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当年暑假忙学钿(文/张垣)

 百年yesuo 2022-07-08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当年暑假忙学钿

文/张垣



当赤日炎炎似火烧降临神州之际,也就是一年一度的暑假拉开帷幕之时。若问当今的中小学生如何过暑假时,那么回答基本一致:补课。

遥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上小学读中学时的暑假到来时,父母亲已为我布置作业了:"下学期开学的学钿(学费),你要自己找活干寻到书包里哦!"

 那个年代的农家,往往是多子女户。我上有两姐,下有一弟一妹,两姐无上学的机会,我有幸上学,就该体谅父母。那时的暑假生活,我就是为寻到学钿书钿东奔西忙。

 小学阶段寻学钿书钿,门路有两条。一是在天蒙蒙亮就起身,赶到宅前宅后的树下去捡知了壳。知了者,学名蝉也,蝉从泥土里钻出以后脱胎换骨的过程叫蝉蜕,一分为二,蝉出壳后过一会儿即可飞,飞上树梢,而蜕也就是壳往往留在离地面不远的树干树枝树叶上。那时知了壳是中药店的一味药材,我天天去捡,每捡到一个知了壳,就如捡到宝一样,日积月累,开学前到镇上的中药店出售,往往能挣到一元左右钱。那时捡知了壳的小学生不止我一人,因此我往往在早字上做文章,起得早,知了壳就捡得多。暑假的早晨,往往是紧张的战斗时刻!

寻学钿书钿的另一门路是挖半夏,半夏是中草药,其块茎如楝树果那么大,药店收购的。半夏野生的,到处长。我往往在捡知了壳后便投入挖半夏战斗。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首先把挖半夏的工具斜凿磨锋利,然后拎只竹篮寻寻觅觅,树底下毕竟在平地上好挖,而沟沿上有坡度,且半夏生在茅草间,挖起来就费力了,幸亏我斜凿磨得快,往往一斜凿挖到一颗半夏,挖得汗流浃背,等到日高三丈就回家,积少成多,一个月能挖到一元多钱,那时学费只要两元,我交的学费是自力更生寻得的,感到特别光荣。中药铺收知了壳和半夏的女掌柜是我同学的母亲,阿姨她当场点赞我的勤劳,要她的孩子向我学习呢!

到了中学阶段,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外,还外出打工挣开学的学杂费。到何处打工呢,那时尚无家纺事业,好在离家十来里路的天补农场,当年种了一大片棉花,一到夏季棉花疯长需要整枝摘心剥赘芽时,需要临时工,我打听到农场用工的消息后,便跃跃欲试赶去打工。

那是天最热的日子,天还没亮,就得起床点火烧好老麦饭,狼吞虎咽啃了一大碗,再盛一大碗倒进小淘箩内,带几根腌黄瓜当中饭菜。又铲一张锅巴,边吃边赶路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风风火火如长跑,十几里路不知不觉被掠过,一到农场便紧锣密鼓投入战斗。那时实行包行制,农场老职工讲清工作要求示范后,便把一行行棉花分给大家,我们即紧张有序地忙开了。我效法老职工,身系蓝布围腰,两个围腰角系在围腰带中间成三角状,手执剪刀,钻进一人高的棉花丛中,先摘顶心,后剥赘芽,最后寻找没棉桃的木枝剪掉,统统装进围腰兜,一行整好后要把围腰兜的枝叶芽倒出来让带工者检查,若发现剪了棉桃的,则要扣钱的。我们这些学生子很听话,宁愿慢一点保证质量,有些在社会上混过的人往往图快而犯剪棉桃的错误,最后混不过把关的带工人。早晨露水未干,钻进棉园后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但谁也顾不了这些。到了骄阳当空时,露水干了汗水浇,直到下工铃响了吃中饭时,方可脱下衣服在树下凉快一下,饭后找个阴凉地方倒下就睡着。等到上工铃响,哪怕老天爷下火球,也得钻进密不通风的棉园内忙碌,直忙到日落西山发到工钱后,方可开动"11"路电车赶回家,虽然只有五六毛钱,但连续作战一星期,足可挣到开学时的学钿。

棉海整枝搞顶心固然辛苦,但更辛苦的是在烈日当空下割薄荷。那时农场也种薄荷,收割阶段也要临时工,而收割薄荷的黄金时间是在中午,为了挣得足够的学杂费,往往是天大热,人大干。手挎银光闪闪的镰刀,割薄荷日当午,汗水滴下泥土,在毫无遮拦的广天阔地干一中午,一不小心就会中暑,好在我们事前有准备,往往身边带个小铜钱,一旦中暑,小铜钱现开销值班,请人在背上刮一背痧,喝口凉水又投入战斗。那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真有点军事化的气派!

暑假打工好处多,不仅解决了新学年的开销,而且得到了锻炼,自小培养了不怕吃苦的精神。风风火火几十年,我一直作为传家宝讲给后代听,说给学生闻,不管他们爱听也罢,不闻也行,我却固执地认为,从小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是教育战线一门不可或缺的功课啊!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