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山东刘福新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刘福新

参观了安庆一中后,接着拍安庆谯楼。安庆谯楼位于安庆一中西侧,它们是紧邻。我原先的想法是——这个安庆谯楼就是清末巡抚衙门旧址,询问当地多人,俱说“不知”。不过,我还是相信那位姓傅的公交车司机的话。另外,这个谯楼正南是一段下坡路,街名恰恰又叫“司下坡路”,“司”的意思是什么?即是衙门的意思,之后查资料,“司下坡路”因坡顶原为安徽布政使司而得名。这一来,完全明白了,安庆谯楼所在的地方就是清末巡抚衙门,革命党徐锡麟刺杀清朝巡抚恩铭大概就在此地。

 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安庆就建有谯楼,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被毁;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将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乾隆年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至安庆,谯楼又进行大规模修葺扩建,此后一直作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双檐楼阁谯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修建的。到今年已历一百三十九年风雨。

谯楼,是指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

明初重建的谯楼巍然屹立在司下坡之上,俨然一座雄关。      

清初,知府王延宾再次加以修葺,成为知府衙署的重要部分。谯楼下为拱形门洞,深约20多米。上为双檐楼阁,气势雄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司,移至安庆,即以安庆府署为司署(俗称藩台衙门)并加以扩充。       

咸丰年间毁于兵焚,而谯楼独存,同治六年(1867)布政司吴坤修重修,题写“白日青天”四字刻石,嵌于楼外门洞之上。      

民国十一年(1922),安徽省第一任省长许世英,把谯楼当作自己的办公地点,许调离以后,谯楼又曾作为当时财政厅的所在地。随后谯楼又归迎江寺,在如今的谯楼上还有“阅经楼”的字样。 600余年历史的谯楼当之无愧地是安徽建省1760年的标志性建筑。无论从政治从历史从文化角度来看,它都无可争议是安庆古城的灵魂。        

最早在谯楼创办学校的,是开安徽近代中等教育先河的全皖中学。全皖中学创办于19123月,首任校长为葛襄,先期召甲乙丙丁四班共60人,设有外国语,地理,数学,博物等新课程,后又开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等。中间因军阀混战一度停办。1915年学生规模扩大到200余人,校址也东迁到高等学堂旧址。后经多次演变,最后定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8年并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现安庆一中)。安庆一中校史将其源头分为三支,此为重要的一支。

1949年解放后,谯楼包括后面大院,一直为池州军分区部队所用。

19905月,谯楼又先后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与安庆一中毗邻而居,正因为有了谯楼的所在,在其旁边的安庆一中也多了一份文化底蕴。

  关于安庆谯楼石刻上的四个大字“白日青天”。

 “白日青天”对安庆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嵌在谯楼门洞之上的一块石刻,因为时间久远,渐渐也成为谯楼的代名词。同样,也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泛指。过去说“白日青天”,人们总是一脸恐惧,因为容易联想到国MD的党徽。其实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但也正因为如此,上世纪50年代初谯楼改建时,使用方以红色五角星,遮盖住了这块石刻。 “白日青天”的来历,出自清雍正六年安庆知府徐士林的长联,全文共58个字,“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那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牌,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惭白日青天”。徐士林在任期间,“听断如流,清操自励”,后官升至江苏巡抚。 同治六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重修谯楼。当时安庆城池仍未从战乱中恢复,“善后应办事宜”众多,经济十分拮据。在此之前,吴坤修浚省城沟道,置学宫礼乐器,建曾文正专祠、奎星阁,修大观亭,等等,劳心劳力,花费极大。尽管如此,吴坤修还是多方筹款,将毁于太平天国战乱的谯楼,修葺一新。竣工之日,吴坤修登楼高望,感慨万千,便借前知府徐士林长联意,题“白日青天”为谯楼门额石刻。 近日谯楼修复,“白日青天”石刻重见天日。石刻基本保持原貌,“白日青天”四个大字,浑厚有力,透着一身正气。 

关于司下坡路: 安庆古城依山傍水而建,有九头十三坡之说,山头山坡各具特色。坐落在龙门口街与玉琳路之间的司下坡,因坡顶原为安徽布政使司而得名。布政使司署不存,司署谯楼尚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使司徙治安庆,又变成安徽藩台门楼,是安徽建省的标志性古建筑。谯楼同司下坡紧密相连,楼坡相映成趣,司下坡借楼后司署成名,谯楼依司下坡势添威,俨然一座巍然屹立的雄关。 

司下坡还有个“金融街”的别名。安庆成省会后,作为安徽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内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加快了货币流通,司下坡上钱庄银号林立,安徽省金融银行业雏形在司下坡逐渐成形,因此人称司下坡为金融街。清末至民国初年,安徽裕皖官钱局、安徽中华银行、大清银行安庆分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安庆分行均坐落司下坡两边,司下坡成了安徽的“华尔街”。星移斗换时过境迁,富商巨贾熙来攘往穿梭钱庄银行的喧嚣早已远逝,现如今昔日的钱庄银行已被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取代,尚有一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所仍在司下坡,这也算是对安徽省金融银行业发轫地的一种传承和纪念。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这就是安庆谯楼。拍于2017年04月23日18点41分。
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庆就建有谯楼,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被毁;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将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乾隆年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至安庆,谯楼又进行大规模修葺扩建,此后一直作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双檐楼阁谯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修建的。到今年已经历139年的风雨。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谯楼,是指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主要指城门上的瞭望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唐彦谦 《叙别》诗:“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西游记》第六二回:“此时满天星月光辉,谯楼上更鼓齐发。”郭风 《我与散文诗》:“我忽地想念起故乡县城里的那一座谯楼来。”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谯楼鼓角晚连营。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
安庆市现存的明代建筑,除了尽人皆知的振风塔和迎江寺以外,就是个明初修建的谯楼了,谯楼巍然屹立在司下坡之上,俨然一座雄关。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4、谯楼初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初,知府王延宾加以修葺,是知府衙署大门前的望楼。下为拱形门洞,深约20多米。上为双檐楼阁,气势雄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司,移至安庆,即以安庆府署为司署(俗称藩台衙门)并加以扩充。       
咸丰年间毁于兵焚,而谯楼独存,同治六年(1867)布政司吴坤修重修,题写“白日青天”四字刻石,嵌于楼外门洞之上。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5、民国十一年(1922),安徽省第一任省长许世英,把谯楼当作自己的办公地点,许调离以后,谯楼又曾作为当时财政厅的所在地。随后谯楼又归迎江寺,在如今的谯楼上还有“阅经楼”的字样。 600余年历史的谯楼当之无愧地是安徽建省1760年的标志性建筑。无论从政治从历史从文化角度来看,它都无可争议是安庆古城的灵魂。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6、安庆谯楼城门。
 最早在谯楼创办学校的,是开安徽近代中等教育先河的全皖中学。全皖中学创办于1912年3月,首任校长为葛襄。
后经多次演变,最后定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8年并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现安庆一中)。安庆一中校史将其源头分为三支,此为重要的一支。
1949年解放后,谯楼包括后面大院,一直为池州军分区部队所用。1990年5月,谯楼又先后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与安庆一中毗邻而居,正因为有了谯楼的所在,在其旁边的安庆一中也多了一份文化底蕴。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7、关于安庆谯楼石刻上的四个大字“白日青天”。
“白日青天”对安庆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嵌在谯楼门洞之上的一块石刻,因为时间久远,渐渐也成为谯楼的代名词。同样,也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泛指。过去说“白日青天”,人们总是一脸恐惧,因为容易联想到国MD的党徽。其实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但也正因为如此,上世纪50年代初谯楼改建时,使用方以红色五角星,遮盖住了这块石刻。 “白日青天”的来历,出自清雍正六年安庆知府徐士林的长联,全文共58个字,“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那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牌,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惭白日青天”。徐士林在任期间,“听断如流,清操自励”,后官升至江苏巡抚。 同治六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重修谯楼。当时安庆城池仍未从战乱中恢复,“善后应办事宜”众多,经济十分拮据。在此之前,吴坤修浚省城沟道,置学宫礼乐器,建曾文正专祠、奎星阁,修大观亭,等等,劳心劳力,花费极大。尽管如此,吴坤修还是多方筹款,将毁于太平天国战乱的谯楼,修葺一新。竣工之日,吴坤修登楼高望,感慨万千,便借前知府徐士林长联意,题“白日青天”为谯楼门额石刻。 近日谯楼修复,“白日青天”石刻重见天日。石刻基本保持原貌,“白日青天”四个大字,浑厚有力,透着一身正气。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8、这一幅图片以及以下的片子属于随拍。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9、往南走,的确是“下坡”。非常明显的下坡。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0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1、司下坡上有一颗苍翠成荫的古槐树,虽是100多岁高龄,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它历经沧桑饱经风雨站在坡旁,是司下坡的守望者,见证了司下坡兴盛繁华,记录着司下坡环境变迁。古槐树作为活文物已被市文物管理单位挂牌加以保护。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2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3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4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5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6、关于司下坡路:
安庆古城依山傍水而建,有九头十三坡之说,山头山坡各具特色。坐落在龙门口街与玉琳路之间的司下坡,因坡顶原为安徽布政使司而得名。布政使司署不存,司署谯楼尚在。明初修建的谯楼,原是安庆衙署的望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使司徙治安庆,又变成安徽藩台门楼,是安徽建省的标志性古建筑。谯楼同司下坡紧密相连,楼坡相映成趣,司下坡借楼后司署成名,谯楼依司下坡势添威,俨然一座巍然屹立的雄关。
司下坡还有个“金融街”的别名。安庆成省会后,作为安徽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内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加快了货币流通,司下坡上钱庄银号林立,安徽省金融银行业雏形在司下坡逐渐成形,因此人称司下坡为金融街。清末至民国初年,安徽裕皖官钱局、安徽中华银行、大清银行安庆分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安庆分行均坐落司下坡两边,司下坡成了安徽的“华尔街”。星移斗换时过境迁,富商巨贾熙来攘往穿梭钱庄银行的喧嚣早已远逝,现如今昔日的钱庄银行已被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取代,尚有一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所仍在司下坡,这也算是对安徽省金融银行业发轫地的一种传承和纪念。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7



                 18、我与老伴走到了“玉琳路”
玉琳路地处安徽省安庆市西门老城区,上世纪20年代末,为表达安徽人民对辛亥革命先烈宋玉琳的怀念,老省城安庆将出八卦门由太平寺向西一直到金保门的这条长街,易名为玉琳路。现在的玉琳路街道办事处故名于此。街道下辖滨江苑、沿江、四眼井、太平寺、龙门5个社居委,属地西至德宽路,东北沿着玉虹街、龙门口街到龙山路,南邻长江,面积约1.44平方公里,人口2.4万余人,办事处驻址在滨江苑18栋。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19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0、我与老伴走到了蓬莱街。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1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2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3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4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5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6、走到龙山路了,也就是我们住宿的那条南北街。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7、到了沿江西路了。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8、海事公务码头。这是第二次拍了。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29、到长江边看看。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0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1、给老伴在长江岸边拍一幅照片。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2、老伴给我拍。“曝光过度”了。我身后的小伙子“重影”了。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3、吃饭时已经很晚了。店员即将下班了。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4、就是这个快餐店。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5、快餐店北侧有一条“倒扒狮街”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6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7、我与老伴回到了旅馆。这个旅馆还可以。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8、要价90元,不算贵。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39、央视1频道正在播放“读书日”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40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41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42



安庆谯楼·司下坡路·及其它(皖浙沪旅游97)                    43


附资料一:安庆(已删除)


附资料二:清末安徽省巡抚衙门
清代,安徽省行政区划,几经变动,至清末,共有 51个县。分别是:安庆府,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 个县;徽州府,领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 个县;宁国府,领宣城、南陵、泾县、宁国、旌德、太平 个县;太平府,领当涂、芜湖、繁昌 个散州;颍州府,领阜阳、颍上、霍邱、太和、蒙城、涡阳 。
清代安徽省官府,主要有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学政、道员、知府、知州、知县的衙署。此外,还有安徽省咨议局和太平天国安徽省地方政权。 第一节 安徽巡抚衙门   
一、安徽巡抚的设置及其职权 
清代,安徽省设有巡抚 察院右副御史,是全省地方政务的最高长官。巡抚负责考察全省地方官吏,掌管全省关税、漕政等,若有用兵,则督理粮饷。每次乡试,按例由巡抚督试,武科则由巡抚主考。 巡抚辖有直隶军营,名为“抚标”。嘉庆八年( 1803 年),安徽巡抚加提督衔,可管辖全 省军队。 清顺治元年( 1644 年),设置凤庐巡抚,驻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以操江巡抚管 安徽事宜。顺治六年裁,顺治十六年复设,后改凤阳巡抚。顺治十八年,设安徽操江巡 抚。康熙元年( 1662 年),撤销操江,所属 12 营改隶两江总督,始设安徽巡抚,驻安庆。 康熙四年裁凤阳巡抚,所属庐州、凤阳 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至此,安徽巡抚负责安徽全境巡抚事宜。宣统三年( 1911 年),安徽省军政府成立后,安徽巡抚 被废除。   
二、安徽巡抚衙门 
安徽巡抚衙门于康熙元年设在安庆。咸丰三年( 1853 年),因太平军攻占安庆,省会 迁到庐州(今合肥市),巡抚衙门随迁。同治元年( 1862 年),巡抚衙门迁回安庆,直到 清末。 安徽巡抚衙门无固定的机构设置,也不设官员。衙门内一切保管及办理文牍等事务,皆聘用书吏、承差办理,有时也调用侯补佐杂官员及武弁临时充任。据《清会典》记载, 巡抚衙门内有书吏人员 30 名。这种情形直到清代末年。 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七月,巡抚冯煦奏准在巡抚衙门内设幕职,佐理文牍,分科治事。具体设置为:秘书 人。缮写文牍,稽核卷宗诸事,另设书记员若干人。还设有一个会议厅,按日分级会见各级官吏,商议重要政务。 宣统元年( 1909 年),巡抚朱家宝在巡抚衙门内设宪政考核处,处下设编制、审核两 科,选派文案委员中谙习法政各员兼司核办。宣统二年,宪政考核处改名为宪政筹备处。 清朝末年,属巡抚直接管辖的机构有安徽督练公所和安徽宪政调查局。   
三、直辖机构 
〔安徽督练公所〕
 光绪三十年八月( 1904 月),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光绪三十一年,巡抚诚勋在衙署中增设安徽督练公所。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巡抚冯煦奏请暂裁督练公所,改 为督办处。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又奏请规复,嗣由护理巡抚沈曾植奏明,复设督练公所。 安徽督练公所负责管理全省新旧各军及筹备粮饷、编练队伍一切事宜,以及与军队 有关的学堂局所等其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项事务。督练公所设督办 人,由巡抚兼任;总参议 人,一般由补用道充任。督练公所内分 科,其具体设置及职掌是:兵备处:负责考核章制,既各营功过赏罚,筹备粮饷,军械医务等事略。下设搜讨 科,分管考核章制等事;执法科,分管功过赏罚等事,附属宪兵学堂;经理科,分管筹 运粮饷、军械医务等事,附属筹饷局、军械局、火药局、制造局、官电局、德律风各处 及医院。 参谋处:负责调查策划,并考查中外舆图形胜等事略。下设运筹科,分管调度策划 等事;检阅科,分管检阅各军利弊得失等事,附实地观战及考查中外舆图形胜;测绘科, 分管测绘中外舆图形胜等事。 教练处:负责考查训练兵队,及审订学堂课程事略。下设训练科,分管审订学堂课 程等事,附监察要塞;教育科,分管审订学堂课程等事,附陆军各学堂及本处将校研究 人,禀承总办之命,协助总办管理该处事务。 人,管理本科工作。另设有正副文案、收发、核对、收支、差遣、清书等人,其人员数额视事务繁简酌定。 
〔安徽宪政调查局〕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开设,是专门办理清政府宪政编查馆应行调查的一切事件的机构, 归安徽巡抚主管。宪政调查局设总办 人,综理局务,由巡抚选派。政宪调查局的内部机构设置及职掌是: 法制科 (下设 以及民事、商事、诉讼事的各种习惯;第二股,掌调查本省巡抚权限内的各项单行法及行政规章;第三股,掌调查本省行政之上沿习及其利弊。 统计科(下设 股):第一股,掌属于外交、民政、财政之统计;第二股,掌属教育、军政、司法之统计;第三股,掌属实业、交通之统计。 以上 人,另设书记员若干人。庶务处:掌一切杂务,由总办选派委员 人办理。宪政调查局调查所得材料,按类编订,呈由巡抚咨送宪政编查馆。其统计事项,分 送各主管部院。 宣统三年( 1911 年),撤宪政调查局,所有事宜,转交巡抚衙门办理。   
四、安徽历任巡抚(略)


附资料三:巡抚衙门资料
巡抚衙门又名巡抚都御史台,别称抚台衙门。明代开始,专设巡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民政、军事、吏治、刑狱等,和总督一样直接向朝廷汇报。 
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之下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即南京、江苏(含今上海)和安徽全境但是隶属于南京南直隶总管)。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年)由于江南省规模和实力过大,分设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前者之名取自当时全省最大的两个府城“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是为江苏命名之始。后逐渐简称江苏省和安徽省(名自“安庆府”和“徽州府”)。
 江苏省(巡抚衙门驻苏州)下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通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隶属于南京的两江总督府总管,辛亥革命后废巡抚。 相关官员编辑 康熙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后,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在南京则设有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江苏、安徽两省的乡试,则始终共用江南贡院(在南京)。
1780年以前,管理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长期寄驻在南京,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以后,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政使一职,管理江宁(南京)、扬州、淮安、徐州4府和通、海2直隶州;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则管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州。江苏学政驻扎在江阴;在淮安府城驻扎有漕运总督,府城西北15千米处的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区)则驻扎有南河总督(江南河道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扎在扬州。 清代江苏省在沿海地区增设了3个直隶州:太仓州、通州和海州,并将徐州由直隶州升为府。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江苏南部许多县都一分为二,造成许多2个县共用1个县城的情况(民国以后消失),苏州城内甚至同时有3个县的县衙:吴县、长洲县和元和县,创全国最高纪录。 1840年代,江苏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江苏松江原来一个不知名的小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迅速发展成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后来于1927年脱离江苏省成为独立的院辖市。镇江和苏州也设立过规模较小的租界。晚清时期,江苏南部还曾发生过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 – 1864年,发源于广西,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影响达十余年之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