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新解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李白这首《峨眉山月歌》,历来为人所称颂:连用五个地名,28字占了11字,竟然不影响意蕴丝毫,这是它最大的亮点,了不起。但我以为“半轮秋”也很值得品评。

历来的说法:“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的。有无可能是诗人的妙手偶得呢?我以为有可能。

“半轮秋”,百度百科如此解释: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有一个疑问:后人是如何判断其为上弦月的?知道李白出发的准确时间?上弦月当是一个月的初七、八。会不会是下弦月,农历的二十二、三呢?都是半个车轮,只是朝向不同而已,如何判定?

同时,轮:本义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如:轮子、车轮、轮胎。引申指“像车轮的”。如:日轮、月轮(指圆月)。又用作量词。如:一轮红日。有一点可以肯定能用“轮”来表述的事物应该是圆的。此时诗人在青衣江的舟中,山高峻,河谷低矮,山体是有可能遮挡月亮的。有无可能半轮就是圆月的一半,只是由于山体的遮挡诗人只能看到半轮月亮呢?

这需要仔细研究。

当时诗人所在位置是平羌(青衣江),位于峨眉山东北,清溪亦在附近。也就是说峨眉山是在清溪的西南方向。月亮的升落是有规律的,循环往返的。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时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渐东移。当到月中的时候,升起位置在东方。之后升起位置又从东逐渐西移,到达月末时候,升起位置在西方。诗中所记之时的月亮与峨眉是在同一个方位的。能不能由此说明就是上弦月不是圆月或下弦月呢?只能肯定不是圆月的上半夜,因为那时月与峨眉不在同一个方位。但万一是下半夜的月落之时呢?升起时在东方,降落时则在西方啊!所以还是不好判定。

但无论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抑或被山体遮挡了一半的圆月,都只看到半轮,与自己要远离家乡的心态是吻合的。“秋”,不仅点明了时节,也有对峨眉山月的形象也有巧妙的呈现。此时峨眉山的剪影黝黑,半轮明月银白,是不是很美,青山吐月也。

以“秋月”为意象入诗则很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秋月春风,醉枕香衾一岁同。”(晏几道《采桑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语出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李白仗剑出川,虽是豪情万丈,他也是“离人”,他心上亦有秋,且是半轮。他是不是也愁呢?我以为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他在《渡荆门送别》中感慨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多么伤感啊!“思君不见”,“君”无论是人(朋友)还是物(月)抑或是家乡,都会引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所以我以为“半轮秋”,既是秋月,又不完全是秋月,它比月亮的意蕴更丰富,是作者彼时对家乡不舍的情绪的外化与虚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