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ZBL龙 2022-07-08 发布于浙江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华国栋
华国栋   主任药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薏苡仁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谷物资源。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传统医学认为,薏苡仁药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功效作用
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薏苡仁味淡,能利水渗湿,味甘,能够益脾,善于健脾利湿,尤其适用于脾虚湿滞者。薏苡仁入脾胃经,既能渗除脾湿,又可以补脾止泻,因此,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腹胀、脚气浮肿、小便不利、食少泄泻等症。
除痹
薏苡仁善于祛除肌肉筋骨部位的湿邪,能够渗湿除痹,缓和挛急。因此,薏苡仁可用于治疗风湿久痹,筋脉挛急。
排脓
薏苡仁性凉,能清热排脓,常用于治疗肺痈咳唾脓痰、胸痛、肠痈等。
解毒散结
薏苡仁能解毒散结,可用于治疗赘疣、癌肿等。现已有成药康莱特软胶囊用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
现代应用

1、薏苡仁具有调节胃肠道、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于健脾胃的药物中,如参苓白术丸、养脾散、保济口服液、溃疡冲剂、溃疡散胶囊、健脾资生丸、小儿止泻灵胶囊等。

2、薏苡仁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见的中成药如活络止痛丸、骨刺丸、关节克痹丸、蚂蚁双参通痹丸、湿热痹颗粒等。

3、薏苡仁还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于清热利湿类药物中,如四妙丸、清热化湿口服液、通络止痛胶囊、血尿胶囊、白带净丸、妇炎康复片等。

4、此外,薏苡仁还具有一定的降脂降糖作用,可用于减肥降脂药中,如轻身消胖丸。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薏苡仁适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者;湿痹拘挛者;肺痈、肠痈者;赘疣、癌肿者。
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者
薏苡仁味淡,能利水渗湿,味甘,能够益脾,善于健脾利湿。薏苡仁入脾胃经,既能渗除脾湿,又可以补脾止泻,因此,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腹胀、脚气浮肿、小便不利、食少泄泻等症。
肺痈、肠痈者
薏苡仁性凉,能清热排脓,常用于治疗肺痈咳唾脓痰、胸痛、肠痈等。
湿痹拘挛者
薏苡仁善于祛除肌肉筋骨部位的湿邪,能够渗湿除痹,缓和挛急。因此,薏苡仁可用于治疗风湿久痹,筋脉挛急。
赘疣、癌肿者
薏苡仁能解毒散结,可用于治疗赘疣、癌肿等。现已有成药康莱特软胶囊用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尚不明确。
特殊人群
孕妇慎服。
孕妇
薏苡仁性质滑利,不利于孕妇安胎,因此孕妇慎服。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9-3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食用方法
薏苡仁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用于泡水、熬粥等,如红豆薏米粥、小米薏仁粥等。
红豆薏米粥
将红豆与薏苡仁浸泡4小时以上,把洗好的红豆和薏米放入锅中,加入1L水,用文火煮至烂熟加蜂蜜调味即可。
小米薏仁粥
将泡好的小米和洗净的薏仁一起下锅,加满水,用中火将水烧开,将沫撇掉,转中小火,熬稠后关火焖一会即可。
山药薏米红豆粥
红豆和薏米放入锅中,加水,中火煮开,焖30分钟,然后倒入山药块和燕麦片,盖好盖子,开火继续煮,煮开,焖30分钟即可。
薏仁红豆茶饮
薏米、红豆、黑豆用水放冰箱浸泡一晚。锅中加水、薏米、红豆、黑豆用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约20分钟,加入冰糖即可。
薏米绿茶
先将薏米、绿豆煮熟,然后加入绿茶,继续加热一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1、作为药品:薏苡仁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2、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将薏苡仁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薏苡仁可作为配料应用于烹饪料理中。

参考来源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李晓凯,顾坤,梁慕文,张胤弢,王玉明,李遇伯.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21):5645-5657.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