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果不一定就是真相 ——从一棵黄桷树被腰斩获得的启示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一棵碗口粗的黄桷树夭折了。

它是齐胸高被人拦腰砍断的。一刀一刀地,砍凿的痕迹十分明显。露着白森林的骨肉。

可恶!这是谁干的?为什么要这么干?它犯了什么天条竟然遭遇如此对待?每一个经过近旁的人都会这么发问、这么抱怨、这么愤怒。终于,有一个人忍无可忍就拍照发了朋友圈,引来评论无数。有人唉叹,有人批评,有人怒气冲天……

最后领导出面了,发一张图片,有图就有了真相:该树被风吹折的。但人们仍是不解:这么粗的树怎么会折断?近旁的树为什么没有影响呢?

昨天,带着疑问我又去拜祭这棵树。恰好学校工人师傅的头儿赵老板在近旁,于是向他请教。他三言两语就给解释明白了。

“它去年栽种时就差点没成活,”他领我走近,“你看,大部分都已经死了,只剩这么一小块了!”我定睛一看,真是。树干从下到上已有很多地方长出蘑菇来了。再一摸,木头已经腐朽、松软了,像棉絮,成了菌丝最好的温床。

突然回忆前几周带学生来参观,当时就发现它的躯体上有大量的虫蛀痕迹。

可以得出结论了:它是病得半死,是在风烛残年之际被打大风吹断,而后被人砍断了。

为什么还要留这么高的树桩呢?是为了收蘑菇吗?抑或是期待它的残枝能发出新芽来?我想应该是后者。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遇事不能只看结果,要问缘由。如果只看结果容易主观臆断。你看成都49中学生坠楼案:事情刚刚被曝光,有多少愤怒火焰烧向无辜的学校?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所以,遇事不可道听途说,也不可人云亦云,要冷静,要平心静气,要多等一等。同时,还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人民的监督是必要的。自媒体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人都有发声的可能。只要不是无端指责、恶意炒作、谩骂羞辱,都应该被允许。权力有了监督才能发挥得更科学。所以,请领导不要见怪。

  三、解释应该更官方、更及时。别看是一棵树,它的命运人人有责,唯有把自己也当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的人才会关心它、爱护它。它是公共财产,有关它的处置应该让百姓知情。政务阳光了、透明了,人们的疑惑、误会也就少了。

四、关注应该是长期的。如果有关部门早知道它在被虫蛀,及早疗治,它是不是有可能不死?如果人们平常就了解它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是就可以理解它被风吹断这件事不至于对最后的结果大惊小怪?

五、沟通须及时。这次的主管领导是用了心的,发现了问题及时就处置了,处置之时还留了证据以备后查,这是稳妥的。百姓有疑问,及时就沟通,一发图,疑云很快就消散了。为这样有观察、有远谋的领导点赞!

别看它是一棵树,它能折射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务无小事,你我都要热心、上心、关心、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