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文公十二年

 南有鱼123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提要





主要事件

楚成得臣(大孙伯)去世,成嘉为令尹

秦晋河曲之役

◇子叔姬去世

【涉及人物】

叔姬、季孙行父;杞桓公、子叔姬;成嘉、子孔;赵盾、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范无恤、赵穿、士会;秦康公、西乞术等

【涉及国家】

郕、杞、鲁、楚、群舒、滕、秦、晋、舒、宗


#原文





【经】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

杞伯来朝。

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夏,楚人围

秋,滕子来朝。

秦伯使术来聘。

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季孙行父帅师城

【传】 

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以夫钟郕邽guī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

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舒子平及宗子,遂围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tiǎn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答曰:“寡君愿徼jiào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sì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yìn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

,书时也。

—----------—

备注:人物标棕色,地名标绿色,摘录标红色


#注释





文公十二年

[1]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周顷王四年、晋灵公六年、齐昭公十八年、卫成公二十年、蔡庄侯三十一年、郑穆公十三年、曹文公三年、陈共公十七年、杞桓公二十二年、宋昭公五年、秦康公六年、楚穆王十一年、许昭公七年。

◆【经】杞伯来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1]杞伯:杞桓公。杜注:“复称伯,舍夷礼。”杞为夏后,近夷。僖二十七年杞君来朝时称“杞子”,用夷礼。

[2]庚子:十一日。

[3]子叔姬:杞桓公夫人,鲁女。杜注:“既嫁成人,虽见出弃,犹以恩录其卒。”孔疏:“天子诸侯绝期,嫁女於诸侯,则尊同恩。成於敌体,其礼不为降,卒则服大功九月。叔姬既为杞之夫人,虽见出弃,犹以恩录其卒。杜注不知子叔姬何公之女,而《榖梁传》载:“其曰子叔姬,贵之也,公之母姊妹也。”子叔姬为鲁文公同母姐妹,即鲁僖公之女、声姜所生。

◆【经】夏,楚人围巢。

[1]巢:国名,偃姓,在今安徽省巢县。杜注:“巢,吴楚间小国。

◆【经】秦伯使术来聘。

[1]术:即西乞术,《公羊》作“遂”,秦大夫。

◆【经】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1]戊午:四日。

[2]河曲:晋地,在山西省永济县南,黄河自此曲折而东,故曰“河曲”。

◆【经】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1]诸: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见于庄二十九年。

[2]郓:鲁邑。鲁有二郓,此为东郓,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

[3]杜注:“,莒、鲁所争者。……以其远逼外国,故帅师城之。

◆【传】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大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

[1]此接去年“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勿徇”。

[2]郕邽:一曰地名(杜注:“郕邽亦邑。”);一曰“郕圭”,郕国的宝圭。

[3]尊诸侯:杜注:“既尊以为诸侯,故不复见其窃邑之罪。”既以诸侯之礼接待郕太子,所以不说送他人土地,以表示尊重诸侯。

◆【传】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绝也。书“叔姬”,言非女也。

[1]来朝:杜注:“公即位始来朝”。

[2]无绝昏:不断绝与鲁国的婚姻关系。成五年经“杞叔姬来归”,是杞桓公休弃子叔姬,而以另一叔姬为夫人。杜注:“立其娣以为夫人。不书来归,未归而卒。”

◆【传】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1]大孙伯:即成大心。若敖氏,子玉(成得臣)之子。

[2]成嘉:即子孔(杜注:“若敖曾孙子孔。”)。子玉(成得臣)之子,成大心之弟。

[3]舒子平:舒国国君,名平。国,偃姓。

[4]宗子:宗国国君。宗,国名,地在今安徽省舒城及庐江、巢县一带。子,春秋时对蛮夷之君多称子。

◆【传】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

[1]辞玉:聘礼中礼节之一《仪礼·聘礼》:“宾袭执圭,摈者,入告,出,辞玉。”孔疏:“聘君用圭,享用璧;聘夫人用璋,享用琮。”玉,使者所带的礼物,如圭、璋一类。

[2]大器:圭、璋之类。

[3]腆:厚。

[4]主人:指襄仲。

◆【传】宾答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1]宾:指西乞术。

[2]徼福:求福。徼,要也、求也。

[3]鲁公:指伯禽。周公旦之子,鲁国第一任国君。

[4]腆:厚。

[5]先君之敝器:据杜注,出聘必定要告于太庙,所以将礼物称

为先君之器。

[6]节:信也。

[7]要结好命:缔结友好。要,约也。好命,友好之命。

[8]藉:荐也。

◆【传】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1]令狐之役:在文七年。

[2]羁马:晋邑,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3]荀林父佐之:杜注:“林父代先克。”

[4]郤缺将上军:杜注:“代箕郑。“

[5]臾骈佐之:杜注:“代林父。”

[6]栾盾将下军:杜注:“代先蔑。”栾盾,栾枝之子。

[7]胥甲佐之:杜注:“代先都。”胥甲,胥臣之子。

[8]范无恤御戎:杜注:“代步招。”

◆【传】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

[1]垒固:加高壁垒。

◆【传】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

[1]若何:采取何措施。士会,晋人,文七年出奔秦国,此时为秦君谋士。因晋国深垒固军不战,所以秦康公有此一问。

[2]侧室:有二义,一为官名,一为支子。

[3]穿:赵穿。据杜注“赵夙庶孙”,赵穿为赵盾从父兄弟。

[4]晋君之婿:晋襄公女婿。

[5]弱:年少。

[6]在:察,知。

[7]狂:狂妄。

[8]轻者:勇而不刚强。

[9]肆:冲突。

◆【传】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乃以其属出。……乃皆出战,交绥。

[1]掩:即肆,冲击后即退。

[2]坐甲:披甲。

[3]报:回报国人。

[4]交绥:刚交战即退兵。

◆【传】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1]戒:告请。

[2]慭:损伤。

[3]目动而言肆:杜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

[4]薄:迫也。

[5]当军门:挡住营门。

[6]不待期:秦军约好明天再战,晋军当夜出,故曰“不待期”。

[7]瑕:地名,在今河南省陕县南。见于僖三十年。

[8]宣元年“晋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卫”,却没有惩罚赵穿,赵穿有宠也。


#资料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