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井卦智慧1|心为德之地,井以喻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德文化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心为德之地

《升》而不已必《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为什么是受之以《井》,而不是受之以其他的呢?还是从自然界的树木生长开始说起,相对更容易理解一些。

自然界的树木生长,长到一定的高度极限以后,必然就再也无法继续向上上升,必然出现乏力上升,无力上升的《困》境。《升》为地中生木,《升》而不已必《困》。

自然界的树木,出现乏力上升,无力上升的《困》境以后,会怎样呢?它会向下扎根,将自己的根系向大地发展,让自己的根系越来越发达。《困》乎上者必反下。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处《困》之时,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困》虽能亨,却非处《困》之人能亨,乃所贞守的大道能亨。处《困》而能得吉,并非人人皆能得处《困》之吉,唯有乐天知命,知《困》有时,处困之时,仍然能贞守大道的大人能得处《困》之吉。

处《困》之时,有心无力,有心乏力,有言不信。即使是处《困》的大人,说什么话都没有人听,处《困》之大人,也只有保持沉默,反身修德。

《升》而不已必《困》,《困》乎上者必反下。在物则为反于大地,向下生根,在人则为反身修德,唯厚德能载物。

《系辞下》第7章中说:井,德之地也。《困》,穷而通。易穷则变,变则通。处穷《困》则反于德之地,处穷《困》则反身修德,可谓之变,可谓之通。《升》而不已必《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升卦》上六,《升卦》之终为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财富、地位、荣华富贵,升无可升,唯德行之升升不息,可为正,可为贞。

《升卦》上六,《升卦》之终,惟利于德行之升升不息。《井》为德之地,德行之升,必反于德之地。《升》而不已必《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朱熹有云: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六祖有云: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以朱熹、六祖之解,内得于心是德,心行于内、发于外是德。德之地在心。《序卦传》中的,《困》乎上者必反下。换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困》于外者必反于身、反于内、反于心。心地才是真正的德之地,《易经》以《井》以喻之,井水可喻为心水。

何为《井》?

井卦.png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井卦》之象

《井卦》上卦为坎卦,坎为水,下卦为巽卦,巽为风,风则无所不入,巽为木。将木器,木桶放入于水中,而水在上,而上水,正为从井中打水的动作。坎上巽下,为井之象,成井之义。

《井卦》之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改邑不改井。村落、城镇可以搬迁,井却不能迁移,喻为德之不可迁移,德之有守有常。修身、修心、修德当有守有常,始终不渝。《易》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德必有恒守。恒者,常也,德必有常。

无丧无得。天天都有人打井水,也没有见井水少一点,天天都有泉水注入井中,也没有见井水多出来。《道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之德,无丧无德,是以有德。

往来井井。井就在那里,过往行来的人都可以取用,无所不周,无所不全。《道德经》有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有得于心而不用,如同无得,如同无德。有井而未成井之用,未成济物之用,未成德之用,凶。

修身、修心、修德为成济物之用。干涸来临了,正是成井之用,济物成德之时,最终却羸其瓶,没有把水打上来,未成井之用,未成济物之用,未成德之用,虽有打井的辛苦,却未能成井之用。

《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行常德,须善始善终。修身、修心、修德,却未能善始善终,未能成德,相当于没有成井之用,有初无终,必有凶咎。

《道德经》有云: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