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见过“大观通宝背当伍佰”宋钱吗?

 天府源泉 2022-07-07 发布于四川
      朋友,您见过“大观通宝背当伍佰”宋钱吗?您听说过“大观通宝背当伍佰”宋钱吗?我估计99%您会说No!
      还有可能您会说:
      你这个老头是“来搞笑”的吗?
      玩钱玩疯了,真是“国寶帮”!
      大宋国哪有铸造发行过这种钱币?史料无记载,钱谱上未录入,研究论文无发表,你是从哪里搞来的?是“中国”上周才做出来的吗?!
      “不忍心才劝你,不要越陷越深”!
      。。。。。。。
  其实,我与您一样,二十年前的过去,我也未见过,未听说过也就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后来,我从东北收了它。我见了,把玩在手中多年了,对照钱谱研究过多次了,上互联网查询了N的多次方次,也不知它出自何人,何处,猴年马月,就是一团雾水,不知所云。
但我对它并未完全否定!因为仔细研究了它的以下信息,我不忍心将它打入另册。


      您看它的几何物理数据如下:直径57.4mm,厚4.5mm穿14.7mm,穿廓1.5(币面),2.5mm(币背)细缘1.5mm,字高1.2-1.4mm。
  它的币文似宋国流行的徽宗皇帝的瘦金体,虽然有点软弱,铸工粗糙,但总有90%相近。

      它的书写版式兼有“大字版”,“俯大版”,肥字“楷通版”等特征。
      其“大”字横笔左明显下(俯)垂;
      它的“寶”,“观'二字细节特征同“大字版”;“宝”字下降,即“宀'一横低于内郭上部边缘,宝字更靠近内廓。“观”字较宽,“艹”一横左端长出内廓。
      它的“通”字较宽,楷书体。
  它的币背“当伍佰”字体粗旷,雄壮。 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与中国那个朝代的币文书写相似,但如果此钱出自遼国,似乎与辽人书写的汉字相似。总之非现代人书写。有这几个字,说明它是一枚“计重”大钱。在宋徽宗铸钱中属于另类。

      它的材质是青铜。材质老朽,敲击声破哑。币缘尚留有金黄色色癍,我估计是鎏金痕。




      它的铸工应是传统的范铸,翻砂痕迹明显。内穿廓币面细,币后宽。穿壁精修,精修痕明显可见。





     它的边轮精修,有纵向修整痕。具有同时代铜币特征。

      它应是来源于生坑之物,钱面锈蚀严重,锈迹色谱有红,黄,绿,黑多层,应是在坑土中掩埋多时,经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反应生成的结晶锈迹。即使现代人用现代“化学方程式”要生成这样的多层结构的结晶状锈斑,也是绝无可能的。哪怕是真能做出来,做一个,两个,几个,所花的高额成本何范余?
      这些锈斑在述说着它所经历的岁月:“我不是当代中国人铸造的”。但因历史无记载,出生无证明,它是一个生世成谜的奇葩。

  此钱来自东北伊春地区一位过世的老收藏家之手。

      我在互联网上见过一枚与此相同钱币的报道。那是新浪博友“兰雪斋后人”在其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757231101 “21@365几枚“大观通宝”大钱(宋徽宗大钱赏析四)”之所展示的一枚。

      观他(她)的这枚“大观通宝当伍百”字体书写方法显然与我的藏品不同。尤其是“大”、“通”两字。但蹊跷的是,据她描述,她的这枚钱币也来自“长春北部榆树、德惠”,这一带属于金代的上京路,为金源重地,是否是同时出土之物而得到互证?
      据说与这枚钱币一起出土的有多枚类似的北宋记值钱,或大或小,其中不少为“当百”钱。
      在百度上游弋,未能查见有宋代铸造大面值“记值钱”的历史记载或北宋“大观通宝”计值钱的史料。
但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却发现了超过“折十”钱的所谓记值钱,(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e7a9f0102wou3.html《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的辽金元窖藏钱币》) 。
      就笔者所见、所知,东北出土的宋代记值钱是一大类钱币,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这种宋代记值钱,品种不下二百种,有各种书体,篆书、楷书、真书、隶书,行书、瘦金体等书体,有些记值钱在行用钱可以找到原型,有些则没有。面值有当五、当十(折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甚至“当万”大的。

      宋钱还有“淳化通宝当伍”、“康定元宝当拾”、“天圣通宝当伍”、“绍圣元宝当伍”、“元符通宝当拾”、“元符通宝当百”、“元祐通宝当拾”、“圣宋元宝当拾”、“政和重宝当拾”及“元丰当十”等“计值钱”的记载。
     由此,令人对这一枚“大观通宝当伍佰”钱产生觊觎!

     这枚“大观通宝”钱的文字,也有别于通常的宋徽宗的“瘦金体”又非行书,草书体。但与互联网上披露的“出号大观”、“大观通宝”背“千”钱极为相似。如下。我还在大型“大观通宝”钱中也看到过。

      观此币虽币文书体不美观,但字口还算清晰,无粘连,穿口也较公正,地章光洁,内外廓设置得当。 此钱深坑绿锈,品相佳好。但做工比较粗糙,币文笔画欠深峻,包浆有多层次红、黄、绿、橙、黑锈,应该是正常自然生成老包浆锈迹。但它究竟是何时所造?是到代的宋钱还是辽人吸取了宋人的先进文化,仿铸的宋钱?(关于这点历史有记载,辽人在与大宋通商后,大量吸取大宋文化。有许多币文是宋钱的铜钱实际是辽人铸造的!)亦或后世仿造,或是当今的臆造品?难以果断辨识。

      但依主观推测,如是宋之后期伪作或现代臆造之物,存世应遍地开花,但就目前止,本人仅发现两枚。所以,主观上排出这一假想,认为答案可能因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是一个历史的“大宝藏”,有许多古钱币不被我们认识而迥异,给爱家留下不解!
      
      那么市场上的“大观通宝”来自何方呢?笔者熟悉的一位钱贩告诉了我这个秘密,在东北出土的“大观通宝”折十大钱,基本是单独罐藏或与其他的大钱,如金代、辽代大钱共同储存一个不大的器皿中,这种器皿基本没有北宋小平钱,而这种器皿多出土于房屋遗址内或附近,可能是作为宝物珍藏。
而《金史.食货志》有这样的叙述:“初,新钱之未行也,以宋大观钱作当五用之”,这可能是唯一金代官方明令规定的折五大钱。
  有位研究契丹钱币颇有建树的裴元博先生在他的《契丹钱树》一文中说:
      “罐藏大多是私人当作财富埋藏,近十年发现的辽钱多出于此。其辽钱比例在30—70%之间,珍稀钱大量发现。墓葬是发现金银钱的主要途径,而遗址出土的辽代存世钱的主要来源。墓葬辽钱皆宝贵,存世多是民俗钱、宗教钱”。
      这说明了一个现象,金代小型罐藏钱币中,多出珍稀大钱。如同文章所说,“故金朝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等诸多权势富豪之家乐居于此(金源内陆)。所以,当国势有所变化时,这里的窖藏铜钱现象远比它地为多。”这些权势富豪之家储存的钱币许多是金代权势富豪之家才能独享之物。
      相当多数的珍稀钱币,特别是折五、折十以上的大钱基本出自罐藏,且器皿不甚很大。而与一般较大或大型器皿,动则出土钱币几百斤,上千斤、数千斤的一般小平钱形成鲜明的对比。

      宋徽宗时代,是中国钱币史中最辉煌的时代。但所铸造发行的就是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我仅看见过泉友“咏生藏泉”在新浪博客上发表过“北宋大观元宝九叠篆当五”钱,除此之外,尚从未见过背有币值的“大观”钱币。
     “折十大观通宝”已是珍稀,前一阵子我曾贴出直径超过折十的70mm的“大观通宝”引来正、反两种意见讨论已是惊动泉友。
      今天又贴出这种“大观通宝”背“当伍佰”奇葩铜币岂不是更要吵翻天,引来骂声一片?!
      被骂,我不怕。客官,我唯一期望您在花时间观察过我贴出的这枚大钱的全方位图之、仔细品鉴研究后再发出“赐教”或“耻笑”!

      首先需要认真断代。它是“宋国”的,还是“遼国”的,还是“中国”(我不是要贬低自己的祖国,前两国都是中国的,但有泉友似乎把这个“中国”和那个“中国”有别,并将其诙谐,隐含地指“现代中国”,意味着当代赝作)。
      第二,请评鉴和辩识它的材质,工艺,铸工,包浆是何时何人所成?现代人能否用高科技仿铸?

      第三,假如您真是历史学家,钱币学家,文物鉴定专家知道此钱的铸造史实,不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我上一课。我正洗耳恭听!

      总之,老朽才疏学浅,但对古钱币酷爱有佳。我不轻易把一件看似有故事,有历史的钱币打入18层地狱。千古迷踪,需要探索,还原真相也是钱币爱家、藏家的心愿!

      我们伟大祖国已经被确定的历史是上下五千年,在我们短暂得不能再短暂的几十年中,要弄清楚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的所有魁宝,有多么困难!许多宝贝,从当代人不认可到认可,都是通过争论,探索和研究才得出结论的。所以,任何研究和探讨都是有益的!

                           2022年7月7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