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背后的故事:浅斟低唱间看大江东去

 陶鹿在读书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到宋词,就会想起杏花春雨江南,那个重瞳之人,一代帝王李煜,这位千古词帝站在小楼深处回望月明之中的故国往事。这位南唐后主委实不是一个能干好皇帝工作的主,却在艺术领域建树颇深,他引领宋词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

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盛于宋的曲子词,原先被称为“伶工之词”,这种民间小调因其先天的俚俗特征,和正统的文学与审美一度大相径庭,有点类似现在街头巷尾的流行歌曲,晚唐时期的花间派更多去描绘男欢女爱之情,直到词遇到了李煜,那首现在被谱曲演唱的《虞美人》,短短56个字,道尽了人生的悲凉,直接戳到了人类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宋词背后的故事》一书就是从后主李煜出发,一路沿着宋词发展的文脉与历史的传承,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宋词进行一一讲解,让人回味宋词之美,共同回首千年,那金戈铁马间的英雄气概与华夏山河,那帘卷西风,烟柳画桥的离别依依与辗转情思,都在一个个的词牌中,一个个诗人挥毫泼墨的文字中,在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牙板大鼓中叮叮咚咚,响彻千年。

书中有亡国之君李煜、赵佶面对家国衰亡的哀叹与追悔莫及,也选取了宋代几任贤相寇准、晏殊、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的诗词。书中,不见他们朝堂上政见不和,怒眉横对,只有千里明月的皎皎情怀、驻守边关的思乡情、那当年高中状元的欣喜与登高俯览天下的家国情。宋代的重文轻武,文人既可吟诗作对,亦可战场杀敌。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常年驻扎在边境地区,时刻防御西夏的侵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就是这位文正公镇守西北边疆期间写就的词句。范仲淹一生文武兼备,出将入相,他的词文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不管是文学泰斗、天子门生、旷世才子,还是千古才女,这些人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苏轼一家进京赶考之时,欧阳修正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为这位天才考生究竟评判第一第二而纠结。而柳永正在奉旨填词流落在秦楼楚馆,与心爱女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范成大、杨万里在田间看“春涨一篙添水面”,姜夔感叹繁华落尽,易安居士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市井浪子柳永笔下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引起金国对大宋的三尺垂涎,而东坡居士的悼亡诗《江城子》又让多少人读完肝肠寸断,伤心欲绝。宋词之所以流传千年,就是文字中蕴含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深情,亲情友情爱情与家国情,不在于词藻的华丽,而是能在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描绘出能打动人心的意境。

国破家亡之时,这些宋末文人与军事将领也发出文字的呐喊,战场杀敌的岳飞、辛弃疾、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将军们怒发冲冠、霹雳弦惊、金戈铁马,欲说还休,文人们在王朝终点只能寄情山水,抒发亡国愤慨,“一片春愁待酒浇”。

在一首首宋词间穿梭,如同在江南青石小路上行走,看秋千处、才子佳人。蝶起风舞,青衫长袖,羽扇纶巾,吟诵山河,这个烟波浩渺的大宋,这个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文人无数的时代,这些书卷中的词,都化身美人,吟唱出千年风韵,荡涤着无数现代人孤独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