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楚文化探秘37]为什么说“荆州石”是天下第一玉?为什么说和氏璧千古之谜研究也是“哥德巴赫猜想”?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为什么说“荆州石”是天下第一玉?

为什么说和氏璧千古之谜研究也是“哥德巴赫猜想”?

说起和田玉,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其质地细腻纯净,近年来成为玉石市场中的宠儿。不过,即便是玉石行当里的专业人士,大概也很少听说过曾为“天下第一玉”的“荆州石”。

          本文玉器文物摄影:金   陵

玉璧

· 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

· 直径11.8厘米

· 内径5.1厘米

· 2007年荆州熊家冢墓地4号殉葬墓出土

· 荆州博物馆藏

荆州也会产玉?

还是天下第一玉?恐怕土生土长的荆州人会觉得此乃天方夜谭,白日说梦。不过,元代史学家陶宗仪在其所著的《南村辍耕录》中,将宝石的一种——绿松石称为“甸子”,亦称为“荆州石”。

大约千年后,元代人陶宗仪之所说,终因荆州考古学家的最新考古发现,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荆州出产玉石的兴趣。在荆州楚王陵——熊家冢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的殉葬墓和车马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精美绝伦的战国玉器,特别是那件非常罕见的、直径达21.3厘米的大型谷纹玉璧。

2005年以来,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从熊家冢墓地发掘出土了近2000件玉器,其中,殉葬墓中的玉器多以组玉珮的形式出现,放置于棺内,种类有璧、环、珮、璜、珩、瑬、串珠、管等等;祭祀坑中主要是璧和璜;在部分车马坑中从马头的部位出土百多件瓜籽形玉饰片。

这些,都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荆州石”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说起“荆州石”,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安心桥。位于荆州古城东门外的卞河(俗称“便河”)上,有一座桥“安心”的桥?让谁安心?是为了让一个叫做卞和的楚国人安心。这个故事,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和氏璧”有关。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代,有个名叫卞和的楚国人,在荆山上采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觉得是一块无价之宝,于是,卞和便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武王。

武王命令玉工看一看,玉工说:“这是一块石头。”

武王大怒,以“欺君”之罪,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后来,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带领大军远征申国,路过卞和家附近,卞和又将那块璞玉献给楚文王。

文王也要玉工鉴定,玉工告诉文王说是16年前正是这家伙用这块顽石诳骗先王。

文王也以为卞和骗了他,又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面对这些“不识货”的君王,卞和只能在时间的流逝中让心灵倍受煎熬。又过了11年,卞和已经从当初献玉时的青年人成为年近花甲的老人,但他要把这无价之宝献给君王的一片赤子之心丝毫没有改变,由于自己失去了双脚,不能亲自到国都纪南城去献宝,只好抱着“璞玉”痛哭了三天三夜,连泪水都哭干了。楚成王知道后,就派人去问他:“天下被刖足的人那么多,怎么唯独你一个人这样悲伤啊?”卞和答道:“我悲伤的不是我被砍掉了双脚,我悲伤的是宝玉被视为顽石,赤诚被诬为诳骗,这才是我泣血三天的原因。”楚成王听后,感触颇深,便命玉工切开石头检查,结果,得到了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根据杜光庭的《录异记》和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和氏璧颜色现象的描述,认为产自荆州地界的“和氏璧”,可以解释为绿松石,俗名“荆州石”。

玉石界有句行话,叫“赌玉”,卞和无疑是中国“赌玉第一人”。卞和用一块毛石,赌了自己的两条腿,赌了自己的一生,最后终于赌赢了。楚成王为了表彰卞和,将玉石命名为“和氏璧”;后人为了纪念卞和,就在便河上修建了一座“安心桥”。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卞和用自己的一生赌的这块玉石,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又凭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呢?

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里,找到了答案。《史记》里有个“完璧归赵”的故事,说是“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你瞧,就是这样一件楚玉,秦王居然要用15座城市来交换,真可谓价值连城了。

中国的文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中,“玉”字就是君王怀里的一点宝贝。

或许,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们就不难理解秦王为什么不惜要用15座城市来交换一块玉石了。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是如愿以偿得到了和氏壁,他让工匠将这块楚玉雕刻成受命玉玺,从此,和氏壁就成了皇权的象征。

鹿形玉

· 战国

· 长5.9厘米

· 高1.2厘米

· 荆州雨台山出土

· 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只是,史籍中卞和献璞玉的“楚山”、“荆山”到底在哪里?卞和在沙市便河西边的凤凰台掘到璞玉的传说,怎么才能证明?看来,“和氏璧”出自荆州,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事实上,在荆州地区历年的考古发掘中,不仅仅只是发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美玉,在距今约46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中,也曾出土过大量的玉器。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1955年于天门石家河罗家柏岭的遗址中,就发掘出土了石家河文化玉器44件,种类有人头像、蝉、龙形环、凤形环、璜和管等。1981年,荆州博物馆在钟祥六合遗址清理了25座瓮棺葬,又发现多数瓮棺中都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及玉料残片,总数达20件,种类有人头像、蝉、璜、玦、管、笄、坠和纺轮等。1988年和1989年,考古专家还在天门石家河肖家屋脊的遗址中,发掘出土玉器99件。考古专家认为,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梦想——石家河玉人头与红陶人偶

和氏璧的传说与楚玉、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相互印证,是否说明了以荆州为主的江汉平原自古产玉石呢?

据荆州文化学者李南杰先生介绍,为了证明“天下第一玉”出自荆州,荆州的“相璞”淘玉爱好者,经过近十年的艰苦探寻,终于在荆州市区内荆江西段和沙市西部地下25—40米深处的古河道河滩淤泥层中,发现了“璞玉”次生地域和数量可观的“璞玉”。

他们根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推测认为,“出产'荆山之玉’的荆山,是沮漳河的发源地。沮漳河流经南漳、当阳至沙市学堂洲注入长江。现在发现的'璞玉’就分布在学堂洲周边古河道或河滩的沙石之中,它们很可能是若干年前山洪爆发形成泥石流冲击而来的次生玉矿。”

正是基于这些推测,李南杰先生结合熊家冢楚墓中发现的楚玉,继而认为:熊家冢楚墓大批楚国玉器的发现,至少传达了如下信息:

一是楚国不仅有举世闻名工艺精湛的漆器、青铜器和丝织绣品,还有高端的玉器。

二是印证了《国语·楚语》中所记载的楚国礼仪中对玉的重视:“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玉帛为二精。《诸宫旧事·张仪在郢赚金玉》中记载楚怀王答张仪:“金玉、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屈原在《招魂》中描写的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等,也都在这里得到印证。

三是当时楚国出产有玉,而且不仅有和氏璧,还有同类的系列品种。四是因璞玉深藏于荆江河床,当时发现的玉数量不多,由王室专用独享,未能流入民间。

  透雕双龙形玉佩

· 战国

· 11.3厘米

· 6.6厘米

· 0.4厘米

· 湖北荆州熊家冢出土

· 荆州博物馆藏

玉佩扁平,略呈长方形,整体透雕蟠曲相对的连体双龙,龙身相连处有一小的玉璧。此佩形制就是战国玉器中以环或璧为中心边缘附连二龙造型玉佩的变形,即璧变小而龙体变大。

不过,要把古代典籍、民间的推测和考古专家的发现综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此乃证明“荆州玉”的真实存在,或许还要假以时日。以至于国际矿物学会主席谢先德院士认为,和氏璧千古之谜的研究难度一点也不逊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这颗数学皇冠上可望不可及的“明珠”,或许与“天下第一玉”的出生地一样,将会成为永久的谜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