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里无无既无的意思

 心戒定慧 2022-07-08 发布于河北
“无无既无”,这句话出自《清静经》直译是:连无也没有就是无。第一个“无”,是指“非”,是否定的意思;第二个“无”,是针对“有”而言的“无”,指的是相反和相对;后一个“无”,是指没有和不存在。有是虚幻而现的,无也是虚幻而说的,非有也是一种假设,非无也是一种猜测,这些都是自我心中虚妄的幻觉。而后说,既然有不是真有,无不是真无,非有非无也都不是真实存在,这种状态才是最平静安定的内心境界,认识到这一点,将知道什么本来的清静。
连无也没有就是进入了道境,就是得道了,就是领会了人生的真谛。借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缘起性空,那么,还粘滞什么而带来苦恼呢?一切都湛然宁静了。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然后"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经文大旨,主要是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而且没有荒诞无稽的神话色彩,在道经之中不失为纯正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