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酒当歌】曹雪芹:佩刀质酒更风流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对酒当歌】

曹雪芹:

佩刀质酒更风流

文/图  张卫平

在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巨著《红楼梦》中,酒几乎贯穿于全书之中……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家族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可谓显赫一时。但到了雍正初年,曹家却突遭横祸,其父被免职,家产全部被抄,曹雪芹随家迁居,移居北京西郊,过上了贫寒的生活,甚至是“举家食粥”,但就是在这种逆境中,曹雪芹创作出了《红楼梦》。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几乎全书都贯穿着酒,从第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七回,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有60多处,全书共出现“酒”字580多处;发酵酒、蒸酒、配制酒三大类酒品都写到了。他在《红楼梦》中不但描写了饮宴、饮酒、醉态等情景,描写了年节酒、中秋酒、赏灯酒、生日酒、祝寿酒、饯行酒、赏花酒、赏雪酒等29种不同类型的大饮酒场面,还述及酒的知识及酒德等方面以及酒诗、酒令、酿酒之道,将饮酒与文学艺术联系在一起,在饮宴中采用了行雅令、俗令、击鼓传花等形式,并体现了各种酒礼和酒俗,成为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可谓将饮酒场景推向到极致。还应注意的是,在第五回和第十一回中,曹雪芹特意两次引出了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这副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香袭人是酒香。

曹雪芹居京城西郊时,仅仅是以卖画为生,而他的画又很难卖到好价钱,他又好饮酒,所以常常是无钱买酒。这时,曹雪芹就常常到酒店中赊账。据说,当年在卧佛寺东南海峪村的关圣庙前,有一家小酒店,曹雪芹当年就时常到那里去赊账。他每次赊账,必然喝醉,其原因是谗酒多日,赊到酒必然要痛饮一番。账赊多了,他就卖些画到酒店还酒债。

因家道衰败,日子又过得格外寒微,所以曹雪芹当时的好友只有张宜泉及敦诚、敦敏两兄弟。张宜泉是个私塾先生,也是人生多坎坷,过的也是一种十分拮据的生活,但他生性率真豁达,尢好吟诗喝酒,这和曹雪芹不谋而合,于是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两人几日不见,就格外想念,有时雪芹去访宜泉,宜泉就留他住宿,两人喝酒吟诗,好不快乐。有时宜泉携琴去访雪芹,两人定要把酒言欢。

张宜泉对曹雪芹的才华备加欣赏,视曹雪芹为当世奇人。等到曹雪芹亡后,张宜泉重访故居,见好友已逝,世间再无知心之人,悲痛地写下了《伤芹溪居士》的挽诗,用以悼念好友。敦敏、敦诚两兄弟,是曹雪芹在宗学里结识的好友。宗学是清王朝为宗室子弟所开设的一种官学。当时,家道落败的曹雪芹在宗学里当差谋生,敦家兄弟则在宗学里学习,由于双方很谈得来,遂成为至交。

关于曹雪芹与酒的故事,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敦诚“佩刀质酒”的故事。乾隆二十七年深秋,曹雪芹因思念好友,特意从西山赶到京城来访敦敏,但敦敏没在,他就住在了一家客栈中。

因为秋雨连绵,曹雪芹夜里并没睡好,天刚亮就早早起了床,他很想在这样凄冷的早晨好好地吃上一顿,再饮上几杯热酒,但因囊中空空,只能披着单衣一个人发呆。

正当他心绪低落地置于这样清冷的秋晨时,挚友敦诚竟披衣戴笠而至,两人携手到附近一家小酒店沽酒对饮,畅叙古今。

当两人喝得尽兴准备离开酒店时,才发现彼此都是囊中空空。于是,敦诚解下佩刀说:“这刀虽然锋利无比,可是把它卖了,也值不了几文钱;拿它去临阵杀敌,又没有咱们的份儿,还不如将它作抵押,再来几壶好酒。”

曹雪芹听了,连说:“痛快!痛快!”

于是,两人用刀换酒,又继续痛饮,并乘着酒兴,各赋诗一首。

可惜的是,曹雪芹的赋诗并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敦诚的赋诗《佩刀质酒歌》流传了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