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与师父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再写高二的作文题目:

请你就“子不养,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句话展开思考,写作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父亲与师父

兰勇

这句话涉及到父亲与师父,我想到了两组人,一是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二是鲁迅的两个老师寿镜吾和藤野先生。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的是体弱怯懦的亨特,一次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他的父亲来了,“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是因为他太粗壮爬不上来?不,是他不愿意爬上来。这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啊?难道他就不担心自己的儿子会被摔死吗?要知道那是在悬崖之上呢。从这个意义来讲,不爱护儿子,这个父亲是有过的啊!

但是,我正是在父亲的指导之下,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悬崖的啊!我最后成功了,没有摔死,反而有了能战胜一切困难勇气,受益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不是又是一个好父亲,甚至是一位好老师的呢?此课文原题就叫《悬崖上的一课》。当然,他是一位严师。俗话讲:严师出高徒,严父也能出能干儿子。

从这个故事我们是不是得到一个教训: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事事包办的父亲并不是好父亲,当甩手掌柜更不是好父亲。爱与严,要注意把握尺度,甚至要讲求方法,有时甚至还需要冒点风险。

你说寿镜吾与藤野哪个老师更好呢?我猜绝大多数一定会选藤野。

是啊,他对“我”这么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甚至是敌对国的年轻人,不歧视,也不特别照顾,只把当一个普通学生来教育,这就很了不起。帮“我”看讲义、修改血管图、关心“我”的实验、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我们俩由陌生、隔膜到熟悉到无话不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致几十年后仍在怀念。藤野无疑具体一个好老师的全部优秀品质。所以“我”尊称他为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己沉溺于学习不能自拔,书读得摇头晃脑的,完全忽略了我们的存在。有一把戒尺却不怎么用,这是典型的“教不严”啊,但我以为他恰是“我”童年最好的老师。如果他明察秋毫(或许他原本心如明镜,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就无机可乘了:如何能在课堂上描绣像?如何偷跑到后边的小花园里去玩呢?那样的童年是不是特没趣?那样的老师是不是特不受待见?鲁迅一生中授业之师甚众,为何单单要纪念他呢?就是因为他的“不严”。

我想即使让藤野做鲁迅的启蒙老师也当如此,如果还是以成年人的大学之师来管理小孩子们必遭嫌弃。当然,如果以寿镜吾老先生这样散漫、佛系的态度来传授鲁迅的医学知识也是必受诟病。所以我以为:老师的严与宽是分阶段的,不可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我以为《三字经》上的这句话是对长辈责任的一种提醒与警示,并非是批评,更不是责罚:因为这个爱与严、严与宽是要适时而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