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2.13-2.15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13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xie)齿,可与大承气汤。

『注』
1、“口噤”——牙关紧闭,不能语言;“卧不着席”——躺床上休息时,只有头脚能够碰到床,身上碰不到床,这实际就是痉挛,也就是角弓反张,全身肌肉都紧绷,身体成反弓状;“齘”——牙齿相磨切。

2、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痉病,病家同时伴有高热、腹胀痛,甚至是谵语,这种痉病是以阳明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归属于阳明病,治疗上也是通降胃肠的阳明病疗法。

3、痉病一般都伴有热,三阳病都会出现痉,临床上辨证施治即可。


2.14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注』
1、从这条开始就进入湿病的分享,这里提到的湿,病位是在体表,因此归属于太阳病或者少阴病。

2、“烦”——这是副词,不是指心烦,而是指疼痛严重。

3、太阳病本来应该脉浮,因为有湿,所以脉才沉。

4、“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水湿停聚不能从常道排出,因此小便不利,反倒渗于大肠,所以大便溏泄。

5、“但当利其小便”——虽然大便溏泄,但不能止泻,原因在于病的根本是湿,治病求本,所以利尿治疗,同时需要开表。


2.15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注』
1、虽然是“……之为病”的句式,但跟《伤寒论》里的“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是不同的,这里的“湿家之为病”不能完全概括湿病的典型脉证表现。

2、水湿再加上有热,湿热相合,并且趋于体表,因此会有黄疸,“一身尽疼”说明水湿严重,所以发黄的颜色是“熏黄”,也就是黄色不鲜艳,偏向于阴黄,而不是“身黄如橘子色”的阳黄。

3、此处的黄疸,确切而言是太阳阳明合病,兼有水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