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是学不来的

 施训洋 2022-07-08 发布于安徽
 交流加群投稿转载、商务合作加小编微信hsnr916
            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注公众号

 

品读名师,从于漪到霍懋臻,从陶行知到魏书生,他们至所以成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学生,关心学生!

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对学生的责任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的方式并不相同,却异曲同工,都取得了同样的效果教育需要借鉴,但却不能毫无选择的复制,取长补短才是上策。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名校也如此,让所有人都千遍一律地选择一种模式就不会再有特色可言而现在很多时候就是在毫无保留地选择复制,从校园建设到班级管理再到学生教育。

反对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同样也不赞成不切实际地创新名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品质培养,更多地关心学生的细节,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从文字本身去发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得到洗礼,似乎是上述名师的一致做法。

读名著,品名师,提升了自己的认识,也洗礼了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虽然只是一小步,但至少明白了:名师有大爱!

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是成为名师大家的根本;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不迷信教学参考书,不完全借鉴别人,这是关键;用坚轫的毅力去做自己该做的,默默地教书育人。

每一个名家自身就是一本书,读了关于他们的书更加敬佩,祟拜不如付出实际行动

反观当下,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好处:对老师的要求过高,对学生的要求过低,不允许任何体罚和变相体罚成了一条红线,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变品行不良的学生呢?有人提出感化教育: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就是成功典范!估计这种方式现在用来可能是既丢了糖又无效,任何时候都有特例。

不能用过去精英教育的眼光来审视今天的全民教育,大众教育不舍弃一个学生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实际中由于智力能各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差距,真希望能让那些知名专家到农村学校待上一年半载,哪怕一个星期做个示范,好让我们这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农村教师开开眼界!

教育是全方位的,家庭、社会、学校缺一不可,尊其师才能重其教,表面对教师尊崇有加,背后却指指点点。尊师爱友”也许是一厢情愿,可能是做得不够好,可能对学生的爱不够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