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无论穷富,安之若素(4—2,讲于2021年6月27日)

 惟虫能天 2022-07-07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家和业兴

无论穷富,安之若素


《论语》载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讲的是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困顿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富贵中。有仁德的人以行仁为安,有智慧的人以行仁为利。对本章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分歧最多的是后两句话,即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人说这是指,有仁德的人以行仁为安,有智慧的人以行仁为利;有人说这是指,仁爱的人享用仁,聪明的人利用仁;还有人说这是指,仁者安于仁道,智者利于仁道;也有人说这是指,通达仁的境界的人,才愿安住于仁的心境当中,懂得运用智慧才能发挥仁的妙用等等,不一而足。我认为诸多解读可不必拘泥,只要能从这些阐释中得到启发,有利于我们对仁德和智慧的追求提升就好。

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对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这两句话进行深入领会和省思。孔子认为,不具有仁德的人既不长久处于困顿状态,也不长久地处于安乐中。因为不仁者处于困顿状态,会有不善之行,处于安乐富贵中,又会骄横放纵。他得意会忘形,失意也会忘形;得意会忘乎所以,失意会垂头丧气。他会温饱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就是说他没个好。仁者就不同了,他穷不会失志,富不会骄横,无论穷富都能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不是听之任之、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定力、一种修养。他能安下心来,不怨天尤人、不躁动妄为。他把功夫下在修身上,放在提升和壮大自己上,从而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目标。孔子曾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所乐者,不是居处饮食,而是夫子之道。他不会因为生活困顿、丢其德行,更不会为非作歹。

静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