大军到镐京城救驾,临到得悉犬戎盘踞都城而天子已命丧黄泉,便自驻扎在城外,待得诸侯们赶到后再行议定决策。这场因西周破灭而引发的诸侯聚集,不是会盟,却与会盟性质相似。

申国当年在周宣王时代,因与天子家族联姻,申氏女子成为周宣王的太子姬宫湦的正室,这就为申国在朝廷中掌握极大的话语权提供便利。此后姬宫湦即位为周幽王,申氏即成为王后,申氏之子姬宜臼成为太子后,申国荣誉时代来临。而当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和太子,申国感到巨大的威胁正在来临,姬宜臼逃往申国哭诉之时,申国便生叛逆之心。

而事实上的申国,即便朝中有王后与太子,顶多也就是外戚而已,申国本身在当时还是三四流的小诸侯国,这是申国要伙同犬戎攻打镐京的理由。在犬戎攻破镐京都城杀戮无度时,不管申国情愿否都已经成为周人的千古罪人,申国与犬戎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战略同盟,与聚集在镐京城外的诸侯联军们形成对峙。

而诸侯联军也并非齐心,甚至于说是各怀鬼胎。郑武公带领大军前来,无非是为救援父亲郑桓公,顺便到镐京城中扬名立威而已。而西方的秦襄公到镐京城来本身就是有所图谋,在秦襄公之前的秦国君主的爵位尚且是大夫级,而且秦国与犬戎部族有联姻关系,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是犬牙交错的,到镐京城中的目的也绝对不是那么单纯。

晋文侯本身是距离周天子最近的传统诸侯,在周王室对外征伐中承担着相当重任,尤其当时本来就在跟犬戎部族征战,借助救驾镐京之战晋文侯可向天下诸侯炫耀武力。唯独就是卫武公以九十高龄披挂上阵,显示出的才是对周天子最大的忠诚,这当然也来自卫武公对国中无大将的忧心忡忡。至于许鲁等国,距离镐京城较远,且又非强国,到镐京城来不过是打酱油的。

镐京城中的申伯欲扶立外甥姬宜臼,但其引狼入室之举已为普天下诸侯们所厌憎,因此姬宜臼的即位充满变数。天子家室中尚有威信极高的余臣,受到有着较强军力的虢公翰所扶持。在镐京城外的诸侯们事实上并没有对天子人选产生共识,反而极有可能是戮力同心攻破镐京城中驻扎的犬戎大军而后,即各率本国兵将回归各自国土,并就新任天子人选再行商定。

强有力的竞争者余臣此后已经在虢公翰的拥立下即位,成为周携王。但这位国君尚且不能得到广大诸侯国君们的认同,这实际上是当时的格局并没有完全稳固,诸侯们都在等待着某种时机的可能性,即天子家族中有谁能做出最大的让步,大家就拥护谁为天子。

这场会盟在诸侯们的心中,本质上可能就是要成为一场瓜分西周的大会。这在姬宜臼的心中是非常清晰的,因此当周携王带着虢公翰的大军到处收复失地,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赢取诸侯们的信任之时,姬宜臼使出了必杀技。

虢国距离以镐京都城为中心的天子家族势力范围较近,而周携王正在大面积发动对犬戎和叛国的战争。姬宜臼要在这个镐京城中成为天子显然是非常具体的问题,因此姬宜臼要重新选择一个地方。当年周公所苦心经营的东都洛阳显然成为首选,而在洛阳附近正好有周王室的至亲家族即郑武公的封地,姬宜臼选择迁都洛阳,对郑武公当然有百利,郑武公自当鼎立支持。

而在姬宜臼的让步中还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向西方与犬戎有着丰富交战经验的秦国承诺,只要秦国能够收复失地,就将其地封赏给秦国,另外还特别提升秦国封君的爵位为公爵。这既是在为天子家族挽回颜面,又是在与四面为战的周携王对抗,可谓一举多得。

秦襄公受此承诺,自然愿意承认姬宜臼的天子地位,而要与已经先一步即位的周携王抢夺地盘。一个则是向晋文侯承诺,镐京国都势力范围东方的区域,晋文侯如能驱逐犬戎,就能完全封赏给晋国。晋文侯当然更是努力为之,数年之后即将周携王刺杀于游猎途中。

镐京城外的会盟,是周平王姬宜臼对强国诸侯们的让步,更是对竞争者周携王的致命攻杀。即便周携王如何努力的攻打犬戎,如何的想要挽回天子家族的颜面,都已经不再重要。这场会盟所决定的事情,就是天下诸侯的武林大会,盟主周平王姬宜臼的承诺,将彻底的将周携王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