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竹从古至今为士人所爱,大抵有1000年的历史!

 泊木沐 2022-07-08 发布于辽宁

墨竹从古至今为士人所爱,大抵有1000年的历史,其中此伏彼起,各有千秋。

梅兰竹菊从古至今为士人所钟爱,且竹子这种植物被画家赋予人性化的特征,文人借助它来进行精神上的寄托,诸如《诗经·卫风》中记载的以竹的生态比拟卫武公“有斐君子”般的德行。

东晋的竹林七贤们就经常喜欢集会在竹林下,经常文酒清谈,高谈阔论,成为一时的佳话,七贤中的王徽之生性爱竹,寄居空宅中,种竹,对竹啸咏,并云: “何可一日无此君。”而且没朝没代都有喜爱竹子的人,唐代的孔巢父、李白、韩准、裴政等于山东泰安徂俫山下竹溪结社,诗酒流连,时号“竹溪六逸”。

到了宋代喜欢竹子的人则是多,宋代以后更是频繁,爱竹、种竹、咏竹、画竹者不计其数,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中国画领域,画竹子的人很多,而且技发很多,比如勾勒填色,黄家的富贵派就是利用双沟添彩的方法,徐熙一派则是墨笔写意一路,被人们称为野逸风。

但是画竹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人是谁,现在无从考究,毕竟年代久远,东晋顾恺之就画过,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有顾恺之及同时代史道硕,南朝的宋陆探微,南齐的毛惠远诸家对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事迹比较多,而且画竹子的人也比较多。

总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画家画竹子,竹子谁是画竹第一人也很难去考究,早期墨竹实物可以从唐壁画上窥见一二,比如章怀太子墓壁画、瓜州千佛洞水月观音等,哪个时候都是以人物为主,竹子等都是陪衬物。

绘画发展到宋代,特别是《宣和画谱》中记载,墨竹才被正式列入画科之一,从此以后画家作画都会画竹子。出现了很多画家专门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之外的人,往往不出于画史,而且大多是一些文人所为,一些画家画的大多是双沟调色的竹子。

根据画史所了解,在宋代画墨竹比较厉害的就属文同,《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

而中国画发展到宋代几乎达到顶峰时期,特别是宋徽宗时代,

这个时候各种题材的绘画应有尽有。墨竹等文人画就逐渐起源于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文人画的发展。

画竹子高手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和苏轼的赞颂推动关系很大,有学者研究苏轼的墨竹学习于文同,苏东坡在传播文同墨竹以及思想的时候也传播了自己的思想,我们都知道他是宋代文化大佬,文化底蕴深厚,这在绘画上很有说服力,非一般职业画家难以比拟。

在宋代以后的人心中,苏轼几乎成为和陶渊明相类似的抽象的文人偶像,他们直接影响了几千年。

南宋时期,历史原因和人文环境极大地限制了文苏艺术思想的传播,使得这一派在元代才真正发展强大,在宋代只是孕育阶段,初见端倪,这种思想在元代大环境的推动下真正的发展起来了。

大诗人王庭筠更是被称作“金源之东坡”,他所画的古木、竹石承上而启下,“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为元代文人提出“以书入画”的观点做了铺垫的作品。

而元代主要是文人画昌盛阶段,题材偏向于梅兰竹菊,枯木,竹石一类的冷逸之风,特别是墨竹在绘画门类占有显著的地位,名家辈出,如高克恭、赵孟、李衎 、吴镇、倪瓒、王蒙、柯九思、顾安、方厓、管道昇等都是画墨竹的高手老师。

王庭筠的思想影响了很多画家,不难看出诗与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