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南北朝故事。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同南齐武帝萧道成同族。随着南齐的建立,萧氏一跃成为皇亲贵胄。后萧衍投靠篡夺皇位的齐明帝萧鸾,被提拔为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入侵。齐明帝去世后,南齐朝政日益混乱。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 南梁初期政权形势图 萧衍统治初期,一改前朝的混乱局面,专心政务,采取各项改革措施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为了加强皇帝专制平衡朝廷各派系,他尊崇门阀世族,宽待宗室。同时他在军事上抵御北魏南侵,一度取得了钟离之战的胜利,维持了南北均势。然而就是这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却在晚年被称为佞佛,将大量国家财富挥霍于佛事,且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接连做出各种战略决策失误 ,引狼入室导致“侯景之乱”爆发,最终被囚死于建康台城,落得饿死的悲凉结局,不得不令人叹息。。他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之一。他死后,被尊为武帝,即梁武帝。 ![]() 侯景之乱前的南梁疆域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中,有一些文化素养特别高的,但如果论在社会思想领域的优秀者,梁武帝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时候的他就是“竟陵八友”之一,萧衍精通儒释道,对三教理论均有研究。起初梁武帝信奉道教,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他在称帝三年后,便下诏宣布自己舍道事佛。 ![]() 梁武帝最初并不是盲目推崇佛教的,从他提出的三教同源理论就可以发现他是将三教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结合在一起,目的就是统一社会思想,缓解社会矛盾。 宣布皈依佛教后,梁武帝遵照在家居士的戒律修行,礼佛颂经,吃素念佛,广建佛寺,优待僧人,敕僧译编佛教典籍。在其大力倡导之下,南朝佛教很快达到极盛,仅京城建康一处,寺院就多达五百余所,僧尼十万余人。他亲自敕建的寺院就有大爱敬、智度、光宇、解脱、开善、同泰寺等。梁武帝大力弘扬佛法,著有《大品般若经注解》《大涅槃经讲释》《净名经义记》等一些佛教注释,并写了许多重要的佛学论文。他又创立了水陆大斋、无遮大会等法会,亲自讲经说法。并制定了《涅槃忏》、《大般若忏》等,相传由他所制的“梁皇忏法”,一直流传至今。天监十二年,萧衍作《断酒肉文》,集诸沙门,佛前立誓:永断酒肉。由于他的倡导,汉地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 同泰寺建于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梁武帝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该寺礼佛诵经,给全国臣民消灾祝福。大通元年三月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后没有回宫。他对随从说,他已决定舍身为僧,不打算再当皇帝了。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群臣只好天天去寺里恳求武帝回宫。结果梁武帝仅在寺院住了四天,便在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回到了皇宫。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梁武帝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按当时的风俗,只有用金钱才能赎身。大臣们集资一亿钱,替武帝赎了身。第三次是在公元546年,八十三岁的梁武帝再一次舍身。这一次更苦,他连自己、宫人、国土都布施出去了,这一次大臣们用了两亿钱才把武帝赎了回来。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547年,梁武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舍身同泰寺。这一次他出家时间最长,共37天,文武大臣依例又用一亿钱把他赎了出来。 萧衍醉心于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太平统治中,大量国家财富被挥霍在荒唐的佛事活动中,然而当时的社会底层百姓却活在水深火热中。南梁普通四年(523),梁武帝萧衍大规模铸行铁五铢钱,史称“梁铁五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大规模铸造发行铁钱。但是赋税却是缴纳实物,加之民间私铸成风,货币迅速贬值,百姓苦不堪言。史料记载动辄数亿的巨资大抵是这种铁钱。 梁武帝本人性格宽仁,加之大力弘扬佛法,“以佛化治国”,而被称为“萧菩萨”。以至于当时在东魏高欢帐下做小弟的侯景有一次给高欢写信说给他3000精锐就能攻入建康把萧衍绑架到太平寺当主持。 多年以后这句调侃之语却成为现实。随着高欢的去世,侯景同东魏之间矛盾加剧。公元547年,在东西魏以及南梁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侯景面对西魏宇文泰召其赴长安的公文,侯景回复:“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同西魏决裂,自此侯景成为得罪全地图玩家的选手。 ![]() 侯景之乱后的政权形势图 公元548年侯景在被东西魏两面夹击走投无路,率800残军占据南梁寿阳后反叛,招兵买马举兵攻向建康,一路势如破竹,萧衍束手无策困守台城。 南梁各路援军居然在建康外围止步不前,坐视萧衍和太子萧纲被侯景挟持。不知道一生对待臣工以宽仁著称的梁武帝内心有多悲凉,最终这位86岁的老皇帝被活活饿死。而这次动乱最终的结果是南梁宗室内乱,侯景兵败被百姓分尸,东魏夺得南朝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夺得益州及襄阳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