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起提倡楚国贵族世袭三代而后,不能再次享受世袭爵位,结果呢?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非常出名,这个跟其所处的时代很有关系,当时很多国家都在搞变法,齐国在搞变法,韩国在搞变法,楚国也在搞变法,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变法而图强。

所谓最成功的往往容易被人记住,商鞅变法显然就是最为成功的,因此才被记住。而更早的变法比如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因为不够成功,而很少有人记住。更多的人则以吴起在魏国打造的魏武卒铁军为名,把吴起记录在了历史的画卷里。

那么,吴起在魏国能够成功推行魏武卒,能够在西河之地打败秦国,使得秦国人数十年不敢东进,而在楚国为什么又不能变法彻底呢?

这也跟当时楚国的国内格局有关。当时的楚国是楚悼王在位,这位君主是颇有想法的一位君主,楚国受到北方韩赵魏联军的压迫,数年之间皆不能大举北进中原,楚国的发展受到抑制。

楚国国内有昭、景、屈等权臣家族,这些权臣家族代代世袭,享受着楚国的绝对权力,即便是楚悼王也处处受到擎制,于是楚悼王便迫切渴求人才,吴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楚国,可以说楚悼王就是吴起背后的靠山,此后楚悼王驾崩,楚国朝廷发生动乱,吴起即在动乱中丧生,也即在想象之中。

吴起到楚国推行变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就是说贵族们不能完全站在个人或者家族的利益上来行政务之事,要一心一意的服务楚国君主。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 ,这种种措施都是对楚国旧贵族的针锋相对,吴起更是提倡凡是楚国贵族世袭三代而后,即不能再次享受世袭爵位,而只能依靠才华或功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后,才能获取到爵位。

这就是动了贵族们的奶酪,绝了贵族们的锦绣前程。年长的贵族不喜欢吴起,年轻的同样不喜欢吴起,这是吴起的悲剧。

吴起自认为背后有楚国国君楚悼王的支持,就能在楚国大展宏图,彻底贯彻自我的想法,对旧贵族们的变法就非常直接,想的是一触而就。

当时的楚国贵族们皆“甚苦之”,贵族屈氏的屈宜臼就曾经与吴起有过争论,提出过“善治国家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认为吴起推行富国强兵的方略是“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更是采用诛心的说法,责骂吴起是“逆天道”,是“祸人”。

这位屈宜臼是当时楚国道家的掌门,吴起受到的不仅是楚国旧贵族们的反对,更是受到来自一个宗派的反对,重要的是这个宗派的风格本来是与世无争的,也就是说吴起的变法已经与与世无争的道家产生了冲突,这对吴起不是什么好兆头。

楚国的吴起变法最终是失败的,因为吴起对于旧贵族只是在用制度约束,而少了刑法的惩戒,这极有可能就导致吴起变法没有商鞅变法那么彻底,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也不是没有成效的,比如“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就为楚国扩展了众多的土地疆域,著名的蛮越地区,还有洞庭地区也基本是在这个时候纳入楚国版图的。

在吴起的富国强兵政策后,楚国与三晋之间的战争也逐渐呈显上风,“战于州西,出于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楚人自当年楚庄王饮马黄河后,楚悼王在吴起的帮助下,也再次将楚人旗帜立于黄河之畔。

可惜的是楚悼王死于吴起之前,而楚人贵族们积累了数年的嫉恨,终于在这个时候爆发,贵族们形成联盟,就在楚悼王葬礼上诛杀了有功于楚人的吴起,这似乎是所有春秋战国时代变法先驱们的宿命,吴起死于此,商鞅也死于此。

客观上来说,吴起的宿命代表着很多变法先驱的悲剧,但历史总有先行者,吴起商鞅正是这样的先行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