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时的考试作文 ——应试这枷锁何时去?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背时的考试,背时的作文!”

我在心里诅咒着。“背时”:方言用词,通行于湘黔川渝等诸多地区。意思为违背时运,非常倒霉,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表示被描述者运气极其不佳。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考场作文与平常作文是不同的”。说话者言语间流露的有殷殷的关切,也有对不识时务者的警告。恕在下愚钝,什么考试作文?到底该如何来写这背时的应试文章呢?

先来比较两文:

刻骨铭心的一课

生活处处充满哲理,就像一本大书,一行行,一目目,都能带给人深刻的反思。那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一课,那位让人难忘的小女孩儿……

那是升入初中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我第一次坐这么久的公交车回家,这“第一次”,带给我的记忆却是永久的。

多美好的下午啊,我喝着可乐,抱着本大书,一上公交车,就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子(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沉浸在故事的曲折的情节中,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个刹车,脑海里刚才还演绎着的故事,情节像泡沫一般消失了。“这个车站怎么这么多人!”我还正打算抱怨,我前面的那们女人却先按捺不住,叫了起来。瞬间,全车人的目光像一把把利箭投向了她,坐在她后面的一个小女孩满脸通红,上前拍了拍她,示意不要这样。女人才就此罢休,将头转向窗户。

过了一会儿,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挤了过来,将手里提着的一袋青菜放在那位女人的旁边,靠着她站着。女人看起来很不高兴,将身子挪了挪。这时,后面的那个小女孩主动站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到这儿来吧。”“让什么让?”那位阿姨呵斥一声,说:“女儿,自己坐,我们可投了钱的!”

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竟是她的女儿!实在是……

女孩的声音变大了:“妈妈,尊老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不管我有没有投钱,都应该让座。”说着,起身扶老奶奶座(坐)上了她的位子(置)。

女孩儿满脸歉意地看了一眼老奶奶,又看了一眼妈妈:她的耳根通红,仿佛有一股一触即发的怒气。这时,旁边的一位叔叔说话了:“小朋友,真不错。将来,一定比你妈妈好!”说着,整个车箱(厢)里开始议论起来,人们都将一束束赞美的目光投向小女孩儿,而那位女人,脸靠向窗边,任由人们对她指指点点,像被一块石头横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我在旁边目睹了一切,也不由向小女孩儿投去赞许的目光,她真的很棒。

女人被遗忘在一旁,此刻,车箱(厢)里充溢着对小女孩儿的无尽赞美。

小女孩儿的言行,给她的母亲、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这堂课的名字,叫“道”与“德”。

难忘的一课

下了地铁,疾步走出地铁口。一是怕回家晚了父母担心,二是为了早点回家玩电脑(这点很重要!)。

走出地铁口,红绿灯却恰好在此时完成了由绿转红的过程。望着那个七十多秒的“天文”数字,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打量四周。很快,我的目光被他吸引住了。

他很瘦,像根麻茎杆,弯了的麻茎;他很矮,像棵桫椤(这是一种低矮的蕨类植物);他很老,额上的皱纹像一架手风琴,一架快散架的手风琴。他头戴一顶鸭舌帽,坐在板凳上。左手拿着一把样式古老、看上去有些年头的二胡,右手拿着拉二胡用的弓弦,正卖力地拉着。这声音并不悦耳,像一个不识音律的人在吹喇叭一样。更好玩的是,他并不是吹一支完整的曲子,而是把每个音阶进行一个随机的排列组合,“不成曲调也没有情”。别人都难受地捂住 了耳朵,他却毫不顾忌,一副“你咬我呀!”的悠闲散漫。

我呢,站在原地听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呢?别急,容我慢慢解释。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太匆忙,太匆忙了。汽车、地铁、高铁,还有飞机,样样都是飞速的代步工具。据说特斯拉公司已经在研发一种时速可达6400千米的交通工具。不得不说,这确实很快。可是,这样快的速度,让我们不得不不放弃沿途美丽的风景,而投身于4G网络中无法自拔。如果能够慢一点,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再有,QQ、微信、支付宝在今年春节展开了“红包拉锯战”,人们不得不在三者之间飞速地切换,有时甚至不知道该抢谁的。电影院里,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享受优越的环境和高端的设备。散场时,却留下一地的爆米花桶、瓜子壳匆匆离去,留下清洁工独自在片尾曲中凌乱;3D眼镜随手扔进箱子就走,独有工作人员在那灯火阑珊处惆怅……如果所有人都像这位老人一样悠闲、自如、无忧无虑,不焦不躁,那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这时,绿灯亮了,我不慌不忙地过了马路。

回到家里,老爸问我:“电影好看吗?”

“好看!”我边说边走进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回想起刚才那位老人,他在我的视野中不过一分多钟,但这一分钟多钟却给我上了永生难忘怕一课。

首先,说明一下,两篇文章我都只字未改,包括错别字。本次考试作文题目是      的一课”,聪明的读者,您觉得哪一篇更佳呢?

我来告诉你它们考场上的得分:前一篇46,后一篇42。我不解,大不解,憋得难受。为此,我请老师在办公室心情闲适时仔细品读后复评,还把两篇文章分别都发在我的QQ空间里,让网友来评议,得出的结论惊人一致,却与阅卷场上的评判截然不同。

当然,我也不认为第二篇文章有多完美,《课堂内外》的彭志旗老师就指出过它存在“前后两张皮”过渡不自然的问题。但必须看到第二篇文章的优点是第一篇所没有的:能从生活中取材,能从生活中来感悟,这是难能可贵。而第一篇,一看就编造的。假得不忍卒读。

同样的文章为何得分会呈现这考场与平常的剪刀差呢?大多数人给我的一个解释:这就是考场上的应试作文与平时的自由写作的区别。

我就糊涂了:作文会因为环境的不同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吗?同样的文章不同时段的批阅得分悬殊会如此之大吗?

我只知道考场作文是限时完成的篇幅不能太长,因而选材不能太宏大,至于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不同,的确没看出来。

先来看看考场产生的所谓应试作文具有哪些约定俗成的“潜特点吧。

首先,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或在题目或在开头。无论拿到什么题目,先解题,争取让老师尽早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其潜台词是总不能要求老师拨草寻蛇吧!最好能让老师能探囊取物,一目十行,一目了然。

我不反对开门见山,但我反对不分场合的开门见山。

其次,分段也有要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据说有个不成文的标准:三五段最佳。最好还段段都有中心句,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老师的宝贵时间了。

不能让老师乏了,也不能让老师累了,段落太长容易乏,段落太多容易累,多么温馨,多么体贴啊!试问:这些人是老师还是老爷?他们是去改卷还是去休闲渡假外加疗养的?

第三,还要处处扣题。于是,不管合适不合适,在正常的叙述描写中,就会突兀地冒出那么一些看似画龙点睛的句子。不管合适还是不合适,总要在文末深化或升华主题。还有小妙招呢——设置小标题。我真想问:那为什么不加粗、加框、变斜体呢?这样岂不更明显?

第四,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还要罗列一些排比、比喻句,不管你有无才情,搬用一些结构相同的语句你都不会吗?至于新鲜与否就无所谓了。小鲜肉没有,就以老腊肉充之。

……

看见这有模有样的套路,一个不偏不倚的分数就出来了。

考场中不容你娓娓道来,也不讲究有条不紊,只要能生生地端出你的观点即可。

打住!我忍无可忍了!标准化的开头,程式化的结尾,套路式的段落层次,似曾相识的语言修辞,如此千篇一律,你没有审美疲劳?你不觉得恶心?

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应试作文了,就是便于阅卷老师偷懒的作文!

如果学生都写这样的作文,跟八股取士有何区别?处理得妥帖尚好,有些处理得烂的,简直不忍卒读,比如前一篇,居然还得了高分,这岂不是老师自搧耳光吗?就差贴一个大大的标签了:我骄傲我是懒老师!

那些素质太差的老师我管不了,其实,你们我也管不了。只不过,我希望你我这些做专业作文的人能不流于平俗,行不?

若干年前,我曾经吼出:我宁愿的学生在考场上得低分,也不愿他们的迎合那些阅卷老师的低级趣味!今天,我仍然坚持!

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文章?有人可能要问。

自然。

就拿开头来说,开门见山只是我们众多开头方式中的一种。我记得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一直很纠结它的开头,几易其稿,最后选择却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开头: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如在考场上它能得几分呢?看走眼,那只能说明你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

你可能说这是长篇,我们又来看看大家的短制: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一句话,你揣测它的中心吗?

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

仅凭这个开头,你能知道他要讲一个什么故事吗?

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既是对酒品质的肯定,更是对饮君子执着追寻的表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此有精妙的论证: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所以,算我求求您啦阅卷老爷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学生呕心沥血之作看完才对得住人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