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纯与洞见

 解毒时光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如今公共领域的舆论空间几乎向每个人敞开着,虽然有些禁忌,但大多数的意见还是可以有地方表达,也很容易被听见。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整体的文明进程。

由此也难免会产生很多争议,面对各种现象,人们有着不同的意见和态度,这很正常,一百个人能看到一百个哈姆雷特。在这些争议之上,还有一些“元问题”,言论自由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正是因为有了言论自由,才会产生争议,而通常的看法是,在有争议的地方,真理才会慢慢显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很多时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争议,跟想象中那种为了达成共识、寻求真理的理性争辩的画风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征服式的辩论,也就是以击溃对方、让对方臣服在自己的意见之下为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除了使用逻辑之外,人身的诽谤和言辞的攻击也都轮番上阵。

所谓的言论自由似乎走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代表着一个人,本着公平的原则,每一个意见都值得被倾听,都有理由被尊重。但如果遵照这个原则,势必就会导致如今舆论空间的乱象,言语的污秽、暴力横行,人们在用彼此的意见互相交战,意在征服。

单凭直觉,作为言论的旁观者就可以隐约的识别出来,一些意见是可以讨论的,而一些意见仅仅是为了争论而发表。那么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忽略一些意见呢?用《动物庄园》里的那个“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规定来对待不同的意见,把意见分成不同的等级,有一些需要重视,有一些需要忽视,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或者说是否就违背了言论自由的初衷呢?

至此,还需要回到源头去讨论,所谓的“言论自由”,应既非源于专断,也不是盲目顺冲,而是源自于“洞见”,基于对现象的洞察和理性思考而得出的“意见”。与之相对的是那种纯粹感受上的、未经理性思考的“单纯意见”。

在公共舆论领域,可以说每一个意见都是平等的,但也必须加以限定的是,“洞见”要比“单纯意见”更平等。这条规则不是仅对发表者有效,也应该在听者心中形成共识,或者说应该在言者和听者之间达成默契,争论应该集中在对“洞见”的解析以及求得在“洞见”层面的共识,而不是就一些“单纯意见”的言语往来。

现实中的“洞见”和“单纯意见”比分析中更难识别一些。单纯的意见大多是一种个人主观的、不带有附加思考信息的表达。诸如“主流价值观应该这样”、“大多数人都认同”、“很多人都这么想”、“我们更喜欢这样”,而很多现在所谓的自媒体每天发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单纯意见”,最典型的要数早已倒下的“咪蒙”,靠着单纯的情绪输出,形成所谓的意见。

“洞见”就更是一种神迷体,有的洞见是基于人的经验,有的是基于灵光乍现,有的是基于数年的研究,有的是基于纯粹理性的推断。但“洞见”不等同于“真理”,洞见虽然表达着一种价值判断,但不应该对其对错层面进行断言。有对的洞见,也有错的,有更接近真相的,也有与真相渐行渐远的。

“洞见”的价值并不在于其输出的结论,而在洞见的发出者得到其结论的那些素材和思考过程。在这个角度来说,“单纯意见”是空洞的,是粗暴的给出结论而并没有任何思辨过程的一种意见输出。而“洞见”在意见层面可以被判定为高于“单纯意见”的根据,就是在于其附带了人类所共有的并可以共同理解的理性思维过程。

抛开一些自然的规律,从社会的角度、从人与人相处的维度来说,真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论。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观点、一种是非的判断,而是一种人们可以运用理性思维互相辩论而不断接近的东西,是最终人们可以相互认可并不断共享的东西。

如果自由言论的目标是追求真理的话,那么自由言论的核心应该是置身其中的人不断分享自己的观点,最终追求共识的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意见覆盖另一种意见,用一种观点征服另一种观点。真理是辩证的、运动的、不断推进的,这也就要求自由言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的定论。

再进一步,抛开言论而谈自由,如果自由是海德格尔式的个人世界中的星辰大海,那每个人都会退回到自己的思维宇宙中,自由就变成了消极的孤独,变成了人与人隔绝之后的无所作为,因为不需要在世界中做出任何选择,靠消除选择最终达到了自由。

但这种自由是虚妄的,是现实中永远无法实现的,即便是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他还要跟自然的限制作斗争,在生存的道路上不停的做出选择。更何况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时,人就无法追求一种回归自我的自由。

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自由,是把自由看作一个过程,在以自由为目标的实践中获得自由,以自由为准则对有限制的条件做出选择,让不自由的选择具有自由的意味。自由不是最终得到的什么,自由并不是一种实体或一种对象,自由就是在以自由为目的思想和行为当中自我实现。

如果说言论自由是自由的一个重要组成,那么洞见就是彰显自由生存方式的一种态度表达。一切执迷于结论是非的追求都是给自由的运动画上的休止符,在“单纯意见”确定时,自由的动力慢慢消退,而在“洞见”的理性争辩中,自由才会渐渐升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